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IC:以两化融合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2013-11-04 09:50:15 EP电力信息化网  点击量: 评论 (0)
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亟需找到可操作的具体抓手。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正是一个有力的抓手。 一、两化融合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一是改造提升了传统产业。数
       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亟需找到可操作的具体抓手。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下简称两化融合)正是一个有力的抓手。

       一、两化融合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成效显著

       一是改造提升了传统产业。数字化设计大幅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芯片广泛应用于工业产品,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打开了海外市场,不少制造业企业通过两化融合实现了服务化转型,逐步占据价值链高端。例如,中国电子把信息技术用于轨道交通、智能机器人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附加值大幅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

       二是培育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两化融合催生了新能源、智能装备、物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201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26000台,增长30%;物联网产业收入3650亿元,增长38.6%;电子信息产业产值8.5万亿元,增长12.6%;软件服务业收入2.5万亿元,增长28.5%。这些产业增速远高于工业平均增速,成为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

       三是壮大了生产性服务业。两化融合中产生了工业软件、信息服务、创意设计、电子商务等新兴信息服务业。物流运输、金融保险、商务会展等传统服务业也利用信息技术加快现代化。生产性服务业的壮大进一步优化了产业结构。

       二、两化融合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推进两化融合的政策措施力度不够

       目前我国两化融合总体处于市场机制自发推进状态,政府引导力度较弱。不少企业对两化融合认识不够,行动不积极。大部分中小微企业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条件制约。十七大、十八大都提出要大力推进两化融合,在贯彻落实上还需制定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政策。以财税政策为例,工信部两化融合引导资金每年只有1亿,相对于年产值达百万亿、增加值达20万亿的工业规模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

(二)信息基础设施滞后

       近年来我国信息网络质量与普及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拉大。全国大部分用户宽带速率都在2Mbps左右,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有不小的差距。实际传输速率更低,用户意见较大。国际电联的报告中,我国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指数的世界排名已连续多年徘徊在第75位至80位之间,其中信息网络质次价高是一个重要原因。去年以来工信部启动了“宽带提速工程”,但实际效果并不是很好。信息基础设施落后将直接限制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工业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三)两化融合缺乏统计评价体系

       两化融合水平如何、效益怎样,都需要以统计指标来量化或评估。但目前两化融合关键指标没有纳入国家统计局的统计,非常不利于部署任务、考核绩效和引导企业,也不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甚至也影响到各级领导对两化融合的重视程度和相关决策。

(四)两化融合受标准规范不统一的严重困扰

       当前信息化应用正从单向应用向综合集成跨越,大企业都需要把各个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对统一技术标准提出了紧迫要求。但由于我国技术标准管理体制落后,标准规范立项周期长,技术标准滞后问题突出。各信息系统数据格式、接口规范大都不一致,导致系统不能互通、设备不能兼容、数据不能共享。企业在应用中付出的代价很大,要求国家加快制定信息技术标准规范的呼吁非常强烈。

三、相关建议

(一)加大两化融合政策力度

       要实施具有可操作性的两化融合政策。制定差别化财政、税收、投融资政策,对信息化积极的企业给予激励。对企业信息化投资支出,应纳入研发投入加计扣除政策。对某些重点行业的信息化先进企业,可参照“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加大政府对信息化的投入,组织实施企业信息化公共技术平台、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系统等重大专项。大幅度提高两化融合引导资金额度,扩大支持面,广泛开展试点示范,带动两化融合全面展开。

(二)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

       借鉴近年来许多国家实施“国家宽带计划”的做法,实施“宽带中国”工程,对用户宽带接入和光纤入户改造实行财政补贴,提高宽带普及率和接入速率。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在公共场所提供免费的无线网络接入服务。对中小企业实行优惠资费政策,改善其网络应用环境。

(三)完善两化融合统计评估体系

       要象重视经济统计那样重视信息化发展数据的统计,把两化融合关键指标纳入国家统计局常规统计,定期发布统计数据。制定全国统一的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引导各地方和企业开展工作。

(四)加快制定信息技术应用标准规范

       针对信息技术发展快的特点,打破常规、简化程序,建立技术标准制定的快速响应机制。改革技术标准管理体制,由立项制向备案制转变,以缩短流程和周期。对涉及到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技术,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鼓励信息技术企业、用户和研究机构合作,先行试行标准规范。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何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