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现货交易如何操作?给你一套简洁实用的操作逻辑
电力现货交易的核心概念
日前市场
电力现货交易分为和两大环节。掌握交易中的"价差"关系,是交易策略成功的关键:
正价差:日前价格 > 实时市场价格(日前高价买,实时低价卖)
负价差:日前价格 < 实时市场价格(日前低价买,实时高价卖)
价差现象的本质是市场参与者对短期供需预测偏差的博弈结果。准确预判价差方向并制定针对性策略,是现货交易的核心能力。
理解价差现象及成因
正价差现象
特征:日前电价高于实时市场电价
成因:
负荷预测偏高(实际用电需求低于预测)
新能源出力超预期(风电/光伏实际发电量高于预测)
发电资源供过于求
典型案例:
预测午间高峰3GW负荷,但实际2.5GW,实时电价从0.5元跌至0.3元。
负价差现象
特征:日前电价低于实时市场电价
成因:
负荷需求突增(如极端天气)
新能源出力不及预期
发电机组故障导致缺电
典型案例:
预测晚间2GW负荷,但寒流突至负荷增至2.5GW,实时电价从0.4元涨至0.8元。
操作逻辑:针对价差的申报策略
发电企业策略
↑正价差时段(日前价 > 实时价)
多报日前发电量
在日前市场尽可能高价卖出更多电量,防止因实时市场供过于求导致的电价下跌风险。
操作示例:
预测次日午间时段正价差,提高当前发电机组申报量至95%产能。
↓负价差时段(日前价 < 实时价)
少报日前发电量
保留部分发电能力到实时市场,期待在电价高涨时高价售出,获取差价收益。
操作示例:
预计晚高峰可能出现负价差,日前申报量减少至75%,保留25%发电能力应对实时市场高价。
电力用户/售电公司策略
↓正价差时段(日前价 > 实时价)
少报日前用电量
仅申报基础负荷,剩余用电需求转向实时市场低价采购。
操作示例:
日前预测正价差,基础负荷申报85%,15%需求转实时市场。
↑负价差时段(日前价 < 实时价)
多报日前用电量
超额锁定低价电量,避免实时市场高价采购成本。
操作示例:
预测台风导致负价差,日前申报110%用电量,避免实时市场高价购电。
偏差考核警示
申报时需注意偏差考核机制,偏离实际执行量过大将面临经济惩罚(普遍要求偏差<3%)。
决策参考矩阵
市场主体 | 价差预测 | 日前申报策略 | 主要目标 |
---|---|---|---|
发电企业 | 正价差 | ↑ 多报发电量 | 锁定高价,避免实时价暴跌损失 |
负价差 | ↓ 少报发电量 | 留余量在实时市场高价售出 | |
电力用户 | 正价差 | ↓ 少报用电量 | 避免高价采购,转买低价实时电 |
负价差 | ↑ 多报用电量 | 提前锁定低价,防实时价暴涨 |
实用操作建议
价差预测方法
负荷曲线分析:
研究历史曲线与当前预测差异
气象预测结合:
温度、风速、日照等对新能源影响
市场情报:
主要电厂检修计划、燃料供应情况
分时电价模型:
基于历史价差数据建立预测模型
风险管理技巧
组合策略:
70%中长期合约+30%现货套利
申报上限:
发电方不超过产能80%,用户不超需求120%
偏差控制:
使用AI模型动态优化申报与实际差值
安全红线:
价差套利需考虑±1%偏差考核成本
高效交易法则:
发电企业专注正价差时段多报策略避险;电力用户抓住负价差时段多报策略降本;两者结合价差套利和偏差控制平衡才是盈利核心。

责任编辑:叶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