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天然气行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图】

2018-03-30 15:53:18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经济性, 曾经影响天然气消费的主要因素。 从 2004 年开始, 随着西气东输等管网工程的建成投运, 我国天然气市场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

经济性, 曾经影响天然气消费的主要因素。 从 2004 年开始, 随着西气东输等管网工程的建成投运, 我国天然气市场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连续实现两位数的同比增长。 2014年前后, 受到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国际油价暴跌影响, 天然气相对石油经济性优势大幅削弱,国内天然气消费增速有所下滑,2015-2016 年,我国天然气消费整体增速回落至 2.9%和 6.5%。天然气 17 年消费增速有望创新高。 进入 2017 年, 随着宏观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工业、 发电等用气需求也显著回升, 天然气消费增长明显加快, 加上蓝天保卫战、“煤改气”等政策带来用气增加, 天然气消费量呈现两位数增长。2017 年 1-11 月份,全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 2097 亿立方米, 已超过 2016 年全年水平, 同比增长 18.9%, 比上年增速快 12 个百分点, 比前五年平均增速高 8 个多百分点, 17 年天然气消费有望创新高。

政策接棒推广天然气, 十三五年均消费增速有望达到 15%。《能源发展“十三五” 规划》提出, 天然气推广是我国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 到 2020 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要控制在 50 亿吨标准煤以内, 其中, 天然气比重力争达到能源结构的 10%。 保守估计, 如果 2020 年天然气消费量相当于 5 亿吨标准煤热值, 按照 1 吨标准煤热值等同于 720 立方米天然气测算, 中国天然气消费规模在 2020 年将达到 3600 亿立方米。2016 年中国天然气消费量 2058 亿立方米,我们预测2017 年全国天然气消费在 2300-2400 亿方左右, 因此在未来三年至少仍需增加 1200 亿立方米的消费量, 估算年均消费增长 400 亿立方米, 年复合增长率在 15%左右。随着十九大将生态文明上升为千年大计, 防治污染纳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 政府治理大气污染的决心有望更加坚定, 中央 2018 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重点打赢蓝天保卫战, 调整产业结构, 淘汰落后产能, 调整能源结构, 加大节能力度和考核, 调整运输结构。推广清洁能源天然气、 用天然气替代燃煤使用, 成为治理大气污染的有效手段, 天然气推广有望受益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推进。

天然气进口量和进口依赖度不断提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消费增长提速, 预计 2017 年天然气进口量达到 900 亿立方米。 2016 年国内天然气产量1368 亿立方米, 国内供给缺口近 700 亿立方米, 对外依存度 34%。 预计 2017 年随着天然气消费增速加快, 天然气进口依赖度大概率攀升。 2017 年 1-11 月份, 全国天然气消费量达到 2097 亿立方米, 同比增长 18.9%, 其中, 国内生产天然气 1338 亿立方米, 同比增长 10.5%, 进口天然气 817 亿立方米, 增长 28.9%, 对外依存度接近 39%。国内天然气产量增速低于消费量增速, 难以满足国内需求。 随着气温在 12 月份继续降低,保守预计全年进口依赖度预计将在 39%左右, 若按前文保守估计的 2017 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增速为 15%, 则 2017 全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在 2367 亿立方米, 较 2016 年增长 309 亿方, 预计我国天然气进口量将达到 900 亿立方米。

2016年,我国煤炭消费一次能源占比为 62%,天然气占比由 2015年的 5.6%上升至 6.4%,若要实现天然气消费大幅提升, 压缩煤炭消费占比、 用天然气替代煤炭成为天然气推广的重要手段。《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指出, 加快实施“煤改气”, 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长三角、珠三角、 东北地区为重点, 推进重点城市“煤改气” 工程, 增加用气 450 亿立方米, 替代燃煤锅炉 18.9 万蒸吨。蓝天保卫战, 以环保为支点推动清洁能源取暖。 2017 年为“大气十条” 考核年, 2013年颁布的“大气十条” 指出, 到 2017 年,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比 2012年下降 10%以上, 优良天数逐年提高; 京津冀、 长三角、 珠三角等区域细颗粒物浓度分别下降 25%、 20%、 15%左右, 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 60 微克/立方米左右。 为顺利完成大十条考核, 2017 年, 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赢“蓝天保卫战”, 加快解决燃煤污染问题。 全面实施散煤综合治理, 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 2017 年完成以电代煤、 以气代煤 300 万户以上, 全部淘汰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煤改气相关政策不断加码, 范围不断扩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2017 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 提出, 2+26 城市于 10 月底前, 每个城市完成 5-10 万户以气代煤或以电代煤工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2017-2018 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于 2017 年 8 月颁布, 对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山东、 河南 6 省市煤改气、 煤改电提出详细要求, 将改造任务分配落实到省, 6 省市完成相关改造合计 355 万户, 煤改气由 2+26 城市扩展到京津冀晋鲁豫华北 6 省。

《京津冀 2017-2018 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 清洁供暖目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大气十条考核之后减排力度不减, 未来 4 年整个北方冬季清洁取暖计划出台。2017 年 11 月, 2+26 城市 PM2.5 同比下降 37%, 改善程度前所未有, 北京重污染天数从 2016 年的 11 月的 7 天降至 11 月的 1 天, 煤改气等清洁供暖方式推广收效显著。 中央2018 年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提出, 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明显减少,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预计大气污染物减排将持续加码。发改委、 能源局、 财政部、 环保部等十部委于 2017 年 12 月下旬共同发布《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 年)》, 气代煤、 电代煤、 清洁煤等多种清洁取暖措施将成为北方地区未来取暖主要方式。 清洁取暖政策推广范围由华北 6 省市推至整个北方, 政策推广时间延伸至 2021 年。《规划》 出台再次彰显政府推广天然气以及大气污染治理的坚定决心, 清洁取暖推广大势所趋。总体目标方面,《规划》 指出, 2019 年, 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到 50%, 替代散烧煤7400 万吨; 2021 年, 清洁取暖率达到 70%, 替代散烧煤 1.5 亿吨。 在落实气源的前提下,以“2+26” 重点城市为抓手, 力争 5 年内有条件地区基本实现天然气取暖替代散烧煤。2+26 重点城市方面,《规划》 指出, 2019 年, 2+26 重点城市城区清洁取暖率达到 90%以上, 县城和城乡结合部达到 70%以上, 农村地区达到 40%以上; 2021 年, 城市城区全部实现清洁取暖, 县城和城乡结合部达到 80%以上, 农村地区达到 60%以上。其他地区方面, 2019 年, 城区清洁取暖率达到 60%以上, 县城和城乡结合部达到 50%以上, 农村地区达到 20%以上; 2021 年, 城区达到 80%以上, 县城和城乡结合部达到 70%以上, 农村地区达到 40%以上。

北方清洁取暖规划目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天然气清洁供暖推广潜力巨大。《规划》 指出, 到 2021 年, 京津冀 2+26 城市天然气供暖面积较 2016 年底新增 18 亿平方米,煤改气新增 230 亿方,农村燃气壁挂炉新增需求 1200万台。《规划》 指出, 在城区优先发展天然气热电联产、 分布式能源、 燃气锅炉等集中供热方式, 在城乡结合部, 推广燃气锅炉和燃气壁挂炉, 在农村地区, 积极推广燃气壁挂炉; 煤改气新增用气量方面, 燃气热电联产新增用气量 75 亿方, 燃气锅炉新增用气量 56 亿方,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新增用气量 9 亿方, 煤改气壁挂炉新增用气量 90 亿方。

清洁取暖方式推广目标(采暖面积: 亿平方米)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 年冬, 北方部分地区煤改气出现了过快过急的现象, 部分地区出现“气荒”。 在借鉴煤改气第一年经验的基础上,《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 年)》 提出, 未来煤改气将在落实气源的前提下有序推进, 供气双方将签订煤改气供气协议并严格执行, 防止“气荒” 现象, 促使煤改气有序推进。《规划》 指出, 到 2021 年, 中石油、 中石化、 中海油三家企业向 6 省市供气量达到 1060亿立方米/年(平均 2.9 亿方/日), 力争供气量达到 1240 亿立方米/年(3.4 亿方/日); 2021年冬季采暖期间, 三家石油企业向华北 6 省市供气量达到 593 亿立方米(平均约 4.9 亿方/日), 通过推动供气主体多元化, 引入其他供气主体力争供气量达到 745 亿立方米。 鉴于我国地下储气库建设严重滞后, 有效工作气量仅占天然气表观消费量 3%左右,《规划》 提出,到 2021 年, 6 省市需具备一定的城市应急储气量。

2021 年, 华北 6 省市冬季清洁取暖储气能力建设目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在管道运输方面, 华北 6 省市目前 8 条供气主干管道总数其规模达到约为 940 亿立方米/年(2.7 亿立方米/天), 其他 13 条管线总输气规模约 660 亿立方米/年(1.9 亿立方米/天), 在供暖季, 合计输气规模为 4.6 亿方/天。《规划》 为保障北方 6 省市供暖季天然气供应, 提出到 2021 年面向 6 省天然气管输供应能力较2016 年底增加 6.43 亿方/天。

保障北方 6 省天然气供应重点管输工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全球天然气产量增速整体略高于消费量增速, 供应宽松有望维持。 根据之前测算, 预计2017 年国内天然气供需缺口在 900 亿方, 需要依靠进口气源来满足。2007 年到 2016 年, 全球天然气产量由 29645 亿立方米增至 2016 年 35516 亿立方米,年复合增长率 1.8%, 与此同时, 天然气消费量从 2007 年的 29692 亿立方米增长至 2016 年的 35429 亿立方米, 年复合增长率 1.8%, 目前国际天然气供需较为宽松。预计,2017-2022 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将以每年 1.6%的速度增长, 相当于新增需求量 2926.5 亿立方米。

从供应端来看, 未来全球主要产气国对外出口富余。 全球第一大天然气生产国美国 2016年产量为 7492.4 亿立方米, 预计, 美国天然气 2017-2022 年产量将增加 1400 亿立方米, 每年将增长 2.9%, 到 2022 年, 美国将生产约 8900 亿立方米。 相比之下, 2016 年美国天然气消费量为 7786.4 亿立方米, 同比增长仅 0.70%, 预计未来增长将较为平稳, 假设复合增速为 1%, 预计到 2022 年美国天然气出口有望接近 900 亿立方米。 全球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国俄罗斯 2016 年天然气产量为 5793.9 亿立方米, 天然气消费量为 3908.5 亿立方米, 出口约 1900 亿立方米, 俄罗斯在亚马尔半岛有大量天然气产能没有释放, 预计未来 5年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有较为可观的增量。 此外, 世界第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卡塔尔在 17年 7 月份宣布将提高 30%天然气产能, 计划 2024 年增产到 1 亿吨/年, 相当于年均增长约160 亿立方米。 伊朗国家天然气公司也表示将在 2020 年将天然气出口量提升到 700 亿立方米。 总体来看, 预计未来五年全球预计新增需求量 2926.5 亿立方米, 全球主要产气国新增产能超过 3400 亿立方米, 全球天然气供应宽松格局预计将延续。伴随着勘探技术的突破、 新气田的发现以及深海勘探开发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持续增加。 2016 年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达到 186.57 万亿立方米, 已探明储量 161.6 万亿立方米, 2007-2016 年, 全球天然气探明储量年复合增长率为 1.45%。全球相对宽松的供应格局, 有利于我国天然气气源的多元化发展, 对稳定天然气需求增长形成有力保障。 国家发改委《关于建立保障天然气稳定供应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 中提出,到 2020 年我国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 4000 亿立方米, 力争达到 4200 亿立方米。《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 年)》 进一步提出, 到 2020 年国产常规气达到 1850 亿立方米,页岩气产量力争超过 300 亿立方米, 煤层气产量力争达到 300 亿立方米, 并积极稳妥地实施煤制气示范工程。

2016 年, 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为 34%, 进口天然气以管道天然气(PNG) 和液化天然气(LNG) 为主, 2016 年 PNG 和 LNG 分别占表观消费量的 19%和 17%。按照能源发展“十三五” 规划,“十三五” 期间, 我国将形成国产常规气、 非常规气、煤制气、 进口液化天然气、 进口管道气等多元化的供气来源和“西气东输、 北气南下、 海气登陆、 就近供应” 的供气格局, 预计实现总规模在 3750 亿~4300 亿立方米的供应能力。

国内主要天然气管道及气田分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管道天然气方面, 我国目前规划了三条管道天然气进口主要通道, 分别是从中亚进入新疆运输至东部地区, 从缅甸进入云南运输至川渝地区, 从俄罗斯进入黑龙江再向南运输。 但由于现有天然气管网、 储气库等基础设施不足, 进口管道设计运输能力远未充分利用, 以中缅管道为例, 2016 年进口总量 40.9 亿 m³, 仅达到设计能力 120 亿 m³/年的 1/3。

中国七大天然气进口管道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液化天然气方面, 进口主要依赖在沿海地区建设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截止 2017 年 9 月, 全国累计投产 14 座 LNG 接收站, 接收能力 5190 万吨/年, 约 723 亿立方米/年, 产能利用率 48%。

LNG 接收站项目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LNG 接收站未来产能方面, 目前, 我国还有 16 个 LNG 接收站处于在建、 拟建、 规划阶段, 合计接收能力达到 4100 万吨/年, 约合 558 亿立方米/年。

我国 LNG 投产计划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从 2006 年开始连续、 大规模地进口液化天然气, 从 2010 年开始进口管道天然气。在 2014-2015 年油价下跌前, 两种形式的进口都经历了迅猛的增长。 受油价下跌影响, 天然气相对价格优势降低, 天然气进口增速放缓。 2016 年油价回升后, 液化天然气进口量迅速“补涨” 到 343 亿立方米, 同比增长 31%, 而 2016 年同期管道气进口量增速仅 6%。 液化气展现出了巨大的增长弹性, 这主要因为接收站的建设相对管道建设周期较短, 而液化天然气船运的可变成本也更大, 因此受价格、 供应等因素影响的弹性更大, 短期增长也更快。

管道天然气进口量及同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液化天然气进口量及同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 年 1-11 月, 我国 LNG 进口量 3313 万吨, 约相当于 447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 48%。其中,11 月单月 LNG 进口量为 406 万吨,保守估计气温更低的 12 月份 LNG进口量与 11 月份持平, 则我国 LNG2017 年全年进口量预计达到 3719 万吨, 相当于 535 亿立方米。 此前我们已经估计 2017 年全年国内天然气供需缺口将近 900 亿立方米, 进口 LNG满足其中近 60%, LNG 有望成为我国重要进口天然气气源。

2017 年以来 LNG 进口(单月值, 万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从长期来看, 大气污染治理、 天然气推广大方向有望继续保持, 煤改气有望进一步推进。整个天然气产业链将享受到天然气消费量增长带来的红利, 从上游的气源、 中游的液化加工和 LNG 接收站、 下游的天然气分销以及天然气产业装备等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从短期来看, 2017 年的气荒以及 LNG 价格上涨会对天然气行业的上市公司业绩带来不同的影响。 天然气下游端, 华北地区部分燃气公司高价购入 LNG 保供, 以低价出售, 经营业绩受损, 南方地区燃气公司气源端压力较小。 气源端企业有望受益, 天然气价格上涨和气源紧缺, 天然气气源端有望迎来“量价齐升”, 利好气源端企业未来业绩。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仁德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