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现货市场交易能力建设思路之五:如何打造交易员实操需要的交易平台?

2023-03-21 09:17:06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随着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持续增加,为了保供电、促消纳,电力现货市场成为了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为了通过价格发现管理现货价格风险,...

随着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占比持续增加,为了保供电、促消纳,电力现货市场成为了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为了通过价格发现管理现货价格风险,中长期交易金融化与连续滚动开市也成为了大势所趋。电力现货市场中的交易品种日趋丰富、交易频次日渐增多,也使得电力商品交易与普通大宗商品越来越相似。

(来源:微信公众号“兰木达电力现货” 作者:童虎)

为了适应高频动态交易的需要,电力市场主体就需要获取大量的数据信息,以此为基础灵活开展多维度市场分析、构建多场景预测优化模型且进行适配应用,方能为交易申报打好基础;交易过程中申报操作与盯盘同时进行,持续跟踪成交与持仓情况,及时调整此次交易策略,交易完成后需要针对交易结果进行复盘评价,以便调整后续的交易计划及策略。上述工作内容需要与其他业务环节实现基础贯通,凡此种种,市场初期通过Excel等简单工具可以勉力维持,但随着电力现货市场的常态化运行、交易流动性的持续增加以及跨省交易的不断发展,交易员在工作中急需一套实用性的数字化交易平台,它实质上也是电力市场亟待完善的关键性基础设施之一。

由于电力现货市场交易是一个新鲜事物,市场主体对交易业务和平台缺乏必要的认知,且信息化项目实施通常由能源集团总部直接管控,导致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电力现货交易平台大多虚有其表,不仅无法支撑交易员的实际工作,甚至很多时候还需要交易员花费大量的时间来“伺候”平台,不仅没有助力,反而变成累赘,本末倒置。

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平台建设

存在的典型问题:

1.偏重营销管控,而非交易支撑——由于大多数交易平台由总部立项,往往集团营销部门成为主要的实施业主单位与买单主体,实施单位没有关键客户帮助提出交易业务需求,甚至也没有动力去搜集需求;因为平台忽略了来自交易一线的业务需求,最终导致市场上大多数建成的交易平台实质上是管控平台,更多地是帮总部进行交易数据收集和业绩指标管控,缺少对实际交易工作的有效支撑。

2.偏重图表展示,而非交易辅助——由于缺乏充分的一线业务输入,为了对得起预算,确保功能看起来强大,很多的交易平台就在数据可视化展示上下功夫,将很多的公开信息或者私有信息以多种类型的图表进行展示,但实质上交易员难以从平台上获取的适应交易窗口(尤其是中长期交易)需要的数据信息、更无法支撑交易申报与闭环管理。

3.偏重模型算法,而非分析应用——由于缺乏长周期的交易实操经验,或者受电力系统传统运行经验影响,当前的很多交易平台需求侧重在预测模型上,寄希望于有大幅超过同行水平的精确价格预测或者发用电预测,但疏于对应用场景的细分、趋势规律的发掘、预测模型的训练以及基础数据的积累。这实质上是典型的要结果不要过程,很容易导致模型算法虽然多种多样很丰富,但实用性不强,属于典型的欲速则不达。

4.偏重事前事后,而非交易过程——目前的现货交易平台偏重于现货交易相关的数据分析、市场预测、策略仿真和报表统计,对于交易申报、交易盯盘、交易过程中的策略调整基本没有支撑。正因如此,虽然很多市场已经开放了连续滚动中长期交易,但实质上市场主体无法达到高频交易要求,只能在开市和闭市时点前后做有限的交易,大大制约了电力现货市场的交易规模和流动性。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市场主体(尤其是新能源企业)难以通过连续开市的交易窗口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

5.偏重量价计算,而非策略复盘——由于缺乏对中长期和现货交易逻辑的深入理解,很多市场主体和开发厂商对交易的事后统计分析偏重于传统方式下的各类交易量价统计、计算与展示,但对于交易策略的实际损益、生产运行的实际影响、发电预测的偏差影响等因素关注欠缺量化评价,导致各种报表统计达不到交易复盘的效果,不知道具体交易与生产操作的损益影响,不知道交易策略的好坏,更不掌握到底哪些时点或者交易单元可以优化提升。

6.偏重项目交付,而非迭代更新——以上种种问题的根源在于信息化项目管控模式不适应电力现货市场的发展要求,一方面电力现货市场还处于快速发展的早期,交易品种在不断发展、规则以月为周期持续升级、交易平台也在快速迭代;另一方面,市场主体的交易能力与交易策略也在不断发展深化,且交易业务不同于流程性的生产业务,核心在于基于数据整合与分析预测的快速决策与交易风控。因此传统瀑布流式项目交付需要经历长周期可研、立项、设计、开发与上线,这种开发方式无法跟上市场与交易业务发展的速度,开发方追求以最小化成本完成立项目标要求,最终开发出来的系统极大概率是上线后面临的实际情况与立项时存在偏差,上线就无法实用;或者在上线后市场规则变化后,无法适应性新情况。

电力现货市场交易系统的

建设需求:

1.聚焦一线交易需要——为了让交易员能够有时间做交易,能够持续做好交易,一定要明确交易系统的使用者就是一线交易员,必须围绕前线的实际需要开发系统,这些实际需要首先是提高交易员的工作效率,能够尽可能实现自动化和闭环化管理,充分发挥IT系统的优势,减少差错;其次是尽可能的支持敏捷的数据分析,可以将多种模型的回测结果进行直观展示,有效辅助交易员进行决策;同时,交易系统还应当实现线上量化交易,为交易员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辅助其开展申报、盯盘、调仓等操作,让交易员能够轻松做“交易”。

2.变革项目管控模式——为了打造交易员的交易系统,能源集团需要变革IT项目管控模式,如果想自建系统,那就需要明确项目的甲方就是一些交易员,且需要配备合适的产品经理与项目经理,学习互联网敏捷迭代开发模式,在发展中进化迭代;如果不具备相应的技术实力,则可以考虑在市场初期采用SaaS模式租用或者与具备能力的技术服务公司联合开发云平台,保障交易业务的顺利开展,待市场与业务相对稳定后,再进行私有化部署。

3.围绕数据核心——电力市场交易系统与其他商品交易系统类似,首先需要收集、整合大量的数据与资讯,打好交易基础;其次是能够辅助开展灵活的数据分析与模型训练,为交易员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其三是能够进行交易全过程管理,实时掌握申报、成交、持仓、损益情况,支撑交易策略优化;凡此种种都意味着数据获取、集成、管理、分析、应用是交易系统的核心,因此电力交易系统需要采取不同于ERP或者生产管理系统的技术路线。

4.聚焦算法应用——中长期与现货交易都必须以市场价格预测、发电能力预测为前提,以策略优选和交易组合优化为抓手,并针对多种策略的效益仿真进行辅助决策,然而不同省市、不同交易窗口、数据支撑程度不一样等因素均会影响算法要求。针对覆盖多省市、多主体的能源集团来说,业务场景的动态变化,难以通过传统科技项目方式进行集中式的算法研究与应用,必须以数据平台为基础,坚持数据挖掘基础上的算法迭代创新,以支持算法回测、比选与应用为核心,充分发挥量化算法对交易的指导作用与价值。惟其如此,方能保障交易收益、控制交易风险。

5.打造操盘系统——在数据整合与预测优化的基础上,围绕交易员的实际需要,着重创新研发类似于股票市场的电力市场盯盘与操盘系统。一方面,为了适应新能源的高比例发展趋势,电力市场中长期交易逐步开始迈向连续滚动撮合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电力市场交易员稀缺,尤其是在新能源、用户侧,在缺少有效技术系统支撑的情况下,此类主体经常对连续滚动交易束手无策,被动选择了不交易或少交易的方式。随着这两方面矛盾的持续加大,交易员压力也在不断累计,因此有必要打造辅助交易员进行操盘的管理系统,以减少人工压力,帮助提升市场流动性且实现电力交易的常态化开展

6.支持分省扩展——随着电力现货市场省份的数量持续增加,各个省份的电力现货市场规则虽然大体相同,但还是有很多小的差异,没有办法一套系统支撑全国与多类市场主体的交易业务。为了兼顾交易开展需要与研发支出控制,一方面电力现货市场技术平台需要能够满足各省、各主体的差异化需要;另一方面,在基础架构、数据模型、核心功能等方面又要尽可能实现标准化、规范化与产品化,形成一个支撑分省扩张的数据中台+微服务架构。

对当前快速变化的新型业务场景,为了有效支撑交易员的实际交易工作,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平台必须采用一套不同于以往的建设方法论和管控模式,必须形成一套支撑数据分析+流程性业务的新型架构,惟其如此才能适应电力现货市场中长期与现货交易的发展要求,才能保障市场主体的经营效益,才能有效控制市场主体的交易风险。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叶雨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