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区块链技术在能源交易领域能否催生出更多金融服务模式?

2017-06-26 17:51:46 中国电力报 作者:张振兴  点击量: 评论 (0)
2008年末,区块链一词首次出现于一篇发表在密码学论坛中的论文《Bitcoin:APeer-to-PeerElectronicCashSystem》中,发表者名叫中本聪(SatoshiNakamoto),目前大家并不知道此人的真实身份。区块链在论文中被描述
2008年末,区块链一词首次出现于一篇发表在密码学论坛中的论文《Bitcoin:APeer-to-PeerElectronicCashSystem》中,发表者名叫中本聪(SatoshiNakamoto),目前大家并不知道此人的真实身份。区块链在论文中被描述为用于记录比特币交易账目历史的分布式数据库,但中本聪并没有给区块链赋予具体定义。随后有人注意到比特币区块链因其数据难以篡改的特性可以用于证明记录,进而开始提供存在性证明的服务网站,能够完美地应用于电子凭证、知识产权、身份验证、土地登记等领域。
 
区块链从闯如能源行业的那一天起,就引起了行业内外人群的高度关注,关于能源区块链的争论与质疑不断搅动人们的神经。区块链能否如同改变金融行业那样改变能源行业?对于正在市场化探索中的中国能源行业,区块链又能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想象?
 
证券能源区块链实验室是全球唯一一家研究机构,拥有相关研究专家、学者,在学科交叉融合,能源战略与运营、能源区块链等领域有着很深的研究。中电传媒电力传媒数据研发中心对话能源区块链实验室首席架构师曹寅,试图从更高、更深层面理解能源区块链即将给我国能源工业带来的改变。
 
记者:区块链作为作为一种新技术,已经在金融领域发挥出巨大的效应,它如何切入能源互联网领域呢?
 
曹寅: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记账技术,基本原理理解起来并不难。如果把区块链作为一个状态机,则每次交易就是试图改变一次状态,每次生成区块就是参与者对于其中包括的所有交易改变状态的结果确认。
 
区块链技术同能源互联网概念有较强的内在一致性。从本质上来看,能源互联网同区块链技术都必须构建于普遍的智能设备物联网之上。设备的普遍智能化和互联化将和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互为表里。而区块链技术同样强调价值网络参与主体的物联化和智能化,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其作用并不是仅仅如其字面所显示的,只能实现实体或者数字资产交换功能,其实智能合约的真正作用在于基于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和集体共识特征,预先写入的代码可以在无人干预或者少人干预的情况,直接调用区块链上数据,执行所有可以计算的逻辑功能并输出和执行结果,因此,智能合约的真正意义其实是为区块链上各主体间的互动提供了智能化的规则,并且可以在无人参与的情况下,实现各种复杂逻辑功能,这种特征称之为图灵完备。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能源互联网的智能设备网络如果要实现完全的无人化智能,恐怕不可能离开区块链技术的帮助,尤其是布置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技术。
 
记者:能源区块链在落地技术层面可能仅仅是其中一个环节,商业环境似乎才是其落地的重要元素,您觉得中国能源区块链落地面临哪些门槛?
 
曹寅:能源作为基础性产业,能源互联网作为能源产业的新形态,技术特征仅仅是它的一个重要侧面,更应该考虑其是否可以在实际商业环境中落地,尤其是在中国这样的法制并不健全的转型经济体中落地,目前看来并不容易,目前来看,能源互联网在中国落地真正瓶颈并不是在于技术的落后,事实上,中国能源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和产业技术实力接近甚至超过部分发达国家,相对于传统能源系统,能源互联网的特点就是决策分布性,参与社会性,生产消费融合性,系统开放性和市场性,这些特征决定了能源互联网在中国落地真正的瓶颈在于信任体系的不成熟,分布式决策体系的缺位。这两大挑战注定了能源互联网作为全新的能源形态,不可能建立在既有生产关系之上,就好像工业革命无法在封建制度下落地,必须构建适应生产力发展程度的新的生产关系,而这种生产关系应该具体包括信任体系的构建、交易机制的安排、共识及决策机制的建设等制度创新安排。
 
记者:能源区块链技术在能源交易领域是否会催生出更多的金融服务模式,基于该商业模式会有怎样的能源金融公司?
 
曹寅:从区块链角度上来看,目前的技术发展阶段仍然处于早期阶段,区块链技术的成熟性较差,不管是被誉为超越比特币的第二代区块链技术的以太坊,还是被大量大型公司寄予厚望的企业级区块链平台Hyperledger(超级账本),目前都处于早期开发阶段,只能被应用于身份存在性证明及简单的小规模去中心化交易,但是应用于电网这样要求较高的系统中,仍没有实例和经验,从当前的技术水平来看,区块链技术的能源应用将面对以下六个挑战:计算能力及响应速度无法承担高频率的交易和调配要求、能源区块链的物联网技术尚不发达、异步共识网络存在安全隐患、预言机机制的缺乏、存在一定的应用风险、智能合约和上层应用更容易受到攻击。当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些问题有可能被逐渐削弱,甚至被完全解决,但我们实验室认为,这个过程可能需要5至10年,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发生各种反复。因此,目前讨论基于区块链技术未来会诞生什么类型的能源金融公司显得为时过早。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叶雨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