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电发展的出路 在于转型

2018-06-11 16:29:42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点击量: 评论 (0)
与煤炭、钢铁所不同的是,电力产品是实时性的,不可能出现产品的积压。所以,在电力产能过剩的初期,过剩的表现通常不大明显。因此,出于各方利益的考虑,很容易出现否认电力产能过剩的争论。

 

研究表明:一旦我们把几亿年来已经固化在地下的化石能源,都从地下挖出来燃烧了之后,大量原来固化在地下的碳元素都将释放到大气中去。理论上地球的二氧化碳浓度,将恢复到几亿年前的2000ppm水平(当时地球上还没有出现哺乳动物)。在那种情况下,地球上的哺乳动物到底还能不能生存,我们还无法判断。因为我们不知道,当时地球上没有出现哺乳动物的原因,是因为还没有足够的时间进化出来,还是由于那种高浓度二氧化碳的气候环境,根本不适应哺乳动物的生存。总之,我们人类能源的转型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是越早越好。

另一方面,如果从表面上看,煤炭作为能源燃烧的主要问题似乎是污染严重、效率低下(碳排放高),但它的好处则是相对的便宜。发达国家之所以都坚决的实施煤电的退出策略,笔者认为,他们更重视的是煤炭的本质问题(不多),而不是煤炭的表面问题(不好)。因为,他们很清楚,解决了煤炭的本质问题,表面的问题自然也就不存在了,但即使我们解决了表面的(不好)问题,本质(不多)的问题依然会存在。因为,假设我们的能源不转型,即便我们可以成功地解决了煤炭的污染和排放问题,没有了气候变化的压力,我们也只不过是能把煤炭的必须转型期限,延续了一、二百年而已。所以,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认为:煤炭的最主要矛盾并不是不好,而是不多。因此,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发达国家的关注点都不在于煤炭和煤电的技术进步上,而在于能源的转型(让煤炭燃烧方式的使用彻底退出)。

目前我们行业内的很多人,完全没有认识到煤炭的主要问题——并不是“不好”,而是“不多”。所以,我们常常过分关注解决煤炭(包括煤电)的污染和效率问题,但却忽略了更重要的煤炭需要转型的根本。那些煤电的出路在于市场化、或者煤电出路在于技术创新的种种论断,其实都是建立在煤电的主要矛盾是“不好”的基础上的结论。另外,过分关注煤炭不好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不能准确地认识散煤替代。尽管我们都承认,用煤炭发电比散煤直接燃烧的污染少很多,效率也会高一些,但是,这丝毫也改变不了煤炭的资源有限性,不可持续性和必须要转型的根本方向。因此,散煤替代的政策并不意味着就要用煤电去替代。特别是当我们国家的煤电机组的平均利用小时已经如此之低,国内的弃水、弃风、弃光的电量已经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如果能用清洁电力替代散煤,直接完成能源的转型难道不是更好吗?

总之,在当前我们还不得不用煤炭的现实情况下,对于煤炭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煤炭第一层次的问题(不多)是本质矛盾,应该能少用,尽量少用,能转型,尽早转型。在此基础上,第二个层次的矛盾(不好的问题),才是包括散煤治理在内的治理污染和提高效率。笔者认为:我们这些年煤电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混淆了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关系。我们在强调散煤替代、煤电治理污染和提高效率的同时,却忘记了更重要的,煤炭应该能少用时、尽量少用,能转型时,尽早转型的根本。不仅如此,我们煤电的超常规大发展,客观上还一定会对清洁能源的发展构成巨大的影响。从数据上分析,自从我们煤电产能开始较严重过剩的2014年起,由于受到市场的挤压,我国的清洁能源就遭遇到了严重的困境,弃水、弃风、弃光的电量逐年加大。与此同时,由于煤电的过剩产能不可能很快就去掉,为缓解矛盾我国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的增速,都不得不迅速下滑。也就是说,不管我们主观上能否意识到,煤电的超常规发展,已经对我国的能源革命和电力转型造成了实质性的阻碍和威胁。

此外,我国煤电的产能的严重过剩,不仅影响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而且也严重的伤害了所有的煤电企业自身。2014、15年我国煤电的发电量不增反降,我国煤炭的价格一路平稳下滑。促使我国成功地完成了煤炭的去产能工作。但到了2016年,随着我国煤电装机的高速增长和弃水、弃风、弃光电量的加剧,我国的煤电发电量也开始了恢复性的增长。但这种逆能源革命潮流而动的后果所带来的一个副作用,则是煤炭价格的快速回升。这使得绝大多数的煤电企业,同时遭遇到了利用小时下降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双重困境。很显然,事实证明:在能源革命的大趋势下煤电产业不理性的发展,带给煤电企业的绝不可能是什么利益,而一定是困境。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2016年我国的煤电发电量不是恢复性的增加,而是继续大幅度的下降,煤炭的需求也继续下滑,那么我们市场上煤炭的价格,怎么可能会快速的上涨?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国的煤电矛盾根本就无解,其实,如果问一问谁是煤炭价格不理性上涨的推手,除了煤电还有谁呢?显然,只要煤电继续无序扩张,我国的煤、电矛盾就一定无解。相反,能源革命、电力转型和正确的煤电发展方向,才是解决煤电矛盾根本。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明确的提出了煤电要去产能的要求。客观地说,在此之前在媒体上我们从来就听不到“煤电要去产能”的声音。我们所听到的业内的专家几乎都是在各种场合不断强调,我国的煤电并不过剩(最多只是承认是相对过剩、暂时过剩),还需要发展(其理由,竟然是目前的装机尚不能满足十年之后可能的需求),以及我国的煤电技术已经多么多么先进(如煤电的超低排放比燃气的排放还要低)等等。正是这些不客观、不理性的行业偏见,误导了我们煤电行业的发展。

现在不少人都把我国煤电的无序扩张的责任,推给地方政府。我们承认,中央审批权下放之后,地方政府确实是很多煤电项目审批的主要责任人。但是,客观地说,导致我国煤电无序扩张,以致出现今天的行业整体困境的主要责任,绝不是某个地方政府,而是在于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行业内的一批主流专家,出于某种行业的偏见和部门的利益,误导了社会,也误导了地方政府。大家想想,既然行业内专家们都说我国的煤电不过剩(即使过剩也是相对的、暂时的)还应该大发展,并且说我们煤电的排放已经比燃气还要低了,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它来拉动我们地方的经济呢?如果地方政府真的清楚,煤电的真实情况和无序扩张的惨痛后果,他们怎么会做出这样不明智的选择?

好在,这一切已经过去。目前,煤电去产能已经被国家正式提到了议事日程上。不过,此时此刻,我们还需要反思、需要强调,反思我们为了扩张煤电规模而误导舆论的惨痛后果,强调我们煤电去产能的目标和动力,不能仅仅是为了给电力行业暂时的脱困,而应该包括更重要的能源革命和电力转型。

因此,在煤电去产能的一些具体措施上,我们一定要把握煤电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型这个大方向。燃煤发电的技术创新和进步虽然也是重要的、有益的,但是,前提应该是不能因为过度宣传而干扰和影响我国煤电的转型。任何不利于煤电转型的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特别是一些虚假、过度的宣传),客观上都可能会造成对能源革命的反动。前几年,我们电力行业已经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学费”。客观地分析造成电力行业目前困境的,不是别人,正是我们自己。此时此刻,但愿我们行业内的专家们能尊重科学、尊重现实,站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超越眼前的部门利益,抛弃行业的偏见,亡羊补牢的补好这一课。为此,我们应时刻强调,在能源革命和电力转型的大趋势下,煤电发展的唯一出路只有转型。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继电保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