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丨煤电联营未必能“联赢”

2018-01-09 14:34:42 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作者:管永生  点击量: 评论 (0)
本轮煤电联营看上去很美,但如果控制不当,就有可能一损俱损,落入双输境地,因为电力价格没有出口,所以,只能向上挤压,一旦政策、市场生
本轮“煤电联营”看上去很美,但如果控制不当,就有可能一损俱损,落入“双输”境地,因为电力价格没有出口,所以,只能向上挤压,一旦政策、市场生变,煤电双方可能就沦为难兄难弟。
 
 
束之高阁的“煤电联营”日前又被小心翼翼地掸去浮尘,端上前台。
 
据媒体报道,在2018年度全国煤炭交易大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有关部门将研究制定煤电联营相关鼓励政策,支持将煤电联营项目优先纳入能源发展规划,支持煤电联营煤矿优先释放优质产能和核增生产能力。
 
实际上,十多年前,在煤电价格矛盾的胶着状态中,煤电联动、煤电联营就已成为当时能源行业风行一时的“热词”,各种论坛高频出现,多种方言轮番演绎。因为,所谓的“计划电、市场煤”已系成“死结”,人们渴望并尝试着用某种方法打开僵局。
 
然而,在实际运作中,“煤电联动”浅尝辄止,“煤电联营”局部开花,作用甚微。仿佛一场“二人转”的开场戏,尚未赢得来自市场的热烈掌声,便悄无声息黯然退到幕后。
 
十年一觉“煤电”梦。梦醒时分,矛盾依旧。随着煤炭企业的“黄金十年”戛然而止,燃煤发电企业见缝插针,抓住了“千载难逢”的时机,经历了短暂的赢利期。然而,好景不长,这两年来,煤炭市场逐步回暖,电煤价格随之走高,煤电企业的经营又陷入被动之中,部分企业已经突破亏损的红线。
 
煤电双方就像是坐在“跷跷板”两端,此消彼涨,此起彼落,无休无止,循环往复。要打破这种动荡,则要两者坐到一起,方能维持相对静止状态。于是,“煤电联营”再次被从"故纸堆"中挑捡出来,重装上世。
 
最近,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发展煤电联营的指导意见》指出,煤电联营是指煤炭和电力生产企业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资本融合、兼并重组、相互参股、战略合作、长期稳定协议、资产联营和一体化项目等方式,将煤炭、电力上下游产业有机融合的能源企业发展模式,其中煤电一体化是煤矿和电厂共属同一主体的煤电联营方式。
 
试想,煤电双方“喜结连理”,定能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一荣俱荣。即便有矛盾,也会内部消化,不至于在大庭广众之下,争得脸红脖子粗,引来媒体引颈围观。更重要的是,如此组合还有可能取得双赢的皆大欢喜结局。
 
 
不过,时过境迁,现在的电力市场已远非十年前的模样。
 
首先,煤电独大的格局正在被打破,新能源发电异军突起,逐步挤占着消纳市场,燃煤机组可利用小时越来越短,赢利能力越来越弱。
 
其次,尽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燃煤电厂仍是主力电源之一,但是,终将会渐行渐远,淡出电力舞台中央。
 
所以,本轮“煤电联营”看上去很美,但如果控制不当,就有可能一损俱损,落入“双输”境地,因为电力价格没有出口,所以,只能向上挤压,一旦政策、市场生变,煤电双方可能就沦为难兄难弟。
 
煤电矛盾的症结在于价格,只要价格链条顺畅,出口开放,无论上游煤炭价格或涨或落,都不会出现所谓的矛盾。
 
窃以为,此时出台发展煤电联营的指导意见,还不如重启“煤电价格联动”政策,毕竟后者与市场关联更为直接。煤电联营或许能缓和双方的价格矛盾,但是,矛盾依然不会因之化解,更可能按下葫芦浮瓢,出现新的矛盾。
 
解决煤电价格矛盾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自动调节的能力,真正让价格来反映市场的稀缺。决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否则,就会顾此失彼,疲于奔命。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7年12期,作者系本刊社长/总编。
 
原标题:聚焦 | 煤电联营未必能“联赢”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lix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