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信息化评价方法研究

2014-12-10 23:39:40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0 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是如何衡量一个企业信息化是否成功?是否达到了企业预期效果?对企业和社会的贡献大小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
0 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全球信息化浪潮,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是如何衡量一个企业信息化是否成功?是否达到了企业预期效果?对企业和社会的贡献大小等一系列问题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共同关注的焦点。截止到目前,我国学者在研究企业信息化水平方面所提出的评价方法越来越多。按照所涉及的学科领域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专家评价法、经济模型法、运筹学方法、统计分析方法、系统工程方法、模糊数学方法以及智能化评价方法等。其中,理论体系比较完善而且应用范围较广的主要是专家评价法、层次分析法、多元统计分析法、多层次评价方法和组合评价法。下面对这几种方法进行述评。

1 评价方法

    1.1专家评价法

    1964年,美国兰德公司的O.Helmen和Cordon首次提出由专家经验统计判断的Delphi法,可以视为专家评价法的经典。它应用的机理是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对那些无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一些定性问题,通过多次填写调查表的形式取得评价的结论。但是,这种方法受到人为主观判断因素的影响,往往会使评价指标与它们的实际作用产生偏差。

    1.2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AHP)是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tty教授提出的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把多目标和多准则的决策化为多层次与单目标的两两对比,然后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该方法不仅可以用于评价指标权重因子的确定,也可以单独把它作为综合评价的工具。获得综合评价值的公式为

    1.3多元统计分析法

    1.3.1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的实质是用少数几个不相关的指标来代替原来为数较多的、彼此有一定关系的指标,然而这几个少数的指标能够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的信息量。其可取之处在于通过一定的数学变换来实现定性指标的定量化,同时避免了信息重复,且权数是在指标合成过程中自动生成的,避免了人为确定权数时主观因素的影响。在主成分分析的综合评价上,目前我国学者的通常做法是既重视第一主成分,也顾及其他主成分所起的作用。在郝晓玲和孙强所编著的《信息化绩效评价框架、实施与案例分析》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即先按累计方差贡献率不低于阙值的原则确定前k个主成分,然后以选择的每个主成分各自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将它们线型加权求和得综合评价值指标F。综合评价值F的计算公式为

    1.3.2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主成分分析法的一种延伸,其基本思想也是根据相关性的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不同组之间的变量相关性较低。它与主成分分析法的不同之处在于:


    主成分分析的侧重点在变差较大的主成分上,忽略变差小的主成分;而因子分析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少数不可观测的公共因子上,舍弃特殊因子,而其中的主成分是通过变量变换得来的,公共因子则来自于因子模型的计算。因子模型为主成分综合评价中的主成分得分是将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代入主成分表达式中计算得到的,而因子分析的综合得分=Σ(各因子得分×各因子所对应的方差贡献率)÷Σ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因子得分是将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代人因子得分函数中计算得到的。因子分析之所以优于主成分分析,是因为因子模型的载荷矩阵不是唯一的,是可以进行旋转的,且该矩阵表明了原变量和公共因子的相关程度。如果因子载荷的大小相差不大,可以通过旋转得到较明晰的分析结果,而且对于因子含义的解释也比较容易。

    1.3.3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对统计样本进行定量分类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其关键是用最小距离法将样本按相似性或相近程度归类。按综合评价的精度要求选择阈值,先对样本总体进行聚类,然后再进行判别,给出当前样本的综合评价结果。郎丽慧在2005年的硕士学位论文《西安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研究》中运用的就是聚类分析法中的一种,即卜均值聚类法。其操作步骤如下:首先,按照指定希望分类的数量,根据某种原则选择或人为指定某样本作为凝聚点;然后,按就近原则将其余样本向凝聚点凝集,从而得到一个初始分类方案,并计算出各个初始分类的中心位置,也就是均值;最后,计算出的中心位置重新进行聚类。在此方法中,各样本的分类情况会在运算过程中不断改变,分类完毕后再次计算各类的中心位置。如此反复循环,直到凝聚点位置改变很小为止。

    1.4多层次评价方法

    1.4.1灰色综合理论评价法

    灰色综合理论评价方法是我国华中科技大学控制论专家邓聚龙教授于1982年首先提出来的,包括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和灰色聚类分析方法等。其评价原理是:将受评企业的分散信息处理成一个描述不同灰类程度的权向量,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单值化处理,从而得到受评企业的综合评价值。利用此方法可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企业信息化状况;不足点在于定义时间变量几何曲线相似程度比较困难,同时需要考虑所选择的变量应该具备可比性。

    1.4.2模糊综合评判法

    该方法的思想就是利用模糊数学的基本理论隶属度来将模糊信息定量化,合理地选择因素域值,再利用传统数学方法对多因素进行定量评价,从而科学地得出评价结论。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多因素决策方法,充分考虑到指标体系中定量与定性问题以及各指标之间的层次问题。用此方法进行评价时,等级划分不宜太粗,每一等级分值的跨度应尽可能接近,以减少计算的误差。

     1.5组合评价法

     组合评价法是常用的评价方法,它是指前述几种方法和其他数学评价法中的具体模型,或方法的有机组合应用。其中,APF法是一种十分典型的组合评价法,包括AHP、多元统计中的主成分分析法PCA和模糊评判Fuzzy等方法相结合,综合利用各种方法的不同特性对评价对象做出比较全面的评价。其评价过程为:以层次分析法为主体,建立分层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法对指标进行简化,消除可能存在的相关关系;用两两比较原则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以消除专家评价中主观偏差的影响;在分层指标体系中,用专家评价、费用效益分析和指标公式等评价方法确定各定性和定量指标的具体数值,为使定性指标数量化,可使用Fuzzy评价方法处理;将所有指标值作无量纲化处理,按照一定的综合法进行加权合成后得到评价的结果。

2 结束语

    目前,国内在企业信息化评价理论、内容和评价方法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002年,我国建立的《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是目前中国权威的、以效益为导向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但是在指标体系的建立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不同行业根据经营方式的差异应该建立适合各个行业特点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需要在充分考虑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建立起来多角度和立体化的考察方式,将信息化发展水平、发展质量和发展能力考虑在内,这是因为现有文献基本上都是从企业信息化的现有水平着眼,强调侧重企业信息化的现有数量和规模,研究角度单一。合理评价指标的建立是评价方法得以实施的根本。在企业信息化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的今天,很多企业在寻求企业信息化纵深发展时更需要合理的理论支持,需要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目前,有很多企业对于信息化的大量投资见不到回报,然而很少有企业主动采用正确的方式和合理的依据对IT项目进行评价。有效的信息化评价方法可以提高企业对自身状况的了解,因此客观上需要合理化、系统化和简便易行的评价方法。

    总的说来,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经济、管理理论的不断创新,目前对企业信息化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还有些滞后,尚未形成一套科学的、系统的评价体系和方法,这方面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