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时期的工业化、信息化重解

2013-12-10 10:38:28 北极星电力信息化网  点击量: 评论 (0)
一、两化融合的缘起由于信息技术发展,我国工业化走出了与西方国家工业化不同道路。两化融合是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两化融合成为我国产业发展必由之路,与两化融合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发展迅
    一、两化融合的缘起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我国工业化走出了与西方国家工业化不同道路。两化融合是我国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两化融合成为我国产业发展必由之路,与两化融合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对于两化融合及其相关定义的重解,并将其与生产性服务业联系起来研究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两化融合概念雏形在十六大提出,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紧接着十七大正式提出了两化融合概念, “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业有大变强”;在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深度融合, “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从两化融合概念的发展脉络看,概念在不停地拓展外延,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都包含在内。

我国在信息化历程中,出现了经济过分虚拟化和信息化片面化现象。过分虚拟化直接表现为各类网站爆炸性增长,网站数量上增长并没有为经济增长、特别是实体经济增长带来过多福音,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经济损失。2009年电子商务用户因“网络钓鱼”带来的损失已达76亿元;2010年上半年仅“钓鱼网站”和股票欺诈网站导致网民损失超过120亿元。我国信息化推进比较片面,只突出了网络建设,并没有将数据库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引入等融入工业化进程:数据库是信息化推进和两化融合的基础之一,管理信息系统是信息化直接嵌入工业化的工具。网站构架、站点内容和电子商务模式可以拷贝;而数据库依据国情不同为变化,管理信息系统只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引用,这些才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独到之处。美国早在1914年就开始了军用、社会物资基础数据库的建立,这为后来大规模计算机引入与互联网应用奠定了基础。不建立数据库,不充分实现ERP等管理信息系统功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也就无从谈起。正是针对以上现象,两化融合适时提出。引导大量工业企业,特别是拥有传统优势的制造业参与到两化融合中来,迅速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工业跨越式发展,真正将信息技术与实际生产、实体经济结合起来。两化融合概念是由信息化和工业化两部分构成,重解其概念也必须从这两个角度来分析;但两化融合并不是两个概念的简单拼凑,而是两个概念的全新融合。

二、不仅仅是“信息化"

信息化最早由日本学者提出,并介绍到西方和中国。由于各国背景不同,对于信息化的定义也有所区别,主要有四种:一,指以计算机化为核心,实现通讯现代化、行为合理性总称;二,实现计算机现代化,通信现代化,网络技术现代化;三,包括信息观念深入人心,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咨询服务业高速发展,形成信息化环境;四,信息化就是有可触摸有形物质产品为主导向难以触摸的信息产品为主导的转变。前两种定义比较模糊,只是用词语进行概念替换,并没有真正进行解释;第三种定义中主要以信息产业发展作为信息化标的,信息观念和信息化环境难以衡量;第四种定义是以信息商品作为标的,但这并不全面,没有体现出信息化对于传统工业品的改造。


在国内,信息化定义也没有达成一致。周宏仁(2009)认为信息化涉及信息技术、信息革命、信息社会紧密相连,是和农业化、工业化平行的轨迹。李健(2010)认为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扩大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各领域的应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这些定义存在以下问题:将信息化途径局限于客观设备,缩小了信息化内涵,依靠客观设备只是进行信息化的一种途径,而不是全部;信息化衡量标准模糊,只提到信息经济比重增加,并没有进一步说明什么是信息经济;没有把信息化理解成一种工具,把信息化和农业化、工业化并列;都比较复杂,比较空洞。

在重新定义信息化概念之前,必须对信息定义进行界定。在信息化定义中信息与信息经济学中信息的定义有所不同,两化融合中的信息更大程度上是科技含义的信息;而信息经济学的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就是我们对外界进行调节并使我们的调节为外界所了解时而与外界交换来的东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何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