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绿电“快递”全国
8月,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原迎来了第35届草原那达慕,各地游客纷至沓来。绿草如茵,风机转动,人头攒动,一幅绝美的草原夏日盛景映入眼帘。
在那达慕的科普分会场上,锡林郭勒盟能源局工作人员作为绿电推介官,向来自北京通州中学夏令营中学组的研学团队讲述绿电进京的故事。“没想到大运河博物馆用的电居然来自这里的太阳能和风能。远隔千里,我们却用着一样的绿色电能,这太神奇了。”北京景山学校通州分校学生刘一茹感叹道。
2024年9月,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通州区政府与锡林郭勒盟行政公署签订绿电合作协议,锡林郭勒盟特高压二期400万千瓦新能源发电项目成为我国首个跨省区特高压“点对点”绿电交易项目。草原的清洁电能通过特高压送入北京。
内蒙古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不仅是传统能源大区,也是新能源大区和绿色能源大区。截至今年6月底,内蒙古新能源发电装机达14309万千瓦,占全区发电总装机的52%。内蒙古成为全国首个新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4亿千瓦的省份。
草原的无限“风光”如何在更大范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除了就地消纳,更重要的是跨省跨区外送。”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罗永志说。在他看来,特高压通道建设有效提升了内蒙古电力外送能力,不仅能保障新能源“保量稳率”发展,也服务“西电东送”“北电南送”更好落地,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内蒙古已经建成面向华北、华东等地区的“五交三直”8条特高压输电通道及配套汇集电网工程,有序送电到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安徽、西藏、辽宁、吉林11个省份,形成了纵贯南北的蒙电外送大通道,累计外送电量突破7500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电量超过850亿千瓦时。上半年,内蒙古通过特高压电网送入北京的绿电超过10亿千瓦时,是2024年全年交易电量的2倍,约为3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
为了确保新能源电源持续增发稳发,国网蒙东电力加快配套电网建设和并网服务,全力推动新能源电力参与省间中长期及现货交易。上半年,蒙东电网绿电交易电量4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3%;绿证交易8.9万张,同比增长197%。
内蒙古的“风光”不仅来自草原,也来自戈壁荒漠。毛乌素沙地、库布齐沙漠、乌拉特后旗戈壁是国家“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布局的重点地区,这里产出的绿色电能通过±800千伏上海庙—山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称昭沂直流)“打捆”送往山东。
位于库布齐沙漠边缘的山东能源集团西北新能源伊锦风电场是昭沂直流通道的配套新能源电源项目。“绿电通过昭沂直流送入山东,提升了山东电网的运行效率,在迎峰度夏期间为保障山东电力可靠供应提供了重要支撑。”伊锦风电场负责人韩建涛说。
而在伊锦风电场等配套新能源电源项目的汇集换流站——±800千伏伊克昭换流站,站内工作人员通过动态监测、智能巡检等方式全力保障迎峰度夏期间电力大通道安全稳定运行。“迎峰度夏期间,山东用电负荷激增,对外来电力的需求更高。我们伊克昭换流站日均送电量约为1.5亿千瓦时。”该站副站长冯裕山说,自换流站运行以来,累计向山东地区送电超过1700亿千瓦时,占“外电入鲁”总电量的67%,相当于节约标准煤56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4亿吨。
“十四五”规划收官在即,内蒙古外送电量规模持续扩容。6月30日,内蒙古兴安盟桃合木500千伏新能源汇集输变电工程、连接通辽和兴安电网的铝都—平川500千伏线路工程、科右中旗百万千瓦风储基地220千伏送出工程3项重点工程同日竣工。这3项工程通过±800千伏扎鲁特—青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每年可输送36亿千瓦时绿电,节约标准煤120万吨以上。
进入“十四五”以来,随着多项重点工程落地,内蒙古特高压年外送电量由“十四五”前的73亿千瓦时增长至2024年的1706亿千瓦时。目前,国家规划已明确实施蒙西—京津冀等“六交六直”特高压工程,提前储备2回特高压直流工程;国家第二、第三批“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蒙能保障性、防沙治沙等新能源项目正在全速落地,内蒙古将迎来新一轮特高压大发展期。预计下半年,蒙东地区建成并网的新能源电源规模将达1100万千瓦,年底前将再建成3项500千伏电网工程。

责任编辑:叶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