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持续深化小水电站退出工作 未来3年逐步淘汰83座

2018-05-29 21:29:31 储能集锦关  点击量: 评论 (0)
日前,随着运转了40多年的水轮机和输水管道被拆除,安溪湖头阆山水电站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它也成为这些小水电站历经几十年发展后的一个缩影。

泉州持续深化小水电站退出工作 未来3年逐步淘汰83座

泉州市积极发展以龙门滩水电站等为代表的绿色水电

夜幕降临,拉一下开关,25瓦的电灯发出昏黄的光线,顿时给人以光明和温暖。这样美好的记忆,深植于众多市民的心底。这些都要归功于安溪、永春、德化蓬勃发展的小水电,它们让偏远山村的人们步入了电气化时代,推动了当地的发展。

日前,随着运转了40多年的水轮机和输水管道被拆除,安溪湖头阆山水电站正式退出历史舞台。它也成为这些小水电站历经几十年发展后的一个缩影。

今年年初,泉州市水利局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着眼提升农村水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深化小水电站退出工作,制定了全市小水电站退出三年方案,计划在未来3年退出安全隐患严重、对河流生态影响重大的小水电站83座。

泉州持续深化小水电站退出工作 未来3年逐步淘汰83座

德化杨梅乡西墘村小水电站仍在造福村民

完成使命 今年41座小水电站谢幕

阆山水电站位于安溪湖头高山村的后山半坡,这座小水电站截流了后山两条小溪的水流,用于发电。“湖头除了镇区几个地方,就属我们村比较早有电。”高山村党支部书记陈文理回忆,阆山水电站建于1976年左右,当时是高山大队集体投建的,所发的电供给本村人使用,从此高山告别天黑只能点蜡烛、油灯的历史。

大约运行了11年后,因设备老化,水电站重建并转给了个人。2012年,陈文理从另一位村民手中买到水电站的股份,成了水电站的股东之一。这个小水电装机容量小,最高峰的发电量只有450千瓦时,但即便如此,每年还是能够给股东们带来20多万元的收益。

德化上涌镇下楼坑水电站莲坑车间原名下涌村电站,这个建于1993年左右的小水电,也完成了历史使命,被列入今年退出的花名册中。水电站的股东郭圣木和赖荣荣介绍,当时上涌镇下涌村虽然已经通电,但电压不稳,动不动就停电,而像莲坑这样偏远的角落,连电都没有。为了用上电,数十位村民筹集资金建起下涌村电站,并在小溪上游的山上修建了一个水池,用明渠引水发电。由于投资小、技术含量低、水流不均衡,这个小水电站每年发电量不足30万千瓦时。起初,村民家里电器少,一户人家只有几个25瓦的电灯泡,耗电量不多,水电站发的电还能够满足村民们的需求,入股的村民每年都能分到一些红利。

今年,泉州市类似阆山水电站、下楼坑水电站莲坑车间的小水电,因为环保、效益低下等原因,将退出的水电站共有41座,包括安溪32座、永春3座、德化6座。截至目前,泉州市已经完成小水电退出8座。

泉州持续深化小水电站退出工作 未来3年逐步淘汰83座

德化下涌村即将退出的小水电

历史璀璨 办电热潮改善农村面貌

“泉州小水电有段非常璀璨的历史。”泉州市水利局电力建设管理站站长黄晓南介绍,小水电的开发,带动了泉州山区农村电气化的征程,这种可再生的能源,一度成为“贫困山区致富的曙光”,点亮了山区百姓的生活,也为村民致富、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泉州人对小水电的认识,历史悠久。《泉州水利志》记载,1927年,永春桂洋村人林妙庆从上海购回一台5千瓦汽油发电机组。1929年,这个发电机组被移至该村水尾下岸利用水车带动发电,成为泉州第一座小水电站。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安溪、永春、德化就土法上马,因陋就简地建设了一些小水电站。1956年夏天,永春湖洋农业生产合作社自筹资金,组织本地能工巧匠,在湖洋溪畔兴建了一座装机容量20千瓦的曙光水电站,此后泉州掀起一个群众性的办电热潮。“这时期的小水电站多是铁木结构,平板胶带传动,水头低,设备效率低,可靠性差,但由于因地制宜、投资小,农民可加工粮食,晚上又可照明,大幅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黄晓南说。

小水电成了点亮山乡的“第一根火柴”。湖洋镇清白村90多岁的刘阿婆回忆:“上世纪50年代村里就有了电,点上了电灯,那个亮啊,比其他村早了十几年。”

1966年6月,《人民日报》以“永春县农村普遍建起水电站”为题专题报道泉州小水电站发展。1969年,《人民日报》头版刊载了“自力更生办电,福建省永春县大办山区小型电站的调查”,泉州小水电建设逐渐影响到全国。同年9月,水利部制作的永春农村小水电建设模型在国务院展出,周恩来观看展出后称赞:“永春是全国小水电的一面红旗。”

泉州持续深化小水电站退出工作 未来3年逐步淘汰83座

机房老旧是许多小水电的共同特点

造福一方 解决用电为民增收

在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泉州的小水电蓬勃发展。截至去年年底,泉州共有小水电站736座,装机容量82.55万千瓦,年发电量24.2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超5%,全网最大负荷的11.22%。泉州水能资源可开发量85万千瓦,已开发82.55万千瓦,开发率高达97.11%,高于发达国家80%左右的开发程度,接近瑞士、法国等发达国家开发率97%的水平。

水电站利用水流动能发电,无污染、低排放,是最为环保的获取能源方式。从能源回报看,小水电投入产出比相对较高,发电量是风电的1.5倍,且减排效益明显。“十二五”期间,泉州市农村小水电累计发电量达113.34亿千瓦时,相当于节约361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904万吨。

小水电不仅解决了本地农村用电问题,还能够解决部分用工,为农户增收。此外,电发出来,上网后可以直接卖钱,为当地村民、村集体创造了不少财富。

以永春县为例,永春236个行政村中,122个村有水电站。70%以上电站是村集体管理,平均一个村年水电收入20万元。

德化山村多,路途遥远、分布散乱,早年电网普及不到位。1983年至2006年,德化县兴建了大量小水电,满足了当地村民的需求和部分陶瓷产业用电,目前全县有水电站167座,总装机容量29万千瓦。

泉州持续深化小水电站退出工作 未来3年逐步淘汰83座

简单的蓄水拦河坝表明小水电发电量小

老旧落后 带来安全隐患影响生态

建小水电站是为了保护环境,小水电站退出也是为了保护环境。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早年安、永、德山区缺电,特别是德化的陶瓷厂等工厂以柴烧为主,需要消耗大量木材,并排放出大量废气。实现柴改电后,木柴消耗减少,空气污染也小了。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兴建的大量小水电,极大地满足了德化的用电需求,同时也对青山绿水起到保护作用。

随着时光流逝,泉州早期建设的部分小水电站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受当时条件限制,这些小水电站有的规划设计不科学,部分小水电站出现设备老化、厂房破旧、产能低下、防洪标准低容易发生洪涝事故等问题,存在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此外,一些截流发电的小水电站,拦截河流,导致坝下河道减水、缺水,生态影响大。

德化曾坂村水电站就建在上涌通往葛坑的旧路旁的河岸上,距离上游的拦水坝约100米,落差很小。日前,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个建于上世纪80年代,1993年股改,装机容量40千瓦的小水电站内垃圾成堆。据管理人员介绍,这是去年台风引发的山洪灌入电站导致的。

大量小水电站建成投产,但并不是所有小水电都有丰厚的利润。小水电所修建的水坝大多很小,落差不够大,无法有效调节河流水量,只能靠天吃饭,逢下雨水量大发电就多,枯水期发电量就小。

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永春高垅水电站,一年发电所得的经济效益约6万元,除去电站管理人员工资,所剩无几。缺乏经费用于维护,长久下来,小水电就容易出现各种安全隐患。

郭圣木说,其实德化上涌镇下楼坑水电站莲坑车间的投资回报率也不是特别高,在最顺利的年头,股东们才能够收获大约10%的利润。因为效益不好,政府组织指导存在问题的小水电退出,于是股东们就响应号召。

泉州持续深化小水电站退出工作 未来3年逐步淘汰83座

安溪一座小水电退出后留下的输水管基座

转型升级 未来3年逐步淘汰83座

黄晓南介绍,经过全面摸底调查,全市共上报了83座存在安全隐患、生态影响大的小水电站。这83座小水电站,将在未来三年内逐步退出。

据安溪县水利局电力股负责人许一峰介绍,安溪今年要退出32座小水电站,数量众多,被列为小水电站退出省级示范重点县。2017年7月15日,安溪县第15次县长办公会议同意小水电转型升级试点实施方案后,该县水利局立刻按照方案,迅速委托第三方对前期调查摸底的小水电进行安全评价,目前已经完成34家小水电的安全评价工作,其中综合评价为C类的电站10家(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可以强制要求退出),评定为B类的有24家(一般隐患,可以要求整改,也可以直接退出运行)。截至目前,安溪已经签订退出协议的小水电站有阆山、园桥、义铜等12座,其中产贤、凹坑、阆山、园桥等8座已经完成现场验收。

“该退出的退出,不用退出的也要求整改。”黄晓南说,在未来3年内,对全市所有水电站下泄流量进行整改,安装下泄流量控制装置。“以前的水电站,大部分把水拦截用于发电,进行下泄流量改造后,水库必须常年将10%的水泄到下游,确保下游河道有水。”黄晓南介绍,每个水电站都将安装监控视频,用于监控水库下泄的情况,监控数据将直接对接到环保部门。届时,监控数据将每季度公布一次,年终考核。经过水利、环保、物价、经信委四部门考核合格后,就可以提升上网电价,不合格则下降上网电价。

泉州持续深化小水电站退出工作 未来3年逐步淘汰83座

简陋的安溪阆山电站已经退出

良性发展 泉州市绿色小水电领跑全国

今年1月份,水利部公布全国第一批“绿色小水电站”名单,共有44座水电站被评为2017年度绿色小水电站,泉州市龙门滩三级水电站、湖洋水电站位列其中。

绿色小水电就是更加重视有序、有偿开发水能资源,更加重视生态功能和环境效应,更加重视地方发展和农民利益,更加注重老电站的增效扩容和持续利用的新型水电。开展绿色小水电站创建活动,是坚持人水和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加快转变小水电发展方式、实现水电站转型升级和落实中央环保督查整改意见的内在要求。通过广泛开展创建活动,可以更好地发挥小水电站在保护生态、促进节能减排、改善民生福祉、推动脱贫攻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发展绿色水电,泉州走在全国前头。泉州市对湖洋溪流域龙门滩三级、湖洋、龙山、垵口、龙门滩四级等五座电站严格执行最小生态下泄流量要求,安装下泄流量在线监控装置并与省环保厅联网,将生态流量达标情况纳入辖区县政府年度绩效考核,保证河道常年流水畅通。按园林设计要求,对厂区、库区进行规划绿化,电站树木郁郁葱葱,绿荫成林,常年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龙门滩三级电站因此被福建省绿化委员会评为“花园式电站”。

来源:泉州晚报

记者:陈明华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继电保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