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改革史

2025-08-26 09:43:20 极简投研  点击量: 评论 (0)
本文是《极简投研》的第598篇文章。文章仅记录个人思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虽然私下研究了非常多的电...

本文是《极简投研》的第598篇文章。文章仅记录个人思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虽然私下研究了非常多的电力公司,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总有盲人摸象之感,因而,通过查阅多方资料,力图梳理我国的电力发展历程,力求从一个更为宏观的视角了解我国电力发展情况。

一、1978年——1996年(集资办电)

我国这一阶段电力体制传承自计划经济时代,可以概括为“国家出钱,一家办电,大家用电”,具体来说,计委负责规划,经委负责给钱,水利电力部负责建设。

这样的电力体制,好处是全国的电力生产、输送一盘棋,坏处则是发展速度太慢,完全无法适应高速经济发展对电力的强烈需求,导致出现了全国性的缺电现象,珠三角企业被迫开三停三,甚至大庆油田也因为电力缺乏而部分停工,直接影响了全国石油产量。

此间也进行了部分改革。

1980年,推行“拨改贷”,电力基建投资由以前的财政无偿拨款,改为通过银行以贷款方式供应,解决了部分资金问题。

1985年5月,推行“集资办电”,鼓励地方、部门和企业投资,合理利用外资,拓宽了资金渠道,同时按照“还本付息”的原则核定电价水平,打破了单一的定价模式。

1987年,推行“省为实体”,这意味着电力建设由此前的国家一家下放至省一级,各个省份自我发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可以理解为从吃大锅饭变成各做各菜。

改革成效是显著的,一时之间,大大小小的电力公司都办起来了,中国终于摆脱了电力短缺的困局,然而,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当时各个电厂独自经营,国家无法统一调度,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国家主持兴建的水电站,例如二滩水电站,由于与各个省份的电力公司产生利益纠纷,各个省份会优先使用本省发电站发的电,从而产生大量弃电现象,造成了惊人的浪费。

在一片混乱的局面下,国家不得不再次进行改革。

二、1997年——2001年(政企分开)

此前,全国电力工业都由电力部管理,实行“政企合一”模式,电力部既是国家机构,又承担企业式的发展要求,已经逐渐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模式。

1997年1月,国家成立了国家电力公司,国家电力公司不是一个行政性部门,而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经过一年磨合过渡后,次年,电力部取消。

刚刚成立的国家电力公司仅仅是一个空壳,通过对下属企业收钱、收权,收资产后,逐渐成为拥有全国60%以上发电装机、全国80%以上电网、11000多家企业、150万员工的超级垄断性集团公司,集“发—输—变—配—供—设计—建设”于一身,2000年,国电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83名,在中国全部企业中排名第二,超越四大行,仅次于中石化。

国电成立以来,做了两件大事儿。

第一件,是全国联网,彼时全国12个电网各自为政,后国电实现电网互联,变成全国一张网。

第二件,是农村电网,彼时全国的农村和城市电网各自为政,农村电网多由县级农电所管理,设备落后,叠加农村部落稀疏广泛,导致农村电网成本远高于城市电网,农村用电成本远高于城市。最终的解决方案是,每个县进行股份制改革,各成立一家电力公司,由国电代管,农电改革后,农村和城市实现了同价同网。

三、2002年——2014年(厂网分开+主辅分离)

国家电力公司运营阶段,新的矛盾又出现了。

一方面,国家电力公司一家独大,缺少竞争,垄断行业,就变成了电老虎,这大大违反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在当时引发社会各界的不满与声讨;另一方面,电力产能过剩之后多方内卷造成资源浪费,其中一条重要的导火索是“二滩弃水事件”。

2002年,国务院颁布《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即“5号文”),启动了以“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为主要内容的电力体制改革。这次改革的核心是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此次改革后,强大无比的国电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2+5+6+2+4”的电力格局。

2大电网:国家电网南方电网

5大集团:中国华能、中国国电、大唐集团、华电集团、中电投集团。

6小豪门:中核集团、中国广核集团、中国节能集团、华润电力、国投电力、三峡集团。

2大辅业:中国电建、中国能建。

4大电气装备制造商:东方电气集团、哈电集团、中国西电集团、上海电气集团。

这一改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打破了长期以来电力行业发、输、配、售一体化的垄断格局,实现了“厂网分开”,发电是发电,输配电是输配电,从此泾渭分明。同时,在发电侧引入了竞争机制,在输配侧引入了两大电网,由此实现了“竞价上网”,两大电网挑便宜的电买,各个发电集团也挑出价高的卖。

当“厂网分开”和“竞价上网”陆续落地,所有人都有了内在的降价动力,因为只有不断提升竞争力才能赚钱,最后就是民众电价降低。

另外,电网“主辅分离”改革也取得了重大突破,促进了电力设计、施工、制造等辅业领域的专业化发展和市场竞争,但由于2008年年初的雪灾和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导致同样属于辅业领域的部分施工队伍、勘探队伍留在了电网里,这部分力量可能是被作为公共力量被留在了电网里,以应付电网的不时之需,就像消防员应付火灾一样。

此后,五大发电集团和六大发电豪门,在市场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实力,积极投资建设各类电源项目,推动了我国电力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数据显示,2002-2013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从3.57亿kW迅速增加到12.47亿kW,增长了3.50倍,有效缓解了当时电力短缺的局面。

四、2015年——至今(管住中间,放开两头)

2015年3月,电改9号文出台,肯定了政企分开、厂网分开、主辅分开,明确了“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

放开两头:发电、售电侧充分竞争,引导市场化改革,改变了之前发电侧与用电侧由政府核定价格的状况。

管住中间:对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输配电网环节加强政府监管、实行政府定价,确保电网公平开放、市场公平交易。

然而,发生在2015年的电改9号文,居然已经是10年前的事情了,如今,情况又有了新变化。

在2020年9月22日的联合国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我国的“碳中和目标”,目标下我国的煤炭占比,2030年是46%,2040年是32%,2050年是17%,2060年是0.6%。与此同时,2030至2060年,石油从19%下降至0.9%,天然气从11%下降至3%,其他能源从30%上涨至89%。

因而,预期未来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使用量和能源比重会越来越低,这是国家意志。

由此可见,未来我国的能源结构会急剧变革,以光伏、风能、核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一方面需要取代旧能源,另一方面需要满足下游与日俱增的需求,因而,预期新能源在未来会急剧扩张。

能源结构正在发生急剧变化,这预示着能源装机结构也将发生急剧变化。在增量上,22年新增新能源装机量占到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2%;在存量上,22年光伏、风电装机量占总装机比重约29.6%,较2021年提升1.1个百分点。

然而,风电和太阳能在电力行业被戏谑为:清洁能源,垃圾电力。

因为新能源的电力供应很不稳定,给本就无比复杂的电网带来更多的挑战。由于电网无法承载新能源电力,导致产生了很多“废电”,这也是为何新能源的装机量很大,占到30%,但是实际发电量只有10%的原因。

因而,为了有效的运用新能源电力,助推新能源产业发展,实现碳中和,需要一个更为强大、更为智能的电网。

毫无疑问,我国电力体系正在面临新的挑战。

参考

【温竣岩】电力改革

【淡若晨风】电力改革历程

【电气时代】一文透视中国电力改革四十年

【爱思考的老梨】电力改革,光伏市场化,一文看懂电力行业变革的危与机!

【极简投研】煤炭——黑丝的金子、国电南瑞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叶雨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