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可怜的150个交易量:光伏绿证缘何“遇冷”?

2018-06-22 17:23:42 华夏能源网 作者:杨雅婷  点击量: 评论 (0)
截至2018年6月20日,绿证共累计出售27260个,其中风电绿证交易量为27110个,光伏绿证交易量仅为150个!

深度

据中国绿色电力证书认购交易平台网站实时数据显示,截至今日(6月20日),绿证共累计出售27260个,其中风电绿证交易量为27110个,光伏绿证交易量仅为150个!
 
数据还显示,已售出的风电绿证平均交易价格为184.2元/个(折合0.1842元/千瓦时);而由于当前光伏项目补贴强度超出风电较多等因素,光伏绿证平均交易价格为668.3元/个(折合0.6683元/千瓦时)。
 
虽然相比之下,光伏绿证的价格高出风电绿证3.5倍,但也在千元之内;从交易额上看,风电绿证的成交量居然是光伏绿证的约180倍!也就是说,平均约售出180个风电绿证才会有1个光伏绿证被售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究竟为何呢?


绿证的“前世”与“今生”
 
绿证全名为“中国绿色电力证书”,是国家对发电企业每兆瓦时非水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颁发的具有独特标识代码的电子证书,是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确认和属性证明,以及消费绿色电力的唯一凭证。自2017年7月1日起开始出售。
 
绿证由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按照国家能源局相关管理规定,通过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向符合资格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颁发。任何企业和社会公众均可以自愿认购绿证,作为消费绿色电力、支持绿色电力发展的证明。在适用范围上只涵盖了纳入国家财政补贴目录内的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不含分布式)。
 
近年来,我国风电、光伏装机量大幅上升,可再生能源补贴不能按时发放,影响了新能源发电运营企业的现金流,这严重影响了一些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并且随着531新政的发布和落实,光伏企业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
 
在此之前,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高于常规能源发电的差额部分,通过在全国范围,对销售电量征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筹集。从2006年到2017年7月1日,我国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标准从最初的每千瓦时0.1分钱提高至1.9分钱,但补贴的缺口依然很大。
 
针对这一局面,绿证制度应运而生。
 
绿证发行初期,行业普遍认为绿证交易可以部分缓解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的压力。也就是说,风电、光伏发电企业出售绿证后,相应的电量不再享受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的补贴。而企业选择绿证的动力在于,等补贴落实可能要等很久,如果绿证能迅速卖掉,且价格接近补贴,企业可以考虑通过卖证书迅速回款,优化现金流。
 
然而,自发售以来,虽有800多万个绿证被核发,但是仅认购出2.1万多张,筹集资金不足1000万元。
 
这就是绿证发售以来的现实情况,绿证交易“核发多,交易少。”
 
华夏能源网查询中国绿色电力证书认购交易平台网站数据发现,在从2018年6月10日到6月20日之间,绿证认购数量仅仅增加10个,其中光伏绿证仅有1个。
 
针对这种情况,有人提出曾经炒的火热的绿证,如今怎么无人问津了?


绿证问题多多,实行困难重重

绿证诞生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当下的中国能源市场中,自身成本较高、推广销售不利、相关政策有待完善等因素,都制约着绿证的普及和发展。
 
认购与否几无差别。作为绿证首批的支持企业均表示,目前的绿证制度对企业、个人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并不能通过购买绿证是企业得到实质的好处。一些已购绿证的企业代表认为,虽然公司购买了绿证,但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市场上,并没有感觉到与以前或者和其他没有购买绿证的公司有什么不同。
 
绿证在能源圈外的知名度并不高。绿证的购买者多为能源企业或者是从事能源工作的个人,如何让非能源行业的群体知晓绿证购买平台,并购买绿证,还需要在宣传上多下功夫。
 
大企业特别是国企购买不积极。通过对已售出的2.1万绿证购买人群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购买量约占比90%,个人购买量占比约10%。从购买者企业的性质看,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国家队企业,对购买绿证的参与度明显不足。
 
价格是国际平均水平的十倍以上。其实一些大型跨国公司一度对国内的绿证交易怀有热情。比如苹果公司是有购买绿证传统的,在很多国家都买,但是中国的绿证太贵了。
 
国内的绿证价格是国际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且国内推出绿证最主要的目的是替代补贴,但在在自愿认购阶段,买绿证不影响拿补贴,绿证只是额外的支持。因此,在现阶段,买绿证相当于多花一部分钱。
 
而仅仅较国内风电和光伏绿证价格来看,平均就相差约3.5倍,这也是光伏绿证卖出较少的原因之一。
 
约束交易何时启动尚无定数。按照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去年2月发布的《关于试行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及自愿认购交易制度的通知》(发改能源[2017]132号),将根据市场认购情况,自2018年起适时启动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和绿色电力证书强制约束交易。
 
今年3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及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也已明确指出,各省级电网公司制定经营区域完成配额的实施方案,指导市场主体优先开展可再生能源电力交易,在市场机制无法保障可再生能源电力充分利用时,按照各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配额实施方案进行强制摊销。
 
但眼见2018年过半,配额和绿证强制约束交易何时启动尚无定数。
 
“替代补贴”的目的很难达成。绿证交易制度诞生之初就肩负着替代补贴的使命。然而,面对拖欠已久的巨额补贴,虽然推行绿证最主要的目的是替代补贴,但在自愿认购阶段还难见实效。
 
如果下一步实行强制交易,这一目标可能会有实现希望。但由于具体的规则还没有最终确定,所以也不好说对于填补补贴缺口到底有多大的作用。


静下思考,绿证前途何在?
 
曾经被寄予大幅促进清洁能源的消纳厚望的绿证,现在已无人问津,甚至被质疑“鸡肋”。面对这一问题,绿证的前路在哪?
 
大多数人将期待放在配额制的落实上,希望尽早推行“可再生能源配额制+绿色证书”制度。国家有关部门也曾表示,根据市场认购情况,自2018年起适时启动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考核和绿色电力证书强制约束交易。
 
配额制将会对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进行强制考核,但是考核对象尚未确定。目前业内有两种思路,一是考核电网公司,二是考核发电企业。强制配额政策可能年内会见分晓,但具体怎么批、力度如何还需等待最终的结果。
 
若实行绿色证书+强制配额制,按照全国电力需求每年6万亿度,燃煤火电4万亿度计算,如果执行15%绿色电力配额,则每年将有6000亿度绿电,每度电的绿色证书价格为0.2元,每年可征收1200亿元,若强制配额10%,每年也能征收800亿元。
 
目前,不同区域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火电上网电价有所差别,绿证的价格要根据二者之间的差价决定。
 
绿证想发挥优势,一是要进一步降低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二是要把火电对环境、社会的综合影响体现在电价中,二者共同作用拉近、甚至抵消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火电之间的价差,让绿证的交易价格维持在一个全社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绿证制度的推广还应开发更多配套激励政策。比如,对于放弃补贴积极申请绿证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可指定配套政策优先确保其电力的并网消纳,减少“弃风弃光”现象。对于积极参与自愿认购的绿色电力消费者,可通过权威、有效的第三方认证向其颁发荣誉证明,表彰其绿电消费行为,并考虑实施税收减免。
 
绿证目前不允许进行二次交易。因此可考虑开放绿证价格限制、允许绿色电力证书的二次交易,使绿证真正成为具有金融价值的现货、期货商品,吸引更多新能源行业外的企业和资金参与绿证交易,充分通过市场手段调节绿证价格,激发市场交易活力。
 
如何让绿证流动起来,赋予其价值,促使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去购买绿色电力,才是关键。
 
未来随着光伏建设成本的降低,电价逐步下降,光伏绿证价格也会逐步下降。下一步,有关部门需要继续扩大宣传,鼓励国内外企业、机构和个人通过购买绿证,营造全社会消费光伏电力的良好氛围,共同履行绿色发展的社会责任。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沧海一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