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对话丨“领跑”与“长跑”双管齐下 多位一体促进光伏行业发展

2017-12-06 15:03:52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点击量: 评论 (0)
2015年6月25日,我国首个光伏领跑者计划示范基地正式落户山西大同。自此之后,领跑者计划实施两年多以来,的确极大的促进了光伏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成本下降,未来什么样的技术才堪称领跑?如何确保领跑者持续长

主持人:我们最高密度、最高价值的财产是人,生命。
 
陈宇彤:我非常同意这一点,我们要特别注意人的生命,我不希望下一个“315”出现任何“光伏”两个字,还有一个高可靠性也对应了社会很大的变化,就是中国人力成本在集聚上升,我们需要减少折腾,减少人力维护,我们现在太多去计算直接成本,太少去计算间接成本,其实任何的更换、任何的高强度的维护都是极大地去降低你的投资回报率。
 
下来讲讲绿色环保的问题,其实绿色环保这个东西,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特别想提醒一下在座的各位,其实环保的第一原则是减量,从源头上减少系统使用或者物理性材料的使用,第一原则是减量,第二你要减少废物产生,你只有减少废物产生所有后面复杂的工作都应该避免,我们要注意一个长寿命系统比短寿命系统会产生更大的效益,一个25年寿命比10年寿命的要减少更大的废物。
 
主持人:我知道你那边还有内容,插一句话关于绿色杜邦讲得非常好,绿色的前提一定是高可靠、高性能,然后我们再去谈绿色,如果前面两个条件没有,单纯去谈绿色那都是一个伪命题,请陈总继续。
 
陈宇彤:我非常同意,其实环保是个很严肃的概念,这个涉及到社会和经济学很多东西,环保也是一个技术内容,我特别讲一下这一点,我们最近观察这三个月来国内媒体或者是信息流动的时候,有一些令人担忧的趋势,有太多伪环保和偷换概念的行为。我想说也许别的领域我不敢讲,但是杜邦作为一个215年的企业,有些非伏企业生成他们是最环保的,所谓的长效或者是抗紫外线的,大家不要偷换内容。
 
第三点,新技术是非常必要的,我非常赞同领跑者这样的项目,我认为它有巨大的社会和行业示范效应,所以我认为领跑者项目值得继续做下去,当然可以根据我们现在累计的经验,长期的可靠性也加进去这个指标。
 
我也想稍微讲一下唯技术论的还是应该避免的,这个从社会角度来讲的话,我们如果单纯的去投资新技术,而不重视长期的研究,审慎的去投资的话,还是会产生负面社会资源的浪费,例如就是行业也都提到,现在我们的新技术投资回收期是非常短的,如果我们仓促的去扩大、放大到很大很大的规模去投资一些不成熟的新技术,这个是对行业可持续性发展其实是有害的。
 
我们觉得一个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一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它需要形成一定的资本累计效应,也就是说你需要有钱去留下来,去投资你的人、去投资你的系统,而不要浪费在投资设备上面,我并不是要去砸设备厂商的饭碗,我想讲如果我们的新技术都把钱花在设备上面,而回收期又这么短的话,我们的行业可能很难形成长期的、核心的竞争力,这是我们大家应该避免的,单纯追求技术也有可能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说人类现在都是追求生活水平的提高,我要最好的空调、冰箱,这个东西是不是对温室效应也造成了贡献了,这都是我们大家要思考的,我们做的是最绿色、最环保的新能源产业,光伏行业,这个里面有技术的东西,我们也会注意到可靠性的东西、社会性的东西,只有我们把所有这些东西都平衡好,我们的行业才是最有竞争力,才是最有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
 
我想讲饭其实可以慢慢吃,慢慢品尝食品的美味,有的时候市场的发展,我们没有必要把几十年常新的市场在几年时间就做完了,是不是可以考虑高质量的、中等速度的增长,比较健康,而不是爆发式的,永远都是在抢抢抢的氛围里面去做竞争,这是我的一些思考,也许说的偏颇或者不对的地方,但是提供给大家思考。
 
主持人:非常感谢,陈总最后提到速度和质量的关系,我想最后市场会给出答案和选择,大家也看到了在技术领跑基地当中,我们刚才讲它是那种需要培育的技术,所以我们基地建设规模也相应要小一点,刚才庞总也讲了,什么样的技术可以入手了,什么样的技术再观察两年,做技术储备。
 
我们对于新的领跑者基地,对于新技术,在前几期领跑当中,对几类新技术电池都有不同程度的关注和使用,那么未来这几类又有什么新表现,另外还会有什么新技术产生?想请隆基唐总跟大家分享一下,另外隆基在技术路线上未来有什么新的动态?
 
唐旭辉:谢谢吕芳老师,我说一下隆基的技术储备,所谓PERC、所谓HIT、IBC都不是什么新技术,PERC在80年代就已经有了,HIT大家也知道日本早就在做,只不过这个技术一直没办法去量产或者还不具备优势,IBC更不用说了,它的成本跟HIT的差距仍然很大,在效率上也没有突出那么明显,但却是加速了技术产业化,这给国内技术升级确实带来了非常良好的环境。
 
PERC在2015年之前,其实国内各家组件电池厂都非常有一些小试线或者中试线,都没有规模化。未来我们相对这些技术都做了一个深入研究跟分析,其实从我们分析,我们实验室也有做相关研究,我们没有把它推向规模化,这些的一些因素刚才各位专家都有提到,就说光伏发电企业、投资者都是希望度电成本进一步下降。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认为降低度电成本主要从两个方面,一个从单位初始投资来下降,再一个提升单位的产出,就是把发电量提升,单位产出把它提升,基本围绕这两个主要路径来实现。
 
从单位成本下降,硅材料非常明显,从第一季度110-120块钱人民币,到今天160块钱人民币,价格上升幅度已经到了50%以上,光伏组件价格从上半年大概在3块以上吧,到现在到3块以下。大家可想而知,上半年财报主要做组件供应商,上半年这么高价格的情况下,各家利润都非常低,基本上在一个点上下波动,但是在下半年成本不但没有下降还在上升,但是售价在持续下降,我作为从业者认为这是不健康的发展趋势。
 
刚才提到长跑趋势,我非常认同作为汪伟汪总讲到的,我们实验室做了N个实验,做了很多实验,实际都通过了,为什么用的时候3、5年就出现问题了,实际上这些实验不能真正代替自然环境在使用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其实我认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才是真正保证我将来这个产品是不是长跑,是不是可以持续做下去。
 
其实我们组件给投资者都承诺是20年的使用生命周期,甚至有的说是25年,基本都是20年、25年这样子,但如果我们企业没有可持续盈利的能力,甚至可持续发展下去,这个企业就没办法存活下去,我们所承诺的20年和25年的质量怎么兑现,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问题,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使用的材料。国内还有一个不健康概念,就是最低价中标概念,我们所要求同样的产品,领跑者要求单晶是295以上,对应17.8的转换效率,多晶是17的转换效率,我们都要求最低价中标的模式,大家想想我们有一部分企业明明不盈利,还投的是最低价,它将来怎么做出这样的产品呢?我不想说,大家都能体会到它怎样做到这个成本的。
 
主持人:我插一句,你讲得特别好,大同的这个数据当中,我们有的时候看到大同的评价是一张满分,一张一百分的考卷,实际上我们真正希望看到大同到底给它拿多少分,如果是90分,那个10分在哪里?如果是80分,哪个20分到底在哪里?我们要实事求是的看经过几年之后我们到底跑成什么样了,继续。
 
唐旭辉:刚才第一个问题从降低初始投资,我现在说的有点多了,降低初始投资固定的好多费用现在已经降不下去了,刚才说人工、材料,我认为现在可以降的通过效率提升,摊薄每瓦所使用的辅材或者其它费用,这是降低初始装机成本主要的路径。
 
这个路径就延伸出来我们说的这些技术,黑硅不是新技术,这个就跟2014年隆基在推金刚线,其实在环节里面通过一些技术方式来解决它,把这个溶面又可以做到反光率和吸收光的标准,不管通过添加剂或者通过物理方式怎么解决它形成的溶面,都是解决制溶问题,不是新的工艺来解决的。我代表个人意见,不是隆基,大家看我分管销售,我从业到现在刚好20年,都是在做技术,从晶体生长过来做电池、做组件,一直在做这个事。
 
除了这个之外剩下效率比较高的就是PERC,HIT、IBC,PERC在隆基的量产线21.3、21.4,到2018年PERC隆基规模化生产可以到22.1以上,回到这个数字,实验室的数字大家都很清楚,包括隆基、金科都在不断发新的数据,比较权威的还是隆基当时发的22.7的转换效率,目前还是世界记录,目前国内实验室也做出来,最高我们做到23.26的转换效率。
 
在三亚温度相对是恒温的,温差比较小,其实PERC温度系数也比普通的组件,不管是多晶的还是单晶的,比它的温度系数也相对要好一些,支持了它的发电率相对比较高。这个数据说明它的产出上比我们普通组件产出要高,平均数据下来应该在3%以上,左右这个数据吧,这个是PERC。
 
PERC延伸出来还有双面,其实双面组建刚才在黄河上游庞总的报告里,她也说明了双面给我们是可以带来价值的,但是它的成本跟单面PERC成本增加不是太多,从电池的角度上,增加非常小就可以做出双面PERC,但是双面PERC电池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根据我们模拟的一些数据,在10%-25%左右吧,这样的一个区间,刚才庞总展示的PERC上面可以达到20%左右,因为西部光照比较好,再一个地面是沙石地,反光也比较高,如果下面种的草或者庄稼的话,反射率低一些,它主要依赖于空气中的慢反射发生这样的情况。
 
从产出的角度来讲PERC比普通组件产出要高,双面PERC比单面PERC产出要高,我们认为这两个相对性价比会高一些,当然HIT也可以做双面,单面HIT比普通的增加40%左右的成本,IBC现在还实现不了双面。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推的N型PERC,类似于PERC,是为N型做的硅基片来做的双面,效率上比PERC效率相对还是低了1-1.5个点,规律从正面功率来看比PERC功率低了大概15W左右,所以综合性价比,它本来单位成本比PERC也是高了大概在30%左右吧,具体数据因为我们没有规模化生产,只是从实验室数据,理论数据看是这样的差异。从综合性价比来看也是PERC和双面PERC是未来3-5年主要的技术路径和主要产品。
 
另外还有刚才前面提到标准的事,我们作为领跑者把标准分了两个,都是晶体硅,都是同胞兄弟,给多晶制定了17个转换效率,单晶是17.8,2016年是16和16.5,我个人观点很不能理解,我们领跑者的目的一个是加快产业升级速度,让技术进步速度快一些,另外一个也是为了降低度电成本的一种方式,这块我们又制订了不同的成本,制订了17跟17.8,我多说一点,17对应60片组件是280W,17.8对应单晶组件是295W,单晶的285W比单晶的295W,比多晶的效率还高,我还进入,这就没法说。第二个285和295成本可能比285还低,我再说售价,成本上的差异售价都比280售价低,反映过来国家在鞭打快牛,你做得好就应该做得更好,这是一个非常不合理的标准。如果说我们定为17.8作为最基本的标,我认为只有一个标准,起始线应该作为一个标准,比如做到17.5,往上通过效率叠加,技术加分这种方式激励更高效率的产品。
 
当然最终选择用所谓的单晶也罢、多晶也罢,我相信投资者他会去选择,就是刚才吕老师所讲的叫做市场让他去选择,我到底用280的多晶还是280的单晶等等。在技术领域我们通俗说的超跑,这个可以分析现在没有产业化的技术,我们都可以把它拿出来,都可以鼓励去做,同样做这个电站最终要投资者参与,新技术可以鼓励它做一些实验。
 
作为我们产业内,制造类他们心里都非常清楚,因为他们每天都在实验室里面做很多实验,做很多对比,他知道哪个技术是可以真正推向市场的,其实心里都很清楚,可能作为国务院领导人或者管理机关单位,因为他没办法对技术做得那么透,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来推,我是认可,最终应该还是交给市场,这是我说的有关技术标准方面。
 
最后我说绿色制造,我给大家汇报一下隆基怎么做的,隆基从2014年提出来绿色制造,所以从2014年之后隆基在选择制造工厂的时候,就考虑到了耗能包括排放的问题,2015年我们选择新一轮规模化生产单晶硅的时候,就选择了云南,在云南有10个GW的单晶硅核和单晶硅片,当时选择,我们在交流,大家说隆基选择是不是云南电价便宜,这是原因之一,云南电价比我们陕西来说便宜得多。
 
大家没有想过一个它电价便宜,当时也可以选择新疆和内蒙,电价都很便宜,我们没有选择,为什么选择了云南?云南和这几个地区比的话,交通比这几个地区差得远,全部是山区,400公里我们要去的话坐车8个小时、10个小时,基本都是通过坐飞机的方式,全是山区根本过不去。我们选择那,当时主要考虑那是水电,而且每天弃水量非常之大,所以我们认为这个是浪费太大了,最终受能源局当时给我们的数据启发,隆基最后决策到云南去做投资,云南投资其实有很多弊端,刚才说的交通问题、产业链的配套问题,产业链配套大家都知道在华东或者华中平原地区,经济发达地区,那个地方没有,另外包括人才,包括招工,都是很多的难度,但还是选择了那。
 
隆基最后提出来为什么要到它那投资呢?一个把弃掉的水电用掉,再一个水电是可再生能源,我们隆基提到用可再生能源生产可再生能源,光伏也是可再生能源。再一个用一度电我们做出来的光伏基本在20-40度,它也起到了放大的作用。隆基在内部来讲要做新能源的放大器和新能源的搬运工,隆基是这么去做的。隆基在宁夏也有投资工厂,现在也在周边做一些投资,提出优先消纳光伏电,我可以不要国家补贴直接把这个电消纳掉,这是绿色光伏隆基所做的工作。
 
在绿证发起的7月1号隆基也买了绿证,也想做绿色执照,我就跟大家说这么多,谢谢。
 
主持人:谢谢陈总,用实际行动来支持新能源,从制造方面来讲。对于未来先进基地还会出现和它并行跑的一些兄弟技术,比如说刚才讲到的多晶,据我们所知现在多晶无论是从它的基因上,大家知道单晶和多晶从出身的基因上就不一样,一个晶格整整齐齐,另外一个晶格是那么回事,现在也从源头上思考、自我改造,他们也从来没有放弃过,从多晶的铸锭工艺上面也在做不断改进,也在找它的问题所在,并且大家知道多晶有一个挺致命的问题,就是光衰问题,包括工艺上去探索,据我们所至在光衰问题上多晶也已经找到了它的方案,并且开始技术改造。我们也特别期待多晶在未来能够和单晶形成并存,你追我赶,共同繁荣,并且找到自己细分市场的局面。
 
除了多晶以外我们刚才提到异质结电池,我们也提到了MWT电池,提到金属缠绕WT电池,我知道你有话说。
 
唐旭辉:对,我们张总一直是做技术型的,在交流过程中他也非常认同PERC技术,他现在用WT和PERC怎么叠加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单位成本。
 
主持人:未来的技术当中出现了可兼容、可叠加的大同世界,我认为是非常好的局面。
 
我们在座各位我们今天上午的探讨时间上差不多了,一会儿在座各位每个人一句话从你们自己的工作角度去总结一下领跑和长跑,用一句话,无论是希望、寄语,还是总结,一个人一句话,你们先考虑一下。
 
接下来让张雪给大家再讲讲,如果单纯的晶体硅技术,我们是有理论极限,是有天花板的,29%、30%到头了,这是有理论极限的,从实验室来讲,日本、澳大利亚他们通过一些先进技术已经探索到了26.6%,接近理论极限了,单纯将来靠单体硅再去突破极限空间比较小,它未来还会出现新的突破和新的惊喜,这要求我们要打破自己的局限,和兄弟形成联合的力量,包括杜邦也是,他们也在寻求各种各样的合作,在自己辅材的业内,也是以百年老店,龙头老大的态度在扛起这个大旗,联合他们的同盟军。
 
未来我们领跑或者先进基地,我们在平价上、遴选上都会作为新的问题,CQC未来有没有新的技术,或者相关技术匹配它,请张雪讲完看看在座各位朋友有什么问题,再给每个人一句话总结。
 
张雪:感谢主持人,我只是说未来我更倾向、更赞同的技术走向是什么,因为CQC2015年做领跑者认证,大家参与度比较高,主流企业80%都参与其中,我们现在手里关于高票组件数据非常多,近半年我们从领跑者数据中大概看一下,首先PERC肯定作为未来的主流技术,另外双面还有多组串占的比例非常高,有几个方面大家要关注一下,就是板片、叠瓦,从近期来看比较多,大家参与认证的包括样品比较多,还有双玻,各大主流企业基本都有双玻推荐产品。
 
另外我目前在布局双面产品,双面大家现在来讲都觉得不错,数据偏少,第三方数据偏少,大家可能都做了自己的验证,我现在在做这方面工作,双面工作应该是一个立体工作,首先双面组件功率标定怎么去标,怎么去现场验收,这其实也很关键,另外一点双面在户外实证过程中我们怎么去测,双面这个事情是整套的工作,相对来说工作量比较大,不止是我们出的功率标定规范,标定完了之后你到现场怎么测呢?这些都是问题。明年真的用了怎么验收?都是很多的症结必须要解决的。
 
主要这样。
 
主持人:谢谢,其实刚才张雪讲完之后我有两点补充,组件企业我们怎么把效率进一步提高,未来成本下降还有一点大家要更加关注的,除了组件效率提高系统集成技术,刚才庞总在她的主旨发言中提到了,太多好玩的东西,系统技术当中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已经没什么东西可玩了,确实不是这样,太多技术的可行性和这种空间,在我们系统集成终端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可以条成的,能够让我们最后的度电成本,因为度电成本是一个综合的最终指标,能够让他进一步下行,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关注集成技术、终端技术,这个是要关注的。
 
第二个刚才张雪讲到了板片、叠瓦,我最近打算把一件宝贝拿出来跟大家共享,是什么呢?我们中国人造卫星第二颗实践号,我们第一颗是东方红嘛,第二颗是用太阳能电池来做它的动力电源,第二颗实践号用的是板片、叠瓦技术,想想看这个板片、叠瓦技术什么时候就有了,在空间上就已经用起来了,我们当时说搓板技术,搓板型的,一片一片叠上去的,我们的技术也是在不断轮回,当年的板片、叠瓦跟我们现在说的又不一样了,我们要给各种技术想象性空间。
 
接下来看看台下各位有没有什么问题,有的话请举手?没有,这样看来我们今天上午的讨论已经非常充分了,我们请台上各位嘉宾,从黄老师那开始一句话总结,总结之后就进入今天当中最高兴得时候,我们可以吃午饭了。
 
黄晶生:工作十年全部是光伏,这十年我个人感觉所有的成就都是在中国发展、行业发展的大势下取得的,感谢业内的所有朋友,希望以后一起竞争、一起合作,把这个行业做得更好,谢谢。
 
刘学辉:希望做一个全面领跑的变电站。
 
陈宇彤:CQC愿意和各位共同夯实基础,一同为光伏技术保驾护航。
 
张雪:稍微多讲一点,杜邦其实是整条线,除了硅片因为能源原因没有,明年我们会进新的产品线而且会正式向市场宣布,我们会拿出至少两个新产品来,既不是背板,也不是别的东西,还有以前的道康宁有三个部门并到我们这,杜邦线会重整推向市场,这是第一个信息。
 
第二个从大同的情况来看,只有效率是明显不够的,其实还是发电量,你还是要关注可靠性,这才是真正的效益。
 
第三个从大同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材料是第一道防线,如果材料选错了后面怎么弥补都弥补不来,所以材料一定要选靠谱的,经过时间认证的供应商。
 
我给大家透露一下,我们即将拿出来的一个新产品你们猜猜看我们筛了多少个产品才筛出来,我们在实验室杀掉的产品远比我们拿到市场上要长万倍的区别,杜邦做一个产品基本上要筛一万两千到一万五千个配方,才是筛出一个产品,而这个产品是十个产品经过成千上万次的检测,长达五年检测甚至更高才会拿到市场来,我们在实验室做的很多产品给大家有很多帮助。
 
我们在国外看到一个现象,很多企业宣布自己能保证25年,我给大家举个例子,这个企业只有4年,而且在市场上的配方每年都在变,我们做一个配方可以经受50年,它每年都在变配方,还宣称它可以做25年甚至更长,我觉得要打个问号,它能活多久还很难讲,所以还是要找靠谱的供应商。
 
最后跟大家讲一下,可能接下来几年市场有很大变化,首先我们泛滥成灾,多的数不清的钱不再像过去那么宽松了,你要考虑投资的时候,特别是这么多新技术、这么多高密度资本性资助的时候,请在座各位一定要小心谨慎,因为接下来钱会很贵,钱会很少,我希望大家能够注意到这些社会和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我就讲这么多。
 
主持人:刚才我说讲一句话,杜邦讲了四句话,我也总结三点:
 
第一,对于杜邦的新产品我们明年拭目以待。
 
第二,和不和杜邦做朋友没关系,但是我们要和时间做朋友。
 
第三,让你将一句话,你讲了四句话,一会你建群给大家发大红包。
 
接下来我们让唐总来总结。
 
唐旭辉:我的语文也没有学好,可能一句话总结不出来,领跑、长跑,用昨天李振国说的健康的跑,我提个建议选择跟你可以一直跑下去的合作伙伴,不要把你扔到半路,谢谢。
 
刘立军:讲一句话就是一个集成,一个是整合、合作,一起往前跑,这是一句话。讲这句话的意思,第一我们很多技术路线,我们不能把不同的技术路线或者不同的企业之间看成是对手,而是可以做加法,不同技术可以加在一起;第二个从我们整个产业链,从源头,从硅材料到电站运营牵扯很多技术,包括中间整合、集成、优化很重要;第三个关于资源方面,领跑者计划把我们产业计划推向市场是个推力,包括我们的技术研发,包括技术研发下面的应用技术研究,就涉及到我们的电站、制造商、政府政策制定,包括我们高校、研究院所,围绕这个共同目标整合所有资源,一起往前跑,谢谢!
 
主持人:谢谢刘教授,最后我们请冯总。
 
冯云岗:一句话总结确实有点难度,简单说一下,我们也希望作为上海电力设计院,愿意和在座的各位一起在领跑者路线上不断的前行、不断的前进,我们愿意陪伴大家做长跑者,我们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主持人:好,非常感谢,大家都总结完了,今天上午的论坛我想到这应该结束了,我用加菲猫的话来说,一天中最快乐的时间到了,我们该休息休息了,一会祝大家用餐愉快。
 
今天下午的论坛更加精彩,下午的精彩我们还将继续,那就这样,祝各位用餐愉快,谢谢!
 
(发言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嘉宾审核)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lix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分享到微博分享到微信
我要收藏
个赞
CREIA 光伏领袖峰会 光伏行业
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