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习近平发贺信之后,最详尽“智慧城市”解读来了

2018-04-27 15:51:15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4月22日,习近平在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贺信中提到:2000年我在福建工作时,作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部署,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福

      4月22日,习近平在致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贺信中提到:“2000年我在福建工作时,作出了建设数字福建的部署,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福建在电子政务、数字经济、智慧社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18年后,这一决策的范围扩大到全国。

      在近日的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表示,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就在刚刚,习近平又在武汉强调,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己。下一步科技的攻关要摒弃幻想,靠我们自己。

      当“数字中国”的战略布局落到全国600多个城市,城市成为信息技术应用试验场,一个个初步完成数字化、正迈向智能化的城市组成了“数字中国”。随着城镇化建设,“智慧城市”应运而生,还带着解决城市建设与管理中问题的使命而来,目前,国内有41%的城市设立了智慧城市领导小组。

     然而,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概念提出18年,智慧城市的建设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呼吁打破“数据孤岛”,是否有法律能够支撑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当信息基础设施像水、电、气一样成为公共资源,政企共建的边界又在哪里?信息技术是否真能如愿解决现实空间的矛盾?

干货 干货

      4月22日-24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举行。会议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地理信息工程专家郭仁忠,以及城镇化和城市研究专家、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学术委秘书长冯奎,二位重磅嘉宾做客 “城市相对论”第4期,深度讨论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特点与痛点。

      硬骨头一:智慧城市不单纯是一个信息化问题

    “有些问题信息技术可以解决,有些还要回到现实当中”

干货

     城市进化论:前不久,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在您看来,当前我国信息化发展迎来哪些历史机遇?如何理解“自主创新”的紧迫性?

    郭仁忠:信息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确实有契合点。我国的经济增长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信息通信技术刚好来到了爆发式增长的机遇期。这使我国在城镇化过程中,能比较好地利用最新技术支撑城市的发展。

     比如最新公布的雄安新区规划,有相当一部分考虑了信息化技术应用。可以设想,假如雄安新区已经是一个经历了城镇化的区域,再来做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本必然会提升,效果也会打折。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国城市发展迎来的窗口期正好与新技术发展吻合,这是我们的独特机遇。

      很多专家都有这么一个观点,信息化发展,大不等于强,尤其在信息技术领域,信息技术的特点是颠覆性大于继承性。一旦新的技术研究成功,很快就会成熟并快速占领市场,对老技术不是改善,而是直接的革新与颠覆。这种情况对我们来讲是有利的。如果我们研发出了新的技术,就可以对既有技术、原有市场实现颠覆。从这个角度讲,原有的基础格局不再像过去那么重要。所以,原创技术在新的信息化建设中,显得特别重要。

      谈到紧迫性,大家讨论最多的是核心技术。我们的市场虽然大,但核心技术用市场是换不来的。虽然我们也有钱了,但核心技术用钱也买不来,别人可以不卖给你。无数案例也证明了这一点,不管什么技术,还是自己要研究,哪怕比别人差一点,但至少不会被别人“掐到脖子”。有产品能够顶替上去,问题才能解决。

     城市进化论:信息化与城镇化相互簇拥着前进,城市是最小的信息技术应用与实践单元。近期举办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设置了专门的“新型智慧城市”分论坛,此前还有“数字城市”的提法。如何理解这些概念,“智慧城市”的本质是什么?

     冯奎:这几天,大家一直在热议数字中国。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刚刚发布,数字雄安也是热词。

     “数字城市”这四个字放在一起,“数字”一词更实,是基础。18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就讲数字,埋下了种子和基因,到今天我们热议数字,意味着数字城市的传承与新跨越。它既包括了城市智能基础设施、全覆盖的数字标识体系、汇聚城市数据和统筹运营管理的智能城市信息管理中枢,地下空间信息管理等,也包括了城市的数字产业自身发展。数字城市所强调的,是技术路径、是工具、是手段,它将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基础。

     “智慧城市”这四个字放在一起,落脚点在城市上面,它强调的是城市功能发展的高水平、新状态。智慧城市没有改变城市的基本性质和功能要求,但强调用信息技术使得城市在满足我们需求时更加聪明、更有效率。智慧城市覆盖方方面面,是城市进化的大方向。

      那么,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的关系是怎样的呢?数字是智慧城市运行的基础,数字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具体工作路径。高度数字化的城市一定是高度智慧化的城市。智慧城市是目标,数字化是主线,这是我的理解。

     郭仁忠:总书记18年前提出了“数字福建”,应该是最早提出此概念的省份。后来,很多专家学者提出,要建设数字城市。我个人觉得,数字城市与智慧城市之间,有继承性关系,这是一个发展阶段的问题。

      这两者都是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管理当中的应用。信息化的应用大概分三个阶段:首先要数字化,这是基础,信息技术没有数据就谈不上数字城市;然后是网络化,就是实现互联互通,相当于桥梁;再逐步走向智能化。从独立操作、独立运行的单机系统,到后来的企业级解决方案,如今以城市为单位,就是“智慧城市”。

     所以我个人理解,智慧城市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单元中实现具备深度和广度的应用,是数字城市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但这个阶段和过去不同。我们提数字城市建设时,还没有物联网的概念,互联网也刚开始起步。现在,基于“万物互联”,以“大数据”做支撑,计算能力也不同以往,这才支撑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城市信息化迈上了新阶段。

      我想强调的是,智慧城市不单纯是一个信息化的问题。现在提智慧城市,主要是想通过新的技术手段,解决城市建设和运行当中存在的问题。有些问题,用信息技术是可以解决的,但有些问题在网络空间还解决不了,还得回到现实世界当中来。

      比如城市拥堵问题。借助导航系统、智能交通系统辅助,我们可以进行路径优化选择,让通行更流畅。但它其实并不能在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为什么?拥堵情况下,我们选择的路径,往往比正常路径更远。这意味着技术虽然能解决了时间上的问题,但它实际上增加了整个交通流量。

      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更科学合理的规划,需要交通资源的科学配置。所以说从本质上讲,智慧城市既是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讯技术解决问题,也是通过信息通信来发现问题、诊断问题,来模拟解决路径,优化城市建设。通过模拟、仿真等各种手段优化城市规划,把出行距离、老百姓平均出行时间缩短,那它的效益是非常大的。

      总体而言,我认为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出了问题,我们用新手段去解决;即使没有出现“城市病”,也可以用新技术来优化。最终让城市建设更科学更合理,运行效率更高、更宜居。这是我对智慧城市的理解。

     硬骨头二:都知道数据好,但数据开放缺乏法律支撑

   “要界定数据所有权和使用权问题,这一块的法律是缺位的”

干货

      城市进化论:经过这么多年探索,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到什么阶段?

      冯奎:从发展现状来看,有这么几个特点:首先是从初步熟悉到系统把握智慧城市的内涵;其次是从条块状态的应用向智慧城市和智慧社会的推广;第三,是从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到更加侧重丰富的智慧应用;此外,是从政府为主的投资到各类主体探索形成商业模式;最后,是从静态的顶层设计到探索采用演进式规划。

      郭仁忠:我先用一句话概括——建设智慧城市的共识已达成,目标也非常明确,路径正在探索,成果也在不断涌现,效果也已初步体现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电改观察员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