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时电价(1):电力市场的“定盘星”,交易赚钱的“密码本”
你以为电费是“一口价”?错了!
山东某铝厂老板算过一笔账:把熔炉加热从晚高峰(17:00-22:00,电价1.2元/度)挪到中午光伏大发时段(11:00-14:00,电价0.3元/度),单这一项,一年就省出2000万——这就是分时电价的魔力。
在电力交易里,分时电价不是“可有可无的细节”,而是整个市场的“定盘星”:它决定了电厂什么时候开机,售电公司怎么设计套餐,企业怎么省钱,甚至新能源能不能卖出去。今天就用大白话唠透:分时电价到底有多重要?
一、没有分时电价,电力市场就是“一本糊涂账”
电力这东西特殊:发出来就得立刻用,没法大规模存(储能成本还太高)。这就意味着“用电高峰”(比如夏天晚上)和“用电低谷”(比如凌晨)的供需天差地别——
高峰时,大家都抢着用电,电厂得开最贵的机组(比如柴油发电机)才能补上缺口,电价理当贵;
低谷时,电用不完,光伏、风电可能“白送都没人要”,电价理当便宜。
如果不管峰谷,都按“一口价”收费,后果很严重:
电厂懒得在高峰时多发电(反正价格一样,没必要费钱开机组),电网可能“拉闸限电”;
用户也懒得调整用电时间(反正价格一样,什么时候用都一样),导致高峰更挤、低谷更空;
新能源更惨:中午光伏大发时没人用电,只能“弃光”,白白浪费清洁能源。
分时电价的第一个核心价值:给电力“分时段定价”,让价格反映真实供需。 就像早晚高峰的出租车加价、电影院的“早场优惠”,本质是让“稀缺的时段”更贵,“富余的时段”更便宜,倒逼供需平衡。
二、对交易主体来说,分时电价是“赚钱密码本”
电力交易的核心是“低买高卖”,而分时电价就是这本“密码本”的核心——
1. 发电企业:靠分时电价“精打细算”
火电厂最懂分时电价:
低谷时(比如凌晨),煤电可以“少发电”(甚至停机),避免“发得越多亏得越多”;
高峰时(比如晚8点),果断开足马力,用更高的电价覆盖燃料成本;
新能源更依赖分时:光伏电站靠“中午低价抢市场”,风电场靠“夜间低价找用户”,不然电发出来也卖不掉。
举个例子:甘肃某光伏电站,中午12点-2点的电价低至0.1元/度,但因为“量大管饱”,还是能吸引数据中心来“捡便宜”,全年多赚300万。
2. 售电公司:靠分时电价“设计套餐”
售电公司的利润来自“批发价”和“零售价”的差价,而分时电价是他们的“套路核心”:
给工厂推“峰谷套餐”:高峰1.5元/度,低谷0.3元/度,鼓励工厂半夜生产;
给商场推“平段套餐”:全天均价0.8元/度,适合用电时间固定的用户;
甚至能“赌现货”:预测明天中午电价会跌,就提前低价囤电,再卖给用户赚差价。
广东某售电公司就靠这招:去年夏天预测到“台风天风电大发,夜间电价会跌”,提前锁定100万千瓦时低谷电,第二天卖给需要夜间制冷的冷库,一单赚了50万。
3. 用电企业:靠分时电价“省下真金白银”
对用户来说,分时电价是“省钱说明书”:
高耗能企业(电解铝、钢铁):把生产挪到低谷,电费直接砍半。山东某钢铁厂靠这招,一年省出一个小目标;
商场、写字楼:高峰时调低空调温度,低谷时给冰蓄冷设备充电,电费降30%;
连普通家庭都能受益:半夜给电动车充电(谷时0.3元/度),比白天(峰时0.6元/度)省一半。
分时电价的第二个核心价值:给每个交易主体“指明方向”——什么时候该多买/多卖,什么时候该少买/少卖。没有它,大家都是“闭着眼睛交易”。
三、对整个社会来说,分时电价是“能源转型催化剂”
现在国家喊“双碳目标”,要多用电少用煤,分时电价就是“隐形推手”:
1. 逼着新能源“卖得出去”
光伏中午出力最高,但以前“中午用电少”,只能白白浪费。现在分时电价把“中午设为谷段”(比如0.2元/度),工厂、充电站就愿意“中午多用电”,光伏电有了去处。
2024年,全国靠分时电价多消纳的光伏电,相当于少烧2000万吨煤。
2. 推着储能“赚得到钱”
储能的核心是“低谷充电、高峰放电”,而分时电价的“峰谷价差”直接决定储能能不能赚钱:
价差0.5元/度:储能回本要10年,没人愿意投;
价差1元/度:储能回本只要5年,企业抢着上。
浙江某工业园区就靠这个:谷时0.3元/度充电,峰时1.3元/度放电,10MW储能项目一年赚1200万,成了“香饽饽”。
3. 帮着电网“扛住压力”
夏天晚高峰,空调全开,电网负荷可能比平时翻倍。分时电价通过“高峰高价”(比如1.5元/度),逼着用户少用电,相当于“用价格给电网减负”。
2024年迎峰度夏,江苏靠分时电价让晚高峰负荷降了8%,相当于少建2座百万千瓦级火电厂,省下100亿投资。
四、未来:分时电价会更“狠”,影响力会更大
电力市场化改革越深入,分时电价的“存在感”会越强:
(致敬为了推动产业进步,作出形象牺牲的技术大咖高主任)
时段更细:现在分“峰平谷”,未来可能分“每15分钟一个价”(就像股票实时报价);
价差更大:尖峰电价可能涨到2元/度,深谷电价可能跌到0元(甚至负电价),逼着用户“非调不可”;
更智能:家里的智能电表会自动提醒“现在电价低,赶紧开洗衣机”,工厂的AI系统会自动调整生产计划。
总结:分时电价是电力市场的“灵魂”
没有分时电价,电力交易就是“盲人摸象”——电厂不知道什么时候发电,用户不知道什么时候用电,新能源不知道卖给谁。
它就像空气:平时感觉不到,缺了才知道有多重要。对电力交易从业者来说,看懂分时电价,就抓住了市场的“命门”;对企业来说,用好分时电价,就找到了“降本密码”。
下次再看电费单,别只盯着“总价”——看看峰谷时段的划分,那里藏着真金白银的机会。

责任编辑:叶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