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普洱:机器人顶岗值班

2013-11-13 10:38:10 南方电网  点击量: 评论 (0)
走进云南普洱110千伏景东变电站时,能看到一个身高只有1 1米的圆脑袋机器人,沿着预先敷设在地上的磁性轨道走走停停,不时地转动着脑袋。在实施大集控的今天,机器人的引进,为变电站的无人值守提供了更多的
    走进云南普洱110千伏景东变电站时,能看到一个身高只有1.1米的圆脑袋机器人,沿着预先敷设在地上的磁性“轨道”走走停停,不时地转动着脑袋。

    在实施大集控的今天,机器人的引进,为变电站的无人值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和便利。他们给机器人起了个可爱的名字:何瓦力。

    安全高效的“好替身”

    普洱供电局变管所员工李长生介绍,自2012年1月安装调试投入运行至今,“何瓦力”共完成巡检300多次,节省了人力资源,提高了设备巡视与维护质量,减少了事故处理时间。

    “何瓦力”到底能减少多大劳动量?李长生算了一笔账:每周一次的红外测温工作,减少10小时劳动量;设备现场巡视记录数据工作,每周减少15小时劳动量;事故处理现场设备外观检查,减少0.1小时/次;当安全风险较大时,机器可代替人工对特殊设备进行检测,减少1.8小时/月;事故处理期间,机器人能够减少5至10分钟事故处理时间,提高恢复送电速度。另外,机器人可定位跟踪设备状态并实时监视热缺陷,比人工监视更加准确。

    照此估算,“何瓦力”连续工作3年,不但可避免因事故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周还能够减少人员实际工作量约26小时,平均每天节约劳动时间4小时,不仅大大降低时间成本,还减少了供电系统的人员投入。按此计算,“何瓦力”那200万元的身价并不昂贵。

    “何瓦力”在现场检修方面也发挥了人工所无法企及的优势。“机器人更多的是处理像变电站设备跳闸这一类的小事故,发现跳闸后,机器人在故障现场拍摄图片传输到后台,后台人员根据图片情况决定是否合闸送电,这个过程需要五六分钟;而如果采取人工形式,从车辆组织、人员安排到赶赴现场处理,需要二三十分钟时间。”该站值班员王声雷说。

    “夜行侠”要提高识别功能

    110千伏景东变电站是云南电网最早实现智能化的变电站,共有226台设备,分10种类型,有43个巡视项目。除部分室内设备或端子箱无法巡视外,“何瓦力”可完成162台设备和38个项目的巡视。

    在对站内设备进行巡检的同时,“何瓦力”还及时发现设备漏油等异常、隐患缺陷,能有效保证变电站设备运行和远程操作的安全性。去年3月12日17时22分,它检测出漫景线1716隔离开关线路侧T接A相接头温度异常,并立即发出报警,后来经运行人员用手持式红外热像仪核对,确认该报警结果正确。

    可刚投入运行时,“何瓦力”也经历过一些“成长的烦恼”。由于白天的太阳热量会影响到红外测温的精确度,“何瓦力”都是每晚9点准时出来巡视。最初,由于靠感应磁力钉的位置行进,有时会在“出去工作”时,对轨道识别出现偏差,出现“脱轨”的情况。

    另外,“何瓦力”对户外无线信号很敏感。刚开始,现场北斗星卫星对时系统对它有干扰,于是,工作人员首次在110千伏变电站采用COFDM无线通讯设备,增强了无线通讯的抗干扰能力。

    “何瓦力”的“存在”,无疑为变电站机器人巡检的探索积累更多经验。

    比如,现在机器人的读数和声音识别等功能还不完善,稳定性需要继续加强。

    “日常工作中,设备巡视的大量可见光图片,仍需人工进行识别比对是否出现异常,如设备瓷绝缘部件完好性、充油设备渗漏情况等,还需进一步开发适应不同类型设备异常的应用软件和支持建立大量的比对基准,提高智能化水平。”王声雷的一番话道出了机器人巡视的改进方向。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和硕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