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碳排放量

2023-03-25 16:43:18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京都议定书》提出的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减缓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重要机制。 这就好比是物理中的质量守恒的原理。假如碳排放的总量是限定好的。 那么在这个框架…

《京都议定书》提出的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减缓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重要机制。
这就好比是物理中的质量守恒的原理。假如碳排放的总量是限定好的。 那么在这个框架内,我们就可以通过技术升级来降低碳排放。每个国家都有相应的“指标”比如说今年全球限定排放100单位的碳排放量 ,A国获得15的指标, B国获得10的指标 其它国家获得其余75单位指标。 如果A国只排放了10个单位的碳排放量,而B国刚好排了12个单位,那么B国就可以从A国购买2个单位的碳排量。
所以假如美国(美国没有在《京都议定书》签字吧)购买了四川的碳排放权,他就可以多排放一些,并不是在四川排放,减排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签署了《京都议定书》的国家必须履行这个义务。

这事我也感兴趣,谈谈我的一些看法与你交流。

1,碳排放和GDP

碳排放是化石能源转化过程中产生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在转化的过程中,最终都将转化为二氧化碳。所以,一个国家的碳排放数量就是化石能源消耗量各自乘一个系数而得出的。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是全部产品和服务的最终价值,用货币来衡量。

两者的比是说每创造单位的GDP需要消耗的能源数量产生的二氧化碳数量,前面说过,碳排放是能耗乘系数计算而得的,所以单位GDP碳排放和单位GDP能耗是一个意思。

在准备这份材料的时候,我实在找不到化石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系数,所以,下面的讨论以GDP能耗来代替GDP碳排放,两者其实是一回事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08年我国的GDP是3.0067万亿人民币,能耗是28.5亿吨标准煤,GDP能耗就是每万元人民币9.47吨标准煤,2005年的数字是每万元人民币12.26吨标准煤,2000年的数字是每万元人民币13.96吨标准煤,1990年的数字是每万元人民币52.87吨标准煤,1980年的数字每万元人民币132.6吨标准煤。这些数字都是根据国家发布的权威数据计算而得的。

从表面的意思看,政府说我国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要减40-45%,就是说到2020年我国的GDP能耗要从每万元人民币9.47吨标准煤减少到5.5吨标准煤。

但是,我们国家的政府官员们很“谦虚”了,丝毫不提已经取得的成绩,现在的GDP能耗与1980年的相比,已经减少了93%,与2000年相比也减少了32%。

所以,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或GDP能耗)要减40-45% 不是什么难事。

2,减少GDP能耗的办法

怎么减少GDP能耗?怎么减少GDP碳排放?从GDP能耗计算公式的本质就可以看出,方法有两条,1,减少能源消耗,2,增加GDP的总值。

受篇幅限制,我可以简单地给出结论,想减少能耗是死路一条,不可能作到。所以,减少GDP能耗的办法就只有一条路了,就是增加GDP的总值。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就是涨价。比如:我们国家的吨钢综合能耗大概是0.76吨标煤,如果一吨钢的价格是1000元,那对GDP能耗的贡献就是7.6吨标煤每万元,如果一吨钢的价格涨到2000元呢,GDP能耗不就减少一半了。

从1980年到现在,我们的能耗增长了4.5倍,与此同时GDP增长了66倍,大家都能感觉到这些年价格增长的幅度吧,所以,我说,改革开放以来,能源消耗增长了,碳排放也增长了,但能源消耗增长的幅度赶不上价格增长的幅度,所以, GDP能耗和GDP碳排放都是在降低的。

因此,降低GDP能耗(GDP碳排放)和降低能源消耗、节能减排、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等一点关系都没有。因为,能耗越大,经济越发达,二氧化碳排放越多,GDP的增长越快,GDP能耗和GDP碳排放才能降低。

有意思吧。

3,为什么有这一说法?

从1998年的京都议定书开始,二氧化碳的减排就成了人们关心的重点。遗憾的是,现在人们没有任何可行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和技术。同样受篇幅的限制,这里不细谈了。

现在,减少二氧化碳的唯一现实和可行的道路恐怕就是“植树造林”了,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使碳含量平衡。其他提出的办法中都是增加碳排放的(填埋除外,但填埋的技术和经济性上问题多多)。

但面对二氧化碳减排的呼声,政府总得做点什么吧,做做姿态也好嘛,于是发明了一个“降低GDP碳排放”的说法,我印象中前几年还叫“降低GDP能耗”或“GDP能耗强度”呢,“GDP碳排放”的说法是最近一两年才改的,换汤不换药,一回事儿。

但不管它叫什么,“降低GDP碳排放”是一个对经济发展没有丝毫影响的指标,政府在未来10年里啥也不用干就能实现。它的提出只是用做在国际上做做姿态用的,没有实际意义。

最后我想说,我还没有看到哪个国家敢说未来多少年减少石油消耗多少多少的,因为谁也做不到,大家都是用“降低GDP碳排放”这样的含混不清的概念来滥竽充数。这种“降低GDP碳排放”的说法,概念和计算过程复杂,一般人搞不清楚,象不象去年金融危机中流行的“复杂的金融衍生品”?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