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试点走向万亿投资体量 碳交易市场迎来升级版

2018-03-30 09:55:08 中国环保在线   点击量: 评论 (0)
2017年底,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千呼万唤始出来,首批只纳入发电行业。业内认为,随着全国统一碳市场启动后,200元至300元每吨才是未来碳交易
2017年底,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千呼万唤始出来,首批只纳入发电行业。业内认为,随着全国统一碳市场启动后,200元至300元每吨才是未来碳交易的理想价值,并将逐渐从全国现货市场交易向期货市场发展。
 
一个巨无霸量级的产业——碳交易正让各界充满期待。“我国已超额完成到2020年的碳强度下降目标,目前已启动并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近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曾这样阐述碳交易市场。而在发电行业作为碳排放权交易突破口的同时,逐步扩大覆盖行业和范围、丰富交易品种与交易方式也正成为全国碳交易市场发展的题中之义。
 
所谓碳排放权交易,即以市场之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成本低的企业超额完成减排任务,可以将剩余的碳排放配额卖给超配额排放的企业获取收益,也就是用经济杠杆来倒逼煤电企业主动减排。期间,煤电企业核定的碳排放量逐年收紧,倒逼企业逐年减排以完成“小目标”。通过这样的市场化方式,激励企业改进生产、转型升级,实现成本最小化的减排。
 
“碳市场本质上是一个政策性市场。”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司长李高指出。业界的共识是,行政手段只能作用于一时,市场化措施才是良性发展的对症良药,而碳交易市场就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了。在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之前,从2011年起,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在内的7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电力、水泥等多个行业被纳入,拉开了中国碳市场的帷幕。
 
过去一段时期内,碳交易试点市场参与者、交易量不断增加,履约率不断提升,尤其是试点范围内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呈现了双降趋势。截至2017年底,我国7个碳交易试点累积成交量突破2亿吨,累计成交金额接近45亿元。尽管目前只纳入了电力行业,但由于我国发电企业规模庞大,我国的碳市场规模也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碳交易系统,涉及碳排放总量30多亿吨。自此,数据基础比较好的电力行业将成为全国碳市场的主力军。
 
试点取得的成效,为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建设打下基础。2017年底,作为碳市场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提出按照“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分“三步走”稳步推行碳市场建设。这也标志着由部分省区试点4年的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已具雏形,全国性碳排放交易市场即刻运行。据初步分析,将有1700家左右的火电企业纳入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同时,企业是否会因参与碳交易背上过重负担,还是节能减排、增强竞争力的制度机遇成为业界讨论焦点。事实上,启动碳交易,对企业肯定是有影响的,而这也体现了碳市场存在的必要性。但碳市场并不等价于企业要多增加生产经营成本,而是倒逼企业加速向低碳生产模式转型。一方面,低碳技术、节能、碳减排等领域的领先企业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另一方面则是相应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力度。
 
不仅对具体企业,对行业整体来说,碳市场形成的碳价格,有利于通过电力市场将低碳发展成本传导至社会层面。同时,碳市场建设将助攻“蓝天保卫战”,每个人都将成为直接受益者。据世界银行预计,2020年以后,中国碳市场规模将达3万亿元。这也意味着对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下一步,渐行渐近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将对企业的履约能够形成更为强力的约束。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lix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