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40年 | 我国火电发展四部曲

2018-12-19 17:22:35 电联新媒   点击量: 评论 (0)
序 曲新中国成立时的1949年,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仅为185万千瓦,年发电量为43亿千瓦,人均年用电量仅为9千瓦时。偌大的中国,这是一个多么

3第三部曲:低碳清洁发展——更高水平的追求

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我国火电厂粉尘排放量为398.6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45万吨。1990年,电力粉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为362.8万吨、417万吨、228.7万吨,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为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家持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将节能减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目标。2004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新建燃煤电站的技术标准和“上大压小”的决策,关停范围包括:单机容量5万千瓦以下的常规火电机组;运行满20年、单机容量10万千瓦级以下的常规火电机组;按照设计寿命服役期满、单机20万千瓦以下的各类机组;供电标准煤耗高、未达到环保排放标准和其他应予关停的机组。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办《关于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号)决定今后规划新建火电项目,要尽可能采用60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机组,从而开启了中国火电的“大机组”时代。

据中电联2016年统计,火电行业实施大机组替代小机组政策,如不考虑自然退役机组,“十一五”以来累计关停小火电已达到约1.1亿千瓦,与意大利、巴西、西班牙等国家的发电装机相当。

与此同时,全国火电厂开展了持续深入的超低排放改造。在此之前的2004年,在没有强制要求、没有电价补贴的情况下,北仑电厂投资11.55亿元,实施了国内最大规模的5台60万千瓦火电机组脱硫改造工程。2007年7月脱硫改造工程建成投产,脱硫效率和投运率分别超过92%和98%,超过了设计要求。两年之后,北仑电厂三期2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建成投产,成为国内首家百万千瓦机组同步投运脱硫脱硝装置的电厂。

2014年5月,北仑电厂又投资10.9亿元对2台百万千瓦机组和3台60万千瓦机组进行深度脱硫脱硝除尘。5台机组全部改造在2017年初完成。另外2台60万千瓦机组通过扩容提效,不仅大幅降低煤耗,在排放上也达到了燃气轮机标准。

值得自豪的是,我国高效、清洁、低碳火电技术不断创新,相关技术研究和实际运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优化我国火电结构和技术升级作出了贡献。超超临界机组实现自主开发,大型循环流化床发电、大型IGCC、大型褐煤锅炉已具备自主开发能力,二氧化碳利用技术研发和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顺利推进。燃气轮机设计体系基本建立,初温和效率进一步提升,天然气分布式发电开始投入应用。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术已在2017年开展试点工作。

截至2017年底,全国燃煤电厂100%实现脱硫后排放,已投运火电厂机组92.3%实现烟气脱硝,全国累计完成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7亿千瓦,占全国煤电机组容量比重超过70%。

2017年,全国电力烟尘、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约为26万吨、120万吨和114万吨,分别比1990年下降336万吨、297万吨和114.7万吨,在全国火电装机大幅增长的情况下,污染物总排放量显著下降。目前,单位火电发电量烟尘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0.06、0.26和0.25克/千瓦时,煤电机组发电效率、资源利用水平、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等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全国污染物减排、环境质量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

4第四部曲:智能共享发展——永无止境的攀登

当前,火电发展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供需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坚期。2015年,中发9号文及一系列相关配套改革文件的发布,尤其是放开发电侧改革的有关政策措施,使发电企业尤其是火电企业进入了改革的“漩涡”。在新能源快速发展挤压电量市场占比、放开发电计划实行竞价上网、与客户直接签订售电合同等重大变革新形势下,无论体制机制、生产模式、经营方式、管理模式,还是在市场定位及市场化改革方向方面,火电厂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认识火电发展主要矛盾的变化、如何破解行业矛盾,是电力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

2013年以来,各大发电集团对此已有充分的认识和积极应对的准备,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共享”新时代五大发展理念,全球范围兴起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给我国火电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战略思维、多维度的观察视野、更有成效的行动措施。在发展方式和经营机制转型呈现了共同特点——智能共享发展。

在智能发展方面,主要体现在:

智能化节能。一是各火电企业通过智能化加快超低排放、节能和灵活性改造,在我国散煤治理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主体作用;二是在智能化推进热电冷汽多联供替代煤炭分散燃烧方面,走出一条社会经济可承担、环境容量可承受、有效供给可保障的清洁高效煤电发展之路;三是通过机组运行智能化对标、燃煤智能化掺烧、设备智能化检修等,使火电厂智能化节能深入到每一个细节。

智能化辅助服务。针对我国电网运行对辅助服务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方式越来越复杂的情况,各火电厂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在电网调峰、调频、调无功等辅助服务方面,按照国家能源局“两个细则”要求,大力开发各种智能化软件,全面做好响应速度快、提供服务灵活、质量保障可靠的智能化辅助服务,使我国电网运行技术经济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智能化交易。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尤其在电力现货交易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应用方面,火电厂大力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应用等信息化行动的落地实施,持续提升火电与电力系统的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为广大用户提供选择多、响应快、质量好、费用省、体验佳的电能产品和服务。

智能化管理。现在,任何一个火电厂管理人员都能通过一部手机,远程查看发电机组在网运行的实时情况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甚至做到远程监控和管理;通过网络视频,可以在线或无线召开一个无论你在何地的会议;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现代技术,使数字化电厂、智慧型电厂不再是一个神话。

在共享发展方面,具有以下特色:

与民生福祉共享。40年来,我国前后共计有7亿多人脱贫。包括火电在内的电力发展不仅支撑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满足了城乡的消费,同时为电力扶贫作出了巨大贡献。2017年人均用电量达4550千瓦时,约是1978年的16倍,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火电发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使普遍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和发展成果惠及社会民生,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

与产业链共享。习近平主席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紧跟世界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能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这是习近平主席对我国能源行业赋予的新使命、提出的新要求。在电力产业链中,火电产业链最长、相关参与方最多,火电建设与发展成果为产业链与相关方带来了更多共享利益。最终,产业链共享惠及的是产业价值链。

与多能互补共享。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火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改进电力布局、优化机组结构和配置方式,在大力提高清洁化、低碳化和智能化水平的同时,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和目标,以推进跨区跨省资源优化配置、电源集中与分散开发并举,积极与水电、风电、光伏等开展多能互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多元供应体系,实现多能互补共享。

与国际合作共享。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庄严宣示,中国将“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全球化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中国的火电发展,正在将其技术经验、建设能力不断输送到世界各国,在落实“共商共建共享”为特点的“一带一路”倡议中,火电国际合作无论从规模上、深度上,还是理念上都有了空前的发展和质的飞跃,在增强我国火电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使我国电力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国家和人民。

我国火电探索推进的智能共享发展,是新时代展现出来的新境界。最根本的特征就是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是着力破解发展中 “痛点”和“难点”的点穴之招,是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生动实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开放融合、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其特征的持续显现还需坚持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为重点推进全面创新,不断提升电力核心竞争力;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加快由传统能源提供者向综合能源服务企业转型。

结 语

40年追赶超越,40年厚积薄发,我国火电发展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然而成就终将载入史册。当前,电力工业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供需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坚期,新的问题与困难将迎面而来,火电装机产能呈现局部过剩、利用小时逐年下降的新常态。

不可忽视的是,火电在当前和今后仍然具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如电网基本负荷的保底优势、可靠的备用优势、灵活的调峰优势、散烧煤的替代优势、低耗高效优势,以及高新技术装备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的海外拓展优势等,这些都是其他非化石能源在相当长时期内无法替代的。2017年全国总发电量的68.5%来自燃煤发电,表明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系统惯性依然存在,不仅在当前的电力供应中占绝对主导地位,而且在下一步的散煤治理、变分散燃烧为集中燃烧的过程中将发挥重大作用。

然而,低碳的核心是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为实现2020年、2030年和205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比重分别达15%、20%和50%的发展目标,以核电、水电、风电、光伏等为代表的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将会持续高质量发展。虽然煤炭消费总量持续下降,但用于发电供热的比重将会不断上升,煤电全面实现超低排放是煤电深度清洁化的重要标志。火电将在建立安全文明、优质高效、清洁低碳、智能共享的能源体系,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绿色美丽中国中继续作出新贡献。

本文刊载于《中国电力企业管理》(上旬刊)2018年11期,作者梁新怀系本刊特约撰稿人。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售电小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