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售电“史上最严”发文解读:四大核心条款重塑市场格局,售电公司与用户需注意这些关键点

2025-09-18 13:04:26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9月15日,江苏交易中心发布了一份堪称史上最严的售电行业文件,瞬间在江苏售电圈掀起波澜。这份文件从合同周期、价格传导、限价机制到争议...

9月15日,江苏交易中心发布了一份堪称“史上最严”的售电行业文件,瞬间在江苏售电圈掀起波澜。这份文件从合同周期、价格传导、限价机制到争议条款,全方位对售电业务进行了规范,无论是售电公司还是用电企业,都需第一时间吃透其中要点。下面,我们就来逐一拆解这四大核心内容。

一、多年期合同调整:2026年5月31日成“法人实名认证”大限

对于存量合同的合法性问题,文件给出了明确的时间节点和操作要求。2026年5月31日之前,所有用户必须完成法人实名认证。这意味着,若逾期未完成,2027年及以后的合同将自动解绑。

这一规定旨在从源头规范市场参与主体,确保每一笔售电交易都有明确、合法的责任主体。对于用户而言,需尽快梳理自身企业的法人认证情况,提前准备相关材料,避免因认证延误影响后续用电合同的履行;对于售电公司来说,也需及时提醒服务的用户完成认证,以免因合同解绑造成业务损失。

二、现货价格传导:浮动电价占比提升,固定价合同不得超50%

在价格机制方面,文件明确要求售电公司的固定价合同占比不得超过50%,剩余部分需采用浮动电价。同时,建议用户将5% - 10%的电量参与现货波动,以此平衡市场感知与风险。

这一调整无疑将改变售电市场的价格结构。固定价合同占比的限制,迫使售电公司更多地参与到现货市场的价格博弈中,也意味着用户将更多地暴露在市场价格波动的环境下。而5% - 10%的现货电量参与建议,为用户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妥的风险敞口区间,既可以让用户感受市场价格的变化,又不至于因过度参与而承受过大风险。

三、限价机制:浮动合同设103%年度均价上限,违规无强制处罚

针对浮动套餐,文件设置了明确的价格上限,即浮动合同最高价不得超过年度市场均价的103%。以2025年约0.42 - 0.43元/度的年度交易价格为参考,用户可以清晰地预判浮动电价的天花板。

值得注意的是,若售电公司违反这一限价规定,监管方面仅会对其进行警告并提示用户,并无强制交割或停业的处罚措施。这一处罚力度的设定,在规范市场的同时,也给了售电公司一定的容错空间,但用户仍需警惕个别售电公司可能存在的价格违规行为,在选择售电服务商时更加注重其合规性和信誉。

四、争议条款:用户可无理由解约,但售电公司或面临巨额亏损

文件中最具争议的条款当属用户可无理由解约,但需承担一定赔偿。这一条款看似赋予了用户更大的选择权,但背后却隐藏着售电公司的巨大风险。

因为用户中途解约后,售电公司仍需承担已配置的年度交易仓位。若此时市场价格下行,售电公司将面临巨额亏损。这就要求售电公司在与用户签订合同时,需更加谨慎地评估用户的履约风险,同时在合同中明确解约赔偿的具体细则,以尽可能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而用户在行使解约权时,也需充分考虑到自身的赔偿责任以及可能给售电公司带来的影响。

总而言之,江苏这份“史上最严”售电发文,从多个维度对市场进行了规范和重塑。对于售电公司而言,需尽快调整业务模式,适应新的合同结构、价格机制和风险控制要求;对于用户来说,也需积极配合完成法人认证,合理规划自身的电价结构,同时谨慎行使解约权利。只有双方共同适应新规、合规经营,才能在江苏售电市场的新生态中实现共赢。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叶雨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