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新发展:信息化教育

2014-07-20 10:32:25 电化教育研究   点击量: 评论 (0)
作者:周红春[摘 要] 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结果是实现信息化教育,即达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高度融合、创新。高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学校的建设应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前瞻部署、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教育信息
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智慧校园。智慧校园是数字化校园升级到一定阶段的表现,它发展的基石是前期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发展。随着物联网正在融入高校数字化生活中,高校智慧校园的发展、部署将对高校信息化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在高校打造核心竞争力,社会引领和示范作用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智慧校园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说法,但应具备三个核心的特征:一是能够为广大师生提供全面的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基于角色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二是将基于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服务融入学校的各个应用与服务领域,实现互联和协作;三是通过智能感知环境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学校与外部世界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相互感知的接口。
 
(二)工作重点从重视软硬件建设转向信息化教育应用模式创新
 
我国教育信息化前十年的建设,主要按照硬件、软件、资源建设和人才培养这样的结构来设计,或按照管理信息化系统和教学信息化系统的分类来投资和组织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项目。这实际上是一种“技术导向”的思维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重建设、轻应用”偏向,不仅导致教育信息化投资效率不高,而且对促进教育改革、推动学习方式变革、提高教育质量影响不明显,没有真正发挥《纲要》所强调的“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的效果。未来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点将转向信息化教育应用模式的创新,更加关注信息化教育应用的效果。
 
(三)学习资源的建设从低水平重复建设向共建共享发展
 
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指出,当前教育资源的建设仅仅解决了“有无”的问题,用户在教学中主动应用资源的积极性不高,重视不够;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优质资源共享不足,资源的持续发展和更新不及时,都已成为当前教育资源发展中的瓶颈。杜部长强调:“共建共享是关键性的机制问题,而共建可能比共享的难度更大,当下共建的共识并不高,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创新机制上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尤其是要调动师生的积极性。”[5]
 
(四)应用推广手段从开展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向为教师提供教学支持服务发展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打破时空限制,为教师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方便快捷的教学支持服务体系,已开始成为当下世界一流大学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改革措施。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推广手段将从原来的以集中培训教师形式的教育技术培训,转变为以提供咨询、资源,教育专家与学科教师互动切磋,召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