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P1000的争议,从来不是技术问题

2018-10-12 11:25:52 《南方能源观察》刘文慧  点击量: 评论 (0)
很多人视之为技术问题。不少反对AP1000引进的文章,喜欢从技术细节角度进行分析,建议屏蔽泵需要拆开来看、应谨慎看待爆破阀的应用等。这样的分析显得非常专业,更重要的是,受众中极少人具备核安全方面的专业能力,没法从技术层面分析文章所说究竟有没有道理。

AP1000引进消化吸收、特别是依托项目关健主设备研制困难所引起的争议,是一个技术问题吗?

很多人视之为技术问题。不少反对AP1000引进的文章,喜欢从技术细节角度进行分析,建议屏蔽泵需要拆开来看、应谨慎看待爆破阀的应用等。这样的分析显得非常专业,更重要的是,受众中极少人具备核安全方面的专业能力,没法从技术层面分析文章所说究竟有没有道理。而往往,由于文章提出质疑,而被质疑者没做出回应或者回应传播度不广,受众易将文章的质疑当做事实。

且不说大众,不少核电行业人都不经或难以求证,便采纳这类文章的观点。

事实上,在我跟非国家电投的核电企业职工私下交流中,除了一个原来操纵员出身的企业高管和一名核电技术支撑单位的领导,大部分的人都会引用那些文章的观点试图告诉我:AP100有问题。

我跟这些人不同的是,我不仅不懂技术,我还很清楚自己确确实实是个技术盲。在这种前提下,如果我要认同这些文章的观点,那么我必须找到权威的依据去支撑,显然这些文章都刊登在非专业期刊上,不具备权威学术参考价值。而如果我要质疑这些文章的观点,那么我必须向被质疑方求证。

在向被质疑方求证时,我发现,一些基于事实的问题是容易解答的,比如某地是否发生某事会否导致某结果而那些基于推测、预设的问题,则容易陷入一种无限问答始终无解的困境中。而且,对于新闻而言,这种枯燥术语的堆砌很难变得生动活泼吸引读者。

我的选择是,不要把它视为技术问题,而是去观察这些提出观点的人立场的变化,观察每一类观点出现时的具体历史背景、政策背景。说到底,就是从利益角度去看这些争议。一旦梳理时间线,这一切就清清楚楚。

即便我不是跑核电的记者,我也可以搞清楚类似的问题,比如我曾做过机动车排放标准争议的报道。排放标准也是蛮技术的一个话题,涉及欧洲工况、美国加州工况和中国工况。在报道操作过程中,我便发现,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只是解释清楚这些技术术语的概念,而更重要的是厘清背后的利益问题,必须搞清楚什么样的利益促使某一类标准的应用和某一类标准的被排斥。

当时我所采用的,也是非常简单的方法:拉一个excl表格,将时间、人物、场合、相关言论列出来,找出前后矛盾的地方。

这套路,可以运用在不少看似是“技术问题”的争议中只要愿意搜集信息,加以分析,便能大致摸清事情发展的逻辑,而这一切,不需要你懂技术。

回归核电话题,如何看到这些伪技术争议?

在我写核电重大专项稿件的过程中,脑海中始终浮现着这段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后来,我查看相关新闻发布会实录,看到研发者这样的话:“核电是综合性的行业,如果是技术问题,工程技术人员自己有能力克服,如果是其他方面莫须有的问题就太可惜了。

对了,那名操纵员出身的企业高管对我说的是AP100是个好东西。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蒋桂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