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企业迈入知识管理时代

2013-12-05 16:12:03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对于现今的企业而言,知识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战略资源,而IT企业作为知识高度密集、高度信息化、知识和信息快速流动的知识性企业,更是应当解决好怎样使知识达到共享,如何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
对于现今的企业而言,知识已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必不可少的战略资源,而IT企业作为知识高度密集、高度信息化、知识和信息快速流动的知识性企业,更是应当解决好怎样使知识达到共享,如何进行有效的知识管理。

2013年5月,南网正式下发通知,成立知识管理系统建设组织机构,而云南电网公司于4月便正式启动知识管理系统的试点建设工作,知识管理系统正式进入建设日程。作为南网下属IT企业的云电同方,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此我们也来一起探究“知识管理”这一对于电力和IT企业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究竟具备怎样的魔力?

知识管理为何物?
一般而言,知识管理就是通过管理与IT技术手段将人与知识紧密结合,对企业的知识资源(包括隐性及显性知识)进行系统管理,营造共享的文化氛围,促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固化,提高企业知识利用率,为企业积累智力资本、创造竞争优势的过程。
而这样的定义对于知识管理知识只是做了笼统、客观的解释。如同盲人摸象一般,每个人对于知识管理都有着自己的理解,那么,知识管理这只大象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呢?现在,我们可以利用一个简单的生活案例认识一下这只大象。

在高尔夫球场上,如果将高尔夫球童看作一个知识工作者,那么好的球童不仅仅只会背球棒和捡球,当高尔夫球者咨询时,一个好的球童将会给他提供一些建议,如“由于风的存在使得第九个洞比实际长15码”。一天工作完成后,准确的建议可能使得球童获得更多的小费。在另一方面,从球童建议中获得利益的高尔夫球者更有可能下次再到这里打球。这便是个人知识的积累。而作为球场经理,他一定想将这些个人知识汇集到一起,为球场带来更多的利润,而这便需要知识管理。球场的经理,可以将每个球童的经验和知识汇集到笔记本上,并且把他们发给所有球童,知识管理的过程就会在这样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形成。

而知识管理系统其实便是基于知识管理的思维而构建一个软件系统或工具,将组织中大量的有价值的方案、策划、成果、经验等知识进行分类存储和管理,积累知识资产避免流失,促进知识的学习、共享、培训、再利用和创新,有效降低组织运营成本,强化其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方法。
   看似复杂的解释,其实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一种能够按照索引访问那些关键的商业资料(例如销售概况或者员工对企业流程的建议)的文档管理系统,就可以称为知识管理系统。
目前IBM、埃森哲、百度等都已搭建了知识管理平台,相较于早期的知识管理——在线企业黄页和文档管理系统等,现今的知识管理系统更为复杂,如埃森哲的知识管理系统就结合绩效管理、人才管理、外部环境管理,涉及知识的搜集、评估、分析、组织和分享运用全过程,为知识与员工提供了一整套的互动机制,为企业缩短研发周期,促进企业、员工创新,并以历史实践参考以降低项目风险,提升企业业绩,为企业的专业队伍建设节约培养成本和节约培训时间。

知识转化为财富,需要知识管理
是否应该进行知识管理,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便是应该记住,还是忘掉?自然,这是事关企业竞争力的问题。笔者曾经听过一个这样的事例:有一家公司曾经专门为飞机制造引擎的加力燃烧室,当有人问该公司今天是否还能生产这种关键性的飞机部件时,它的高层经理回答说:“不能,现在我们已经无法生产这种产品了,因为我们不再具备生产它的能力了。不过,我们有一家子公司为那些还在使用这类部件的飞机做定期维护。”

 原来,这家公司有关加力燃烧室的生产知识都是分散在各个员工的头脑里、纸质的生产手册和某些操作实践和工作惯例中,甚至包含在一些特殊的工具与机器里。但现在,“由于掌握这些知识的员工已经离开公司,旧的生产工具也已经更新换代,再加上我们遗失了一些生产手册,所以再也无力生产这一产品了。”这位经理只得无奈道。而该公司的经历恰好说明了企业知识管理中的遗漏之处。

从IT行业出发,IT企业大多都是知识、技术、人才密集型企业,其无形资产相较于其他类型企业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能否有效地测量、管理和利用好这些巨大的无形财富已成为现代管理的核心,成为企业发展成败的关键。

在IT企业的无形资产中,知识恰恰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信息化为企业不同活动提供了信息和知识共享的技术平台,企业不同流程单元的人员借助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使信息快速传递、数据集成,加速整合创新过程中的知识,促进技术创新过程对整合知识的吸收。IT企业技术创新输入输出知识流非常大,可能造成技术创新知识流量过载,导致创新系统超负荷运行,从而降低技术创新速度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因而,知识管理在IT企业将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通过知识过滤控制知识流量,提高知识的可使用性,另一方面及时对知识进行动态分配,既实现了知识获得的及时性,又实现了知识使用的同步性。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和硕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