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红冰:发挥政府部门推动作用、释放“互联网+”红利

2015-06-30 09:54:22 信息社会50人  点击量: 评论 (0)
高红冰: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令各界为之一振,对互联网+可能带来的美好前景充满了期待。  民间对互联网+纷纷尝试解
高红冰:信息社会50人论坛成员,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研究院院长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令各界为之一振,对“互联网+”可能带来的美好前景充满了期待。 
  民间对“互联网+”纷纷尝试解读,各地政府部门也开展研讨、紧锣密鼓的制定区域层次行动计划,以期发挥积极推动作用、释放“互联网+”红利。如何让良好意图,形成有效力量,达成让各方受益的成果,遂成为各地政府部门决策者关心的问题。认清“互联网+”的本质、明确其动力之源、了解各行业突破的难易、提出应对要点是当务之急。
一、“互联网+”的本质
  明确“互联网+”的本质,是为了应对认识上的误区,否则相应的行动计划将偏离正确方向,欲速而不达。
  “互联网+”中的“+”号,表达的不是“加号”,而是“化”的意思。所以互联网+各个产业部门,不是简单的用互联网从“物理”上连接各产业,而是通过连接,继而产生互动、构成反馈,最终出现的是融合与创新,形成了“化学反应”式的效果。
  “互联网+”注重在线化(连接各方)、互动化(各方交互)及网络化(功能叠加)。传统产业拥抱“互联网+”,要逐步实现“迁移到线上”、“与用户互动”、“业务数据化”、“功能创新”等目标。网络零售、在线批发、跨境电商、手机打车、网络订餐等都是走在这样一条路上:没有在线化,与用户就是隔离的;没有与用户互动,难以形成数据的自然收集;没有数据来源,经营运作就缺乏了改善的重要途径;没有数据的流动和共享,与其他企业的协作和功能的创新,也不过是纸上谈兵。
高红冰:发挥政府部门推动作用、释放“互联网+”红利
  把“互联网+”的“+”放在哪里,其体现的能量层级是显著不同的。 “+”在旁边是把互联网当工具(用于采购、生产等),“+”在前面是把互联网当渠道(聚焦营销、零售等),“+”在上面是对金融、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在下面则是把延展后的互联网(云、网、端)当作基础设施,从根本上变革经济的现有形态。
  迄今为止,互联网是人类历史上信息处理最高效、成本最低的基础设施,原生的开放、透明、平等特性,令数据(信息)在工业社会被抑制的能量喷发出来,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塑造社会财富的新景观。
二、“互联网+”的动力之源
  要推动“互联网+”发展,对大趋势的把握不容有失。
  “互联网+”驱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新信息基础设施的形成;二是对数据资源的松绑;三是基于前两方面而引发的分工形态变革。
高红冰:发挥政府部门推动作用、释放“互联网+”红利
 
(一)云+网+端——“互联网+”的新信息基础设施
  短短几十年间,“互联网”能够从诞生、到普及、再到升级为“互联网+”这一新变革力量,技术边界不断扩张,从而引发基础设施层次上的巨变,则是至为重要的原因。大力提升新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互联网+”才能获得不竭的动力源泉,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威力。
  “云”是指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有赖于对数据的利用能力,而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将为用户像用水、用电一样,便捷、低成本地使用计算资源打开方便之门。
  “网”不仅包括原有的“互联网”,还拓展到“物联网”领域,网络承载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新增价值持续得到挖掘。
  “端”则是用户直接接触的个人电脑、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传感器,乃至软件形式存在的应用,是数据的来源、也是服务提供的界面。
  新信息基础设施正“叠加”于(而不是被误读的“替代”)原有农业基础设施(土地、水利设施等)、工业基础设施(交通、能源等)之上,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二)数据资源——“互联网+”的核心生产要素
  信息(数据)成为像资本、劳动一样的独立生产要素,历经了近半个世纪的信息化过程,信息技术的超常规速度发展,促成了信息(数据)量和处理能力的爆炸性增长,人类社会也步入了“大数据时代”。
  数据除了作为必要成分驱动业务外(如金融交易数据、电子商务交易数据),数据产品的开发(通过数据用途的扩展创造新价值,如精准网络广告)更是为攫取数据价值开辟了新源泉。经济、社会领域海量数据的积累与交换、分析与运用,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洞见和知识,极大的促进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了超乎寻常的创新力量。
(三)实时协同的分工网络——“互联网+”的分工体系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能力提升,加速了信息(数据)要素在各产业部门中的渗透,直接促进了产品生产、交易成本的显著降低,从而深刻影响着经济的形态。新型的分工协同形式开始涌现。
  “小而美”是企业常态:信息成本,交易费用降低令外包等方式更可取,企业不必维持庞大的组织结构,边界收缩,小企业成为主流。
  生产与消费更加融合:信息(数据)资源缩短了迂回、低效的生产链条,促进了以消费者为导向的C2B方式兴起,生产与消费将更加融合。
  实时协同是主流:生产流程和组织机制发生变革,从“工业经济”的线性控制,转变为“信息经济”的实时协同。
  就业途径更多样:信息技术为灵活的工作方式提供了可能,就业形势多样化。沟通、协作的门槛降低,评价和信用制度的完善,专业技能的价值进一步凸显,就业的灵活性进一步提高。企业的雇佣方式和组织形式、人们的就业方式和收入结构都将出现改变。
三、“互联网+”的行业突破
  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关键时期,“互联网+”将成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升级的有力引擎。互联网技术、思维方式和组织原则的渗透,将使传统行业更有效的实现转型,迎来发展新局面。
  但我们也应认识到这一过程的阶段性,各行业向互联网跃迁的顺序也有一定规律。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政府部门在破除壁垒、引入竞争、营造环境,以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中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方面,意义重大。
  “互联网+”易于突破的领域,是零售、餐饮、物流、制造业等行政垄断比较少、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
  其次是供需结构发生转换,即供大于求、消费者力量增强的领域。例如,若 房地产供求发生反转,也会加速其互联网化;
  再次是目前信息化水平不高、问题较多、群众不满意的行业,如城市交通、医疗等。
  最难突破的领域是行政垄断性强的领域,比如金融服务、能源、通信业等。这些领域要取得实质突破,取决于放松管制的改革进程。
  目前我国的传统产业存在较为严重的观念固化现象,体现在因袭原有的信息化老路,对云计算、大数据等基础设施服务缺乏必要的了解和应用,也没有适应消费者作为主导的商业格局转变。
  比如有些金融企业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只是从维护自身原有利益出发排斥竞争,而没有在新的技术和模式上体现出探索精神,没有将发挥资金融通作用,更好促进经济发展作为开展业务的宗旨。
  比如有些企业,仅将互联网看作一种技术上的工具,购置了昂贵的软硬件,而没有从流程优化、组织调整、商业模式改进的角度出发,短时间内可能处于“延展性适应”的状态,长期来看难以跟上信息经济发展的步伐。
  当然像海尔等一批先进企业,看到了发展的大趋势,积极从技术和管理上进行着应变。海尔正在努力把自身变成一个新的制造基础设施。每一个消费者,甚至它的每一个员工都在向创意化发展。随着在制造基础设施上能力的积聚,它就有可能实现制造业的真正转型。当前这样的企业仍属于少数,传统企业观念的变革任务仍很艰巨。
四、推进“互联网+”行动的要点
  在“互联网+”推进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集多重身份于一身,需要扮演好新商业生态系统的助推者、优秀商务环境的建设者、和谐宜居生活环境的设计与推动者、公民全面自由发展氛围的维护者等角色。因此需要关注如下几个方面,以充分释放“互联网+”红利。
(一)从观念上高度重视互联网经济
  中国互联网经济已居于全球领先地位,是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基础。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报告2013年中国互联网经济已占GDP的4.4%,跻身全球领先行列。若将C2C类电子商务包含在内(其他发达国家此类电子商务规模较小),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将占到GDP的7.0%,远超出七国集团(G7)的水平。
高红冰:发挥政府部门推动作用、释放“互联网+”红利
  (来源: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对生产力的增长与影响》)
  互联网时代经济的竞争已不局限于一地、一国,企业和政府部门不采取行动主动拥抱互联网,最大限度的整合资源,不仅将失去难得的发展机遇,原有的优势也将丧失殆尽。
(二)推动新信息基础设施的普及和安装
  可以合作推动信息基础设施的普及和安装,尤其是在云计算、大数据方面。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以其规模效应和技术优势,将显著降低IT成本、增强应用的灵活性、加快创新速度。因此在这一新时期,“接入”比“拥有”更有价值。“互联网+”行动应力戒大规模的自建数据中心和信息系统,而应充分利用性能更为优越的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
(三)电子政务向云计算模式迁徙,并夯实政府数据基础
  电子政务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转向,将极大增强政府的治理能力,在科学决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面提升水平。如2014年6月25日“浙江政务服务网”正式开通运行。通过这个运行在阿里云计算平台上的政务门户,省市县三级政府6万余个审批事项均可办理,并使用支付宝缴费。这是中国目前访问速度最快的政府网站。与传统架构相比,云计算架构可以为政府降低80%以上的IT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只有通过云计算,政府机构才能真正运用大数据的手段提升便民服务的效率。
  用数字看世界的能力是领导干部服务、监管经济的必备能力。应把学习型政府与新领导力建设融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大、拓展干部新领导力建设的力度与路径。
(四)以“互联网+民生”为切入点
  改善民生是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可以将“互联网+民生”作为切入点,借助互联网公司的技术和数据,在数字教育、数字交通、公共安全和应急响应、数字医疗等方面积极布局,将推动信息化、城市化、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实施产业升级。
(五)加速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融合
  在制定和推行“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各地需要根据自身现有的经济发展基础,发挥资源区位优势,扬长避短、量力而行。
  应加速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融合,互联网平台将对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起到助推作用。如利用淘宝网等电子商务平台,扩展本地企业销售渠道,实现产业带向线上延伸;利用蚂蚁金服等互联网金融平台,为本地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利用菜鸟等物流平台,为本地企业提升供应链效率;利用阿里云等云计算平台,为本地企业降低信息技术应用的门槛等。让“互联网+”为各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六)进一步简政放权、扶持小微企业成长
  新信息基础设施的出现,极大的降低了创业的门槛,在此基础上小微企业也愈发显示出大企业不具备的创新能力与意识。因此各级政府部门应以服务创新的姿态,为小微企业培育良好生态并致力推动“创业、生态、社会”三者的良性循环。借助互联网技术和平台优势,政府部门发挥指导和服务功能,给市场留足空间,搭建公平竞争的舞台,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积极性,扩大社会就业规模、增强创新能力,宽容和鼓励新事物发展,最大限度的激发经济活力。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