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望中的“宽带中国”

2013-11-29 09:38:17 北极星电力信息化网  点击量: 评论 (0)
在国务院印发《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下称《战略》)两个月之后,运营商期待的具体政策支持仍然遥远,这让《战略》暂时只能停留在纸面之上。多位接受采访的电信运营商及设备业人士表示,《战略》只详细规

运营商推行宽带战略,主要目的是巩固市场优势,获取市场利益;国家推行宽带战略,主要目标是消除信息鸿沟,实现宽带普遍服务,提升国民经济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化消费,拉动国民经济的发展。两者的高度和角度不同。

政府若想平衡两者关系的落差,不仅需要细化补偿机制,同时还需要融合各监管部门。

呼唤中国的FCC

从现有的政策支持来看,电信运营商只能利用现有的专项资金来进行有限的宽带资金扶持,显然是杯水车薪。

但更重要的是,在多年宽带建设和运营的过程,资金恐怕只是运营商难解之题中的冰山一角。城市地区的“最后一公里”接入难、内容运营举步维艰等,都将直接导致宽带产业的畸形发展。这其中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利益博弈和势力消长,是主要动因。

随着宽带成为中国战略基础设施,宽带产业的监管已不仅在工信部的范畴之内,住建部、国资委、财政部、广电总局等诸多部委,均有涉及。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电信专家杨培芳多年来曾多次呼吁,必须成立一个顶层的通信信息业的监管机构。在美国,扮演这一角色的是FCC(联邦通信委员会)。该委员会是美国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直接对国会负责。他说:“公共服务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领域,所以需要公共规制。我们应该把电信的公共服务从工信部、广电等机构中剥离出来,统一到监管机构里面。”


这种机构设置的想法得到诸多改革参与者的认同。其初衷主要为彻底解决多头监管、重复监管、监管缺失等问题,其精神内核在于,监管机构能够独立、中立地做出自己的决策,不受不当的外部影响。并遵循监管永远是市场的补充,只有在市场失灵的时候,才介入监管,同时监管的介入应遵循成本收益的原则。但问题在于,这一机构本身的设置,即是一次极大的监管思路和机构变动,成行绝非易事。

积重之下,一些更加温和的政策修正,所起到的效果其实有限。

今年初,作为宽带中国战略的一个重要配套政策,工信部颁布了有关光纤到户的两项国家标准,《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和《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标准规定了在县级及以上城区,新建住宅应直接用光纤到户方式建设,在新建住宅内的通信设施工程设计中必须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平等接入、用户可自由选择包括宽带在内的电信业务经营者。

两项国家标准的出台,从法律上解决了城市地区宽带部署“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杜绝了小区、商业楼宇对运营商收取高额入场费、提成费的问题。

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人们发现,一些当地政府支持力度大的发达省市,如江苏、上海,因出台了相关法律,有效提供了执法依据,因此成效颇丰。但在更多省市,由于涉及住宅建设,若无当地政府支持,作为执行监督者的各地通信管理局,往往有心无力。

“一个局只有几十个人,新建楼宇规模庞大,根本无法一一去监督。”一位北方落后省份通信管理局工作人员认为,管局并无执法权限,根本无法承担起这个责任。

不过,也有运营商人士认为,国家宽带战略已上升到国家行政层面,地方政府无论出于何种考虑,都会积极配合支持,各有关部门也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对于中西部运营商而言,这是一大利好。

无论如何,宽带中国战略的正式出台,为基础电信市场的监管改革提供了契机、虽然这仍需经历缩小分歧、扩大共识、破解矛盾的过程。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何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