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平价上网倒计时——压力传导至上游

2018-12-07 16:57:16 《南方能源观察》本刊记者潘秋杏  点击量: 评论 (0)
即便目前国家层面光伏项目有了补充说明、在摸底光伏行业情况,去补贴加速仍是整个行业不得不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而“5·31”新政后的需求变化导致行业内充斥着“产能过剩”的声音,压力也已经传导至上游。

即便目前国家层面光伏项目有了补充说明、在摸底光伏行业情况,去补贴加速仍是整个行业不得不面临的压力和挑战。而“5·31”新政后的需求变化导致行业内充斥着“产能过剩”的声音,压力也已经传导至上游。

硅业是光伏、半导体、新材料等产业所依赖的基础性产业,近年来在我国实现了快速发展。伴随光伏产业对硅业中太阳能级多晶硅需求的不断扩大,硅业与光伏产业之间周期波动的关联性越来越紧密。

2014年起,在下游市场强劲的发展带动下,国内晶硅需求旺盛,我国多晶硅产能快速增加。根据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的统计,截至2017年,国内多晶硅产能达到27.6万吨/年,产量达到24.2万吨/年,1-11月多晶硅进口量14.4万吨。

据了解,今年前五个月,多晶硅市场依旧延续之前的旺盛需求,一线企业几乎全部超载运行。据海关数据统计,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多晶硅6.9万吨,其中前5个月进口量为6.23万吨,同比增长7.4%,6月份进口量快速下降至0.68万吨。

6月份以来,下游需求锐减,给上游硅料的产能释放带来风险。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2018年三季度国内多晶硅产量为5.28万吨。受“5·31”政策影响,6月份开始国内多晶硅企业受终端需求骤减影响开工率日渐缩减,部分产能被迫停产检修。

截至2018年8月底,国内多晶硅产能共计294万吨/年,在产企业16家(包括分线检修企业),在产产能21.5万吨/年,停产检修产能7.9万吨/年,其中停产暂无复产计划产能约5.4万吨/年,占总产能的18.4%。

产能控制、补贴退坡的压力传导到上游,同时是上游的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的其中一个原因。

2018年前8个月,国内多晶硅现货价格震荡波动,均价为11.74万元/吨,同比下跌8.1%,尤其“5·31”政策之后,价格从5月底的12.6万元/吨快速下跌至7月中旬的8.78万元/吨,跌幅达到30.3%。不过,国内多晶硅之后价格出现小幅反弹,截至8月底,价格反弹3.5%至9.09万元/吨。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会长赵家生在9月19日召开的2018年中国硅业大会暨光伏产业博览会上介绍,6月份以来价格的快速下滑,不仅国内部分企业停产检修,海外多家企业也进行检修,共同通过控制产量减少供应,促进市场供需平衡。预期随着国内低成本产能陆续投放市场,不仅国内部分落后产能将退出市场,海外部分产能也将不再具备竞争力,替代进口的趋势正逐步呈现。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蒋桂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