欧洲30年海上风电发展对中国最重要启示之一

2017-12-08 15:59:22 来源:海能基   点击量: 评论 (0)
欧洲作为全球海上风电开发最早的地区,通过清晰的规划政策和近30年产业链的锻造及经验的积淀,实现了海上风电市场的不断壮大,其充分发挥资源禀赋,打造海上风电市场和产业发展双引擎的产业发展思路和过程
       欧洲作为全球海上风电开发最早的地区,通过清晰的规划政策和近30年产业链的锻造及经验的积淀,实现了海上风电市场的不断壮大,其充分发挥资源禀赋,打造海上风电市场和产业发展双引擎的产业发展思路和过程中积累的行业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
 
  中国海上风电行业论坛频繁举办,开发企业的前期核准推动如火如荼,施工装备密集下水,似乎我们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如果按照欧洲海上风电发展阶段划分,我们其实正在经历或刚刚经历过实验阶段,远没有达到成本快速下降阶段,我们的政策不足够明朗,产业链还很薄弱,对海上风电的认识也有欠缺。欧洲30年海上风电发展对中国有一定启示,结合国内行业发展现状(乱象),首先应当提出的,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就是海洋勘察技术。
 
  海洋勘察是通过测试、勘探、模拟、分析等手段,为海上风电建设提供必须的、可靠的海底岩土和海洋环境特征等成果,查明海上结构物影响范围内的岩、土层分布及其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影响地基稳定的不良地质现象,为风机基础结构设计、安装以及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不管是开发企业还是施工单位,中国海上风电发展“由陆向海”的历史原因促使我们对海洋勘察重视不够,某些企业为了低价中标,以明显低于成本的价格,用不满足勘探要求的调查船和设备完成外业调查工作,轻则给工程建设成本和工程安全造成不可估量的风险,重则破坏行业良性发展生态,劣币驱逐良币。
 
  根据欧洲海上风电发展经验,一般项目总投资的1%要用于海洋勘察,对于深水(35m以上)和地质复杂区域,该比例还应增加,欧洲发展前期也出现过勘察和实验分析不足引起的工程返工和施工安全风险的案例。中国的情况更为复杂和严重,不管从硬件勘察装备(“运动式”发展使得装备数量跟不上建设需要),还是软件的实验数据演绎分析还刚刚起步,拥有外业勘察和内业分析经验的单位很少。对于中国的渤海、南海和东海,因地形复杂,岩面起伏大,地层力学参数差异大,应高度重视海洋勘察,选择技术装备先进并具有丰富分析经验的勘察设计单位,相对总投资来说很少的勘察成本投入基本可达数十倍的回报,更为重要的是不能触碰工程安全的“红线意识”。
 
  自升式勘探平台
 
 
  深水自动作业CPT探测系统
 
 
  大型综合勘察船
 
 
  几点思考:
 
  1)海上风电是海洋经济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作为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最重要的输入边界资料,其发展离不开海洋勘察技术的支持,可适当引进海油深水和国外先进技术。
 
  2)静力触探(CPT)将会在海上风电勘察中得到更大程度的应用,其不仅可以提高原状土的力学参数性能精确度,降低工程造价和安全风险,还能极大地提高海上勘察作业的效率,缩短海上作业的工期,降低海上作业的风险。
 
  3)海洋勘察和设计相互依存并融合,为了避免因地质资料扯皮,海上风电发展定将是海洋勘察专业装备,实验数据分析经验和设计能力强强组合形式,由同一家单位承担。
 
  4)海洋勘察未来发展趋势是数字化、自动化和多功能组合化发展。
 
  5)中国海上风电发展很快会面临深水勘察的区域(35m以上),其勘察难度和风险将会出现指数级增加,近岸传统装备技术基本不能用,应提前储备相应的深水勘探装备和技术,为海上风电深水化发展奠定技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