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分析— —成都华立达电力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2013-10-14 09:20:57 北极星电力网  点击量: 评论 (0)
当前电力营销面临的困境 随着近几年电网建设发展及城乡电网的大规模改造,电网的网络结构、潮流分布趋于合理化。电网条件改善了,但是电力营销仍面临着困境,严重制约着电力企业的发展。
        当前电力营销面临的困境
 
        随着近几年电网建设发展及城乡电网的大规模改造,电网的网络结构、潮流分布趋于合理化。电网条件改善了,但是电力营销仍面临着困境,严重制约着电力企业的发展。
 
        困境一:既不知己更不知彼
 
        供电企业无法随时实时掌握对用户的供电和自身的经营状况,只有在月末终了才能通过抄表得来的静态数据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对于用户的供电计量计费只能采用事后处理方式,过程中的损失既使被发现,追补也极其困难。对电网经济运行和供电企业自身的发展极为不利。
 
        困境二:线损管理的无奈
 
        供电企业中存在着"大量不明线损不知去向",而上上下下却都只有大而化之的定性之说,拿不出具体数据和详细分析,漏洞出在哪里?电量在哪些线路上丢失的?这些也都理所当然的说不清了。
 
        困境三:责任目标落实难
 
        降低线损就是增加供电企业的纯利润,当线损黑洞每时每刻吞噬着巨大的电量的时候,损失却无法落实到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形成线损"人人有责",却又人人不负责的局面,仿佛大量的线损真成了不可抗力?
 
        电力线损监测管理解决之道:
 
        降损增效,一个多么沉甸甸的课题。面对困境,全国许多科研机构和生产厂家都费尽心思、不停地探索着降损之路,但却收效甚微,罕闻佳音。究其根本原因,仍是没有吃透"线损"这个课题,没有结合供电企业实际和用电实际来研究这一课题,注定要虽呕心沥血却收获甚微。
 
        成都华立达电力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依托电子科技大学电力自动化工程中心,组织了大批优秀科研力量,经过数载艰难探索和实践,将前沿科学应用于该课题的研究,取得了实用化技术方面的实质性突破,并将其应用于华立达电力线损监测管理系统中,实现了该系统由实验室转向工业化生产,达到了实用化、产业化的要求。该系统在德阳电业局城区供电局与罗江供电局挂网运行一年多以来,运行稳定可靠,有效地解决了该局电力营销中存在的诸多难题,受到了用户的好评。
 
        应用实例:
 
        德阳孝三线为110KV孝泉变电站的10KV出线,线长2.3公里,线上共有6个大宗用户:一个水泥厂、两个造纸厂、一个纺织厂、一个机械厂、一个钢丝绳厂。该线路于2003年4月安装完成7个监测终端(1个变电站出线监测终端,6个用户侧终端),开始应用配网线损管理支持系统。在应用该系统前,由于技术手段的局限,不能实时监测用户用电状况,给用户窃电和违章用电提供了可乘之机,窃电技术不断翻新,窃电方式愈加隐蔽,致使孝三线的平均线损率为10.35%,最高达18.9%,最低也为7.63%。系统运行后,通过对在线用户进行实时监测,用电监察人员准确掌握用电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检查处理,目前平均线损率已降为2.13%,在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经济效益。
 
        成都华立达电力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综合应用计算机、测控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基于无线虚拟专用企业网,以远程实时抄收系列、远程实时监测控制系列、远程故障诊断、区域数据通信网络系列为基础,实现供用电终端数字化管理,构建供用电数据实时监测平台,辅以强大的后台管理分析平台,构建完善的线损监测管理系统,确保数据及时利用与二次开发,真正实现电力生产经营数据采集及时准确、分析有效、决策科学、控制优化、管理有的放矢,以技术创新实现降损节能,提高效率与效益,改善服务质量,为电力市场化发展提供现代化管理工具,将传统的人工被动管理变为与电力特点相适应的高效实时管理,以此带动电力市场化机制的形成和观念的转变,解决长期制约供电企业发展的瓶颈,跨越传统供电机制难以逾越的屏障。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何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