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信息主管年会问道“互联网+”

2015-12-24 09:55:02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未来十年,国家将积极推动互联网向社会经济各领域加速渗透,以融合促创新,加速企业的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进程,构建更加完善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对于传统企业,一方面要善于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
未来十年,国家将积极推动互联网向社会经济各领域加速渗透,以融合促创新,加速企业的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进程,构建更加完善的“互联网+”产业生态体系。
 
对于传统企业,一方面要善于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去改革、提升、优化传统业务;另一方面要利用互联网的理论、理念和思维去创造新业务、新方式。企业信息化管理者必须积极引入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并进行顶层设计、管理变革,找准痛点、勇于实践、扎实推进。
 
“互联网+”时代,传统行业变革之势一触即发。
 
互联网金融改造金融形式,极大冲击传统银行业务;BAT跨界布局,渗透教育、农业、医疗多个领域。互联网技术驱动下,传统企业挑战重重,改变势在必行。
 
“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改变了制造模式、流程、手段和生态。”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指出,云平台使得以用户为中心随需分配智慧制造资源与能力成为可能。
 
以汽车制造为例,接入虚拟样机,通过众包模式建立全国范围的设计师联盟,汽车品牌商基于云平台将用户需求交由设计师设计,并行生产且配套物流。这种方式彻底颠覆了制造企业的组织模式、协同研发制造模式,通过智慧云制造创新了模式和手段。
 
“互联网+”政务,也将重构政务系统结构。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委会副主任汪玉凯认为:“现代化政府应是基于信息网络技术支撑的政府体系,‘互联网+’首先要打造整体政务、开放政务、协同政府和智慧政府。在此过程中,传统政府形态也将改变。”因此,推进“互联网+”政务一定要树立信息化思维。 “必须借助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理念,解决政府管理、服务的诸多问题。”
 
从政府、金融到教育、医疗,转变思维、审时度势,深入应用互联网技术,重塑企业商业模式,应是每一个信息化推进者需要把握的核心。在信息化深度作用于企业生产管理变革的当下,企业IT管理者的角色也在变化:他们不仅要从后台走向前台,更要充当集成、创新、连接技术的引领者角色,探索企业与互联网结合的最佳实践路径。
 
尽管部分IT管理者已获CIO职位,但该职位在企业中尚存定位不清、权责不明等现象,中国首席信息官制度在企业普及实施依然任重道远,但“有为方能有位”,“互联网+”时代中的信息主管更应与时俱进、自我发展,实现IT更高价值的同时,完成自身职业生涯的爬坡、转型。
 
12月10日,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中国信息化周报》承办的2015第八届中国信息主管年会在京召开。聚焦“‘互联网+’时代新思维、新体系、新能力”,会议聚集了金融、制造、医疗、教育等行业数百位CIO,同业借鉴、跨界论道。盛会现场,听政府领导、行业专家、信息主管对“互联网+”时代信息化任务的解读、思索与实践。
 
数字化转型思辨
 
“互联网+”发展未知远大于已知,未来空间无限。
 
“作为推进信息化应用的中坚力量,信息主管面对‘互联网+’,需要探索和创新,需要产业链各环节线上线下的有效配合。”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樊会文在会上指出。
 
截至201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6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互联网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融入彰显其价值发现、资源聚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鲜明特征。”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副巡视员章晓航表示,“互联网构筑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优势和新动能,也带来了信息化事业的机遇。信息主管应牢牢把握,探索互联网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信息化建设从信息主管主导的“专业任务”已演变为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任务”。
 
因而,“互联网+”政务更需要管理者的信息化战略思维。汪玉凯指出:“政府作为公共机构,管理者具备互联网思维是基本立足点。应用互联网技术,能够创新政府服务模式、建立商品交易监控平台,同时也为约束行政权力提供有力支撑。”
 
例如,“乡土中国”通过重塑交易规则和秩序,探索面向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安全食品产业链无缝对接的交易服务。“其亮点是最大限度实现生产信息透明、公开,且企业提供的价格也是接近产品价值的真实反映。通过这种方式,有可能从根本上杜绝食品造假顽疾。”汪玉凯表示。
 
“互联网+”无疑会促进企业基因进化,这是传统企业最需要,却也是最痛苦的。会上,“草根央企”中建材集团进出口公司首席信息顾问王海洲分享了其向制造服务业转型的心得。
 
“作为涵盖水泥、钢材、木材等综合性建材产业的集团公司,我们在转型过程中建设了跨境贸易、大宗商品交易、智慧工业服务三大平台,即易单网、大宗网、优备网,构建了服务现代工业的全新业务模式。”王海洲表示,“传统企业转型首先必须在延续性创新中保持领先,其次要成为具有互联网基因的企业,再次要捕捉新常态下的新机遇,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工业水平、推动转型提升。”
 
融合创新践行
 
在我国制造业由大到强转变的关键时期,要解决制造业创新能力不强、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需前瞻性把握、认识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推进协同制造、跨界融合、智慧制造。
 
“这意味着中国制造要从技术跟随战略向自主开发战略转变,继而向技术超越战略转型升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以智慧云制造实际应用展现了其多年的研究成果。
 
“在航天领域,我们基于私有云可提供资源服务,通过系统分配软硬件资源构建虚拟化环境;基于公有云,我们能提供以生产性服务为主体的互联网+智能制造平台,基于平台提供各种软硬件制造资源和能力,并配套信息流、资源流和物流的集成优化、服务。” 李伯虎指出,“智慧云制造未来实践应进一步重视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尤其是云制造与3D打印技术的融合。”
 
实现智慧云制造也离不开“互联网+”的三个核心要素:网络、基础设施和云平台。会上,中国联通云数据有限公司总经理焦刚认为,互联网实现了跨界,也带来开放和共赢。在全面支撑各行业实践“互联网+”方面,中国联通具有五大优势,一是高速传输网络,二是绿色数据中心,三是自主可控云平台,四是开放的计算、存储和通信能力,五是专业的研发和运营服务体系。
 
顺应“互联网+”国家战略,微软也在致力于与本土生态圈携手,全面推动中国企业业务转型与产业升级。微软大中华区市场总监曹令军女士表示:“目前,通过小米云服务,我们能为1.3亿米粉提供云端信息同步备份和存储服务,这是微软智能云在中国市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事件。未来,我们将帮助小米进一步进军国际市场,实现海外云业务的快速拓展。”
 
面向“互联网+”,IT服务商责无旁贷,信息主管更重任在肩。这个时代,最具创意的开发者、最有远见的管理者以及最懂行业的IT服务商共同携手,将为企业拥抱“互联网+”,转型创新的发展开辟坦途。
 
演讲嘉宾
 
 
李伯虎
中国工程院院士
智慧云制造是以用户为中心,人机融合、互联化、个性化、服务化、柔性化的智慧制造新模式。它由制造、试验和能力三部分构成,以知识为基础的智慧云制造平台为资源池,服务提供者、服务使用者及服务运营者三类角色参与其中。
 
汪玉凯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委会副主任
“互联网+”政务,意味着要树立信息化思维,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多元治理结构,运用“云物移大智”等新技术改变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形式,同时也要发展服务型、监管型、约束型的电子政务。
 
章晓航
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副巡视员
我们应把握机遇,创新互联网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出台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主体。
 
樊会文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互联网+”时代,信息主管应从后台走向前台,从技术支撑者转变为创新引领者,不断探索、创造“互联网+”新业态、新应用。
 
 
曹令军
微软大中华区市场总监
重塑生产力和业务流程、构建智能云平台、创造更个性化的计算。微软将依托三大愿景与中国本土生态圈携手,助推产业升级。
 
 
焦刚
中国联通云数据有限公司总经理
“互联网+”推动着互联网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渗透。实现“互联网+”,从网络到基础设施再到云平台,缺一不可。
 
王海洲
中建材集团进出口公司首席技术顾问
中国建材集团“三网一云”项目从产业链式创新、平台式创新及生态式创新三方面拥抱互联网,意在建立新的企业生态体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