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关键热点:信息化新阶段

2015-04-28 10:41:48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两会议题涉及国计民生,焦点突显,热点频出。但仔细分析今年两会最为新鲜的话题和关键热点就是信息化。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工业互联网,这样一些新概念和新思想的提出,表明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两会”议题涉及国计民生,焦点突显,热点频出。但仔细分析今年两会最为新鲜的话题和关键热点就是信息化。“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工业互联网”,这样一些新概念和新思想的提出,表明中国的信息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两会”关键热点:信息化新阶段

以制造业为例,信息化在制造业的应用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中国制造2025”标志着信息化在制造业应用进入了新的阶段,在实现数字化生产的基础上,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制造的网络化与智能化。

 

中国版工业4.0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制造”疲态渐现。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幅为3.3%,较上年大幅放缓8.9个百分点。2015 年以来,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已连续两个月低于荣枯线,表明制造业仍未摆脱萎缩困境。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李克强表示,制造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 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中国制造2025”被誉为中国版工业4.0规划,是国家层面对未来十年我国制造业发展所制订的“战略行动计划”,将围绕制造业创新能力、创新体系、质量品牌、大企业培育及绿色制造等采取“八大行动”,以全面提高“中国制造”的水平,实现“中国制造” 向“ 中国创造” 的转变。

 

“中国制造2025”规划是在中国工程院150多名专家花费一年半时间进行战略论证的基础上,制定的一份规划纲要。2015 年3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接受媒体采访时首次公开披露“中国制造2025”制定情况。规划认为完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需要30年时间,“中国制造2025”是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该规划主要内容分为五部分,第一是强调创新驱动,第二是质量为先,第三是绿色发展,第四是结构优化,第五是人才为本。通过实施该规划使中国制造业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为后两步走奠定好基础。

 

有一幅漫画这样描述工业4.0 的应用场景,工业3.0是机器设备数字化、智能化,图上画的是一个机器人从货架上抓取一个货物装进一辆卡车;到工业4.0仍然是这张图,只不过在货架、机器人、汽车上都画了一条弧线, 这表明这三者互相都通过无线、宽带、移动、泛在的网络联系起来。这就很直观地表明,将来智能化的设备、产品之间,通过有线无线的通信方式连接在一起,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联网或者工业互联网的概念。

 

一言以蔽之, “ 中国制造2025”的实质是基于互联网实现智能制造。

 

“互联网+”融合传统行业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同样也涉及了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融合, 那就是“互联网+”战略。

 

总理的工作报告对“互联网+”战略描述得相对简单:国家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

 

简而言之,“互联网+”是指各行各业构建在互联网的底盘之上,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

 

回过头去看,过去的20年时间里,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了中国经济的格局和产业版图。第一个十年里,互联网行业和传统行业和平共处,互联网催生了很多新经济,比如门户、游戏和电商等。第二个十年里,互联网逐步开始改变甚至颠覆了很多传统行业。

 

全球互联网连接了30亿网民,创造了辉煌的技术奇观,基于互联网的物联网更是一个浩瀚无边的蓝海。“互联网+”是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与各行业的跨界融合。互联网+交通=打车软件,互联网+金融=微众银行,互联网+政务=智慧城市。“互联网+”以信息通信业为基点全面应用到第三产业,形成了如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交通、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并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

 

其中,互联网和工业的融合无疑更为让人期待,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曹淑敏认为:宽带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尤其是互联网技术跟工业的融合。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有了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提法。当前,两化融合带来了产品个性化、制造业服务化、流程虚拟化……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在做上述实践。更高级的融合是工业互联网,它将极大地降低工业能耗,提高产品质量。

 

互联网工具化全景渗透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不是简单的物联网应用,这同时也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新阶段的重要体现。

 

2015年3月16日,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信息及通信博览会(CeBIT)在汉诺威市展览中心拉开帷幕。本届会议的主题是数字经济,“数字为始,经济为主”,这个口号的内涵是:不是实体经济要互联网标志化,而是互联网必须深入实体经济内部。在中国,它有着另一个新的名字叫“互联网+”。

 

随着工业4.0 这个概念的推广,传统工业系统支配下的德国社会已经达成共识:真正的互联网精神应该是互联网工具化后的全景渗透和数字经济引导。

 

同样,在我国工业互联网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苗圩认为现在工业互联网应用多半是在营销环节和售后服务环节、采购环节,如B2C和B2B。而工业互联网将来在制造环节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都会给现有的生产方式带来颠覆性或者革命性的变化。

 

以制造业为例,现在制造大规模消费类产品大多采用集约制造,这是最经济最合理的生产方式。但集约制造对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不够,现在通常是一个企业大批量制造出产品,发送到各地,通过分销环节到达用户手中。将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设计师,所需要的材料和零部件都可以通过网上采购,自己也可以把它生产出来,这是最好的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生产方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则以另一个例子说明在工业互联网下的智能化生产时代,规模化生产与个性化生产是可以互相融合的。以青岛红领服饰为客户提供定制服装为例,用户可以从企业提供的上百种款式搭配中挑选自己喜欢的款式。用户确定要求后,数据将被发送到工厂。每件衣服都是个性化的产品,但生产过程却依然是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这种个性化生产的成本只比普通大规模生产高10%,但售价却比普通大规模生产服装高一倍。

 

智能制造切入工业互联网

 

“中国制造2025”的本意是进一步推进两化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让机器与机器“对话”,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加强企业的管理、制造、生产。而信息化在制造业的应用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在实现数字化生产的基础上,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实现生产的网络化与智能化。

 

在数字化方面,过去五年,我国工业企业在研发设计方面应用数字化工具普及率已经达到54%,近五年年均增长4个百分点。现在很多工业企业已经实现了甩开图版,无纸化设计,数字化模型与三维仿真等技术的大量应用,减少了研发的周期,提高了设计的效率,也降低了研发成本。另外在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中,生产线上数控装备比重已经达到30%,近五年也是年均增长4个百分点。

 

而在网络化与智能化方面,中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们在高端的传感器、重要的操作系统、数字化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提高智能化的水平,这样才能达到智能制造的要求。

 

以机器人应用为例,工业机器人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将提升我国工业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降低人工成本上升和人口红利减少对我国工业竞争力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保障安全生产,保持和提升我国工业的国际竞争力。

 

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智能制造,被认为是两化深度融合的切入点和主攻方向,这其实已经成为了业界共识。在两会召开前,工信部就提出将支撑1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积极探索智能工厂、智能设备和智能服务的新模式、新业态;支撑1000家工业及生产性服务企业的高带宽专线服务,新增M2M(智能机器)终端1000万个,促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并将在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领域开展智能工厂、数字矿山、物联网发展试点示范。

 

未来,苗圩表示将从今年开始在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服务六大领域试点智能制造,推进智能制造进一步发展。

 

 

本文刊载于《中国信息化》杂志2015年第3期(2015年3月10日),敬请关注!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大云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