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经典回顾 | 风电:刀尖上的舞者

2018-09-17 15:00:50 能源杂志 徐建凤  点击量: 评论 (0)
敬爱的读者朋友们,我们《能源》杂志即将迎来创刊十周年的日子,感谢您与我们一起走过了能源产业这极不平凡的十年。

编前语:

敬爱的读者朋友们,我们《能源》杂志即将迎来创刊十周年的日子,感谢您与我们一起走过了能源产业这极不平凡的十年。

见证和记录能源界让人惊心动魄的转型和改革,是这个时代给予我们的礼物,也是我们的荣光,更是我们的使命。

过去十年是能源产业商业故事最多的时代,也是能源产业英雄辈出的华年。十年来,我们始终按照中国最好的能源商业期刊来要求自己,报道和参与了能源行业诸多重大的事件。

在此,我们特摘选《能源》杂志十年来的经典文章再次发表,与读者朋友们一起回顾能源行业的峥嵘岁月,回首那些人那些事。

今天,我们刊发的是2008年12月创刊号的文章。

“与国外相比,我们最大的差距就体现在技术研发上,尤其是轴承、大型风电机组的制造等一些精密的设备和材料。目前,我们的大型风电机组主要还是依靠进口。”

圈地可再生能源,“金融海啸”威胁下的大鳄们甩出了最后一张王牌。

“金融风暴”冲击波越扩越大,进而辐射到实体经济,石油、煤炭等一次能源价格在“蝴蝶效应”下,引爆了各国的“能源安全”,可再生能源不可回避地变成了新的“跑马场”。近日,德国、日本等国外智囊团,借2008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的东风,使出浑身解数吸引合作方,其中以德国的“大风车”最为惹眼。国际大鳄们展示高端技术之余,分羹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司马昭之心”毕露无遗。陆上风电首屈一指的德国“笑里藏刀”,让我们深感危机四伏。

1、高潜力低预计

俗语云:自己威风不可灭。而风电产业发展方面,我们确实过低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

2007年9月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制定的风电发展目标是:201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500万千瓦;2020年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

而实际上,2007年底就已提前三年超额20%实现了2010年500万千瓦的风电装机目标。据悉,2007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328万千瓦,增长率达到147%,总装机容量达605万千瓦。“实际完成的装机容量远远超过目标数据,发改委低估了我国在风电能方面的发展潜力。”普凯投资基金主管姚继平说。2008年3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重新修订了发展目标,将最初的2010年实现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的目标提高到了1000万千瓦。

不过,以近几年每年大于100%的增长速度计算,新修订的2010年达到10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目标依旧不高,1000万千瓦的任务今年底就有可能完成,2010年全国风能装机容量很有可能实现2000万千瓦。

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空间很大。据了解,我国风力资源列世界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据最新风能资源评估,全国陆地可利用风能资源3亿千瓦,加上近岸海域可利用风能资源,共计约10亿千瓦。然而,截至2007年底,中国已开发的风电资源仅占可开发风电资源的0.5%。

“目前,中国的风能上网比例只有0.17%,风能发电的市场空间很大。”姚继平说,“风电上网,对现有的电网功率会造成影响,因此,风电上网比例不可超过20%,否则会影响电网的稳定性。不过,以我国超低的风电上网比例,以及丰富的风能资源的现状来看,风能开发的市场空间很大。”

2、技术差距显著

目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业投资和产能结构很不平衡,国内众多企业一拥而上进入风电制造业并集中于整机研制,而齿轮箱零部件研制配套的研发投入和产能则明显不足,导致产业上下游不协调。并且,电控系统和轴承等关键零部件目前还依赖进口。

“与国外相比,我们最大的差距就体现在技术研发上,尤其是轴承、大型风电机组的制造等一些精密的设备和材料。目前,我们的大型风电机组主要还是依靠进口。”德国工商总会北京代表处高级经济师江建亚说。

据江建亚介绍,风能发电系统主要是风电机组。在风的动力机械能转化成电能风能发电主要是三部分,即发电系统、蓄能系统和控制系统。发电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由于风能不平稳,风力强产生的能量就高,风力弱产生的能量就小,甚至是没有,蓄能系统负责把不平衡的能量储存后平稳输送。控制系统则是控制整个系统安全平稳的运行,以及保证最高发电功效。“比如,风能转化为电能之后,如何连接到网上才能保证不对整个电网产生冲击;电机输电也需要一套减震系统来控制电机平稳的安全的运转。”江建亚说。

“据国家硬性规定,零部件必须在国内制造才能使用,因此,风电设备国产化率看起来很高。但是,在设计和技术研发能力上,我们的差距就很大。当前,我们运行的风电机组尺寸很小,大部分是750千瓦和1兆瓦的装机容量,发电功率相当小。高的也只达到了1.5兆瓦,近两年才进行投入。目前国外运用的大部分都是2兆瓦的风电机组。风电机组占据的土地面积都差不多,装机容量小发电功率就低。”姚继平说。

3、机制待透明

今年,政策支持别出一格,一改此前隐性支持的作风,财政直接给予补贴。

2008年8月,国家财政部发布《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明确了中央财政安排风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的补助标准和资金使用范围,并将对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商给予直接的现金补贴。

据悉,中央财政将给予兆瓦级整机厂商前50台机组600元/千瓦的补贴。在企业安排上,整机制造企业和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各占50%,各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补助金额原则上按照成本比例确定,重点向变流器和轴承企业倾斜。

龙头企业金风科技、华锐铸钢、东方电气都符合财政部这一门槛。由于三家企业均能出产1.5兆瓦级的风机,且生产能力均可达到50台以上,以此作为计算基底,三家企业可获得4500万元的补贴。

目前,我国虽已具备600kW和750kW风力发电机组的批量生产能力,但具备独立制造兆瓦级容量风电机组的厂商屈指可数。财政部专项资金的投放主要针对兆瓦级风电机组,打开了国内企业着力技术研发的引擎。

不过,“与财大气粗的德国相比,中国自身的财政实力较弱,支持力度还是弱些。”江建亚说,“德国政府财政实力雄厚,工业技术水平高,有能力支持新能源行业发展,措施也能落实到位。”江建亚介绍,与常规能源相比,任何一个国家开发新能源基本上都是亏本的。新能源的高发展必须政府扶持。“德国因为陆上风电有了10余年的历史,设备老化比较严重,德国政府正在考虑明年出台新政策,强制超过10年的技术更新。”江建亚说。

与德国相比,在风电入网上,我们也存在一定差距。目前中国虽然也是风电强制入网,但是采取招投标形式,不同的地区风电上网的价格就可能不一样。“按照政策,德国风电企业上网价格基本是相同的,新能源与一次能源以相同价格一起销售给终端客户,亏损则由国家补贴,这就保证了新能源企业的市场。”江建亚介绍说。

民间支持在德国进行新能源开发中也是不可小觑的一部分。据江建亚介绍,德国在发展新能源发面,行业协会起了很大作用。目前国际上最大的国家风能协会——德国的风能协会,既包括风电设备风电机组的生产厂家,也有运营商,还囊括了投资者、科学家等多方面人才。协会既可以代表风电企业、投资者,对社会强调新能源重要性,也可以跟政府协商有利于发展的合理政策。另外,“百姓强烈的环保意识,以及他们拒绝核电的决心,这些因素也不容忽视。”江建亚说。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完善的研发机构的缺失,是技术研发能力差的一大主因。“德国在20世纪就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系统,从基础理论科学研究到将理论转化为技术开发再到最后实用技术。”江建亚说。“目前我们国家的风电研发机构几乎没有,至少还未发现有哪个风险投资对某一个新能源研发机构进行了投资。”姚继平说。

制度的缺陷不容忽视。“当前,验证机制缺失是一大问题。”姚继平说。“应该建立起透明完善的验证审批机制,比如,哪些企业进入获得审批,审批依据是什么,都应该是透明的。而当前,审批机制不透明,进入程序和标准不明确,定价机制不统一,这些问题都很大。”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宋国君说。

4、拷问商业跃进

据统计,2005年中国风电总装机容量为126万千瓦;2006年翻了一番,达到了259万千瓦;2007年则更上一层楼,实现了605万千瓦的装机容量。风电装机容量每年都实现了高于100%的增长速度,商业化进程惊人。“近几年风电产业的商业化速度非常快。”宋国君说。

中国风能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07年底,全国已累计建成100多个风电场,分布在22个省(市、自治区),在前一年16个省的基础上增加了河南、湖北、湖南等省,并出现了一些新的风电大省和大开发商。甘肃酒泉的风电项目被誉为“陆上三峡”,有望在10年内成为全国最大的风能产业带。

“当前我国风电产业的商业化速度与技术研发速度相比,有些超前了。目前,国内的技术研发比较低,大量风电设备依靠进口,而我们看到的风电产业发展的速度却是惊人的。目前,我们的能源问题并不是很紧迫,我们具有研发风电的时间,大规模商业化是可以稍微延后的,”宋国君对我国风电开发的商业化高进程提出了疑虑,“在我们没有大规模掌握核心技术的时候,大规模的进行商业化进程是会出问题的。当然,我并不是说我们必须掌握所有的核心技术才进行商业化进程。但是,至少能掌握一部分,可以通过与国外互通有无的方式,进行平等的双边贸易,而不是单方面的高价买设备。”

过快的商业化速度,的确带来诸多问题。姚继平指出,风电产业的扩张在过去两年中非常迅速,因此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是原料出现供应不足的现象,比如说轴承等需要精密技术制作的重要零部件。其次,因为发展过于快速,很多不规范的企业都一窝蜂似地挤进了这个行业,导致零部件品质参差不齐。风电设备本身就需要露天放置,还要经受长时间的风吹日晒雨淋,品质差的零部件会对整体发电效果产生造成不良影响。

据2005年底统计,全国风电装机容量(126万千瓦)中,至少有2.5万千瓦因机组质量问题一度电都没发出来,其它尚有相当数量的机组因质量问题未能达到预期发电量,与切实解决能源环境问题的根本目标极不相符。

即便如此,中国整个风电产业链发展还是相对比较健康的。“目前来看风电产业问题不大,我们虽然没有达到德国那样高的技术水平,但是我们并没有像发展光伏产业那样技术链上的断层。”江建亚说。“我们国家很大一部分产业发展与国外的发展模式都不同,走的都是先商业后技术,在商业进程中推进技术研发的模式,风电产业也如此。但不能说这就存在问题。”姚继平说。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仁德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