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电力互联网解人类发展之困

2015-03-19 22:47:40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啰嗦了几十万字,说到底就是四个字分工、交换。英国靠这个法宝统治了世界好几百年。 中国人枕在四大发明的功劳簿上,自我感觉良好了好几千年。工业化的浪潮,碾压着一个曾经盛极一
全球电力互联网解人类发展之困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啰嗦了几十万字,说到底就是四个字“分工、交换”。英国靠这个法宝统治了世界好几百年。
 
    中国人枕在“四大发明”的功劳簿上,自我感觉良好了好几千年。工业化的浪潮,碾压着一个曾经盛极一时的东方大国。当八国联军的隆隆炮火在圆明园响起时,一个旧的秩序轰然倒下。这不是西方的胜利,而是工业对农业的摧毁。
全球电力互联网解人类发展之困
 
    时代的升级,一般是以技术的应用为标志。工业时代的蒸汽机,信息时代的计算机和互联网,就是技术解构现有秩序的典型代表。
 
    今天,谁能拥有更革命性的技术,谁就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主动。这项技术就是全球电网联网技术,既能摧毁旧有的对环境污染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又能应对未来的化石能源枯竭的问题。
 
    “联”,之所以称之为电网,就是一个网络,广泛互联是其基础。从“联”的方向看,电力能源联网的本质是一个资源配置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世界给地的资源禀赋和能源生产能力可以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各显神通,规模化生产可再生能源必然造福于全人类。
全球电力互联网解人类发展之困
 
    “互”,就是要互动。原来,是一方生产能源,另一方消费。全球电力互联网连接起来后,可以将这个平台作为交易平台,消费者也可以成为生产者。因为在这一个大平台上,不同时段和不同地域的电价是有区别的。低价时段,家家户户用自己的存储手段,将低价购买的电能存储在自家的电动汽车里或者是储能装置里,到负荷高峰时期向电力互联网释放,获得差价。
 
    人类在建立全球电网的问题上,因为思想的局限性和认识有先后性,遭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为了更清楚地表达观点,下面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
 
    16年前,在我的老家,时任刘县长建了一条双向十车道的城市主干道。
 
    老百姓几乎同仇敌忾,骂县长是“败家子”。这还算留有情面,更有甚者,说刘县长花公家的钱捞自己的政绩,升官苦百姓。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时,县城汽车不超过30辆,拖拉机又不需要那么好的路。修这么宽的公路,放鸭子的老李赶一百只鸭子过路还嫌宽。
 
今年中秋节,我再次回到家乡,走了几个相邻的县市区,发现那些县城没有一个不堵车的,倒是我们县,十几年前的“败家子”刘县长建的双向十车道的主干道一路畅通。
 
全球电力互联网解人类发展之困
    这一次,群众的眼睛更是雪亮。当年骂刘县长最凶的陈叔叔今年已经是63岁了,两个儿子都在县里跑运输,挣钱不少,对路的感情也最深。陈叔叔见到我连连说,谁也没有长“后眼睛”,当年谁能看得这么长远啊,冤枉好人了,你在北京,要是有机会给刘县长带个话,就说我老陈对不住他啊。
 
    如今,老家的那一条路已经成为全国高速公路的一个很小的分支,将这个古老的县城与外界发生着丝丝缕缕的联系,商品的交换和人员的进出给这座城市注入了发展的活力,县里经济一年一个大变样,芝麻开花一节更比一节高。
 
    要想富,先修路。如今的老百姓都懂得的道理,在当年却是一道观念的鸿沟,难以逾越。在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有的人因为相信就能看到,有的人因为看到才相信。刘县长就是前一种人,他看到日后的全国路网,才下定决心,不顾个人名誉,甩开膀子干了一件“败家”事。陈叔叔则属于后一种人,看到今天的县城巨变,才相信了原来当年建一条看似“败家”的公路并不败家。
 
    一条路,多条路,路网,路路相通,看起来很容易,其实,最难逾越的是观念的鸿沟。县也不是刘县长自己家的县,刘县长本可以安安稳稳做太平官,老百姓怎么说就怎么干,群众怎么舒服就怎么干,完全没有必要承担着被人误解和掉乌纱帽的危险去干这一件不被人理解的事情。
 
    无论是公路网络,还是电力网络,都是由单条到多条,最终连接成网络,只有成为网络之后,其聚集效应才会显现出来。最难的是,功利主义的社会评价体系,让那些建设者失去了动力和勇气。
 
【无所不能特约作者,夏伟,智能电网研究员、能源领域的传播学者,现就职于某大型能源企业】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大云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