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开年光伏三大事件

2018-03-08 11:41:55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前言:2018年一开年,光伏产业就发生了三件大事:一件是印度双反,一件是美国201的裁决最终落地,一件是隆基的扩产计划。这三件事,使得2

        前言:2018年一开年,光伏产业就发生了三件大事:一件是印度双反,一件是美国201的裁决最终落地,一件是隆基的扩产计划。这三件事,使得2018年一开年的光伏市场受到了冲击。我们也借此机会,谈一下这三件事情对光伏产业的影响。

  I. 印度双反

  2018年1月5日,印度保障措施总局发布公告,宣布对光伏保障措施的初步调查结果。保障措施总局建议对进入印度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包括晶体硅电池及组件和薄膜电池及组件)征收70%的从价税作为临时保障措施税,为期200天。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目前的双反政策并不是“最终执行”的版本,最终确定的版本会之后公布,目前具体公布时间还并不能确定。

  II. 美国201靴子落地

  2018年1月22日,特朗普政府公布了对太阳能电池、组件的201条款决议。

  其中,对进口产品的保障关税将执行4年,首年税率为30%,随后年降5%,至2021年税率将为15%。

  值得一提的是,每年有2.5Gw的电池片免于上述的税收。

  这样的消息,导致了当天美国整个光伏板块的下跌:

  针对印度双反与美国201,钱真理的看法:

  在我看来,印度双反与美国201的出台,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光伏的短期需求:

  我们看到,正是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叠加短期的供应需求关系(中国也是传统的淡季),目前光伏各个环节的价格,出现了下滑,其中下滑最厉害的便是电池片环节。根据PVInfoLink的价格显示:

  多晶电池片价格已经跌到了最低1.4,相比2017年Q3的高点,1.95跌去了近30%,而就在上一周跌去了近9%,跌幅巨大。这样的价格,会使得很多电池片厂已经没有了利润。

  但我想,这些短期的风浪都不能影响光伏行业的大趋势,这也将使得光伏的“平价上网”早日到来。

  以印度市场为例,印度双反可能短期会造成其印度市场的萎缩,但是如果我们想想大的 picture:

  整个印度,人口和我们中国不相上下,但其电力总装机量在400Gw左右,而我国的总装机量约2000Gw,大家可以想想这个差距有多大,而这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市场。而光伏在印度,已经是最廉价的能源之一了,同时印度政府也在2014年的提出了2020年要建造100Gw的光伏电站,同时,也在近期又进一步提出在2022年要将光伏与风电的总规模达到200Gw的目标: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印度双反与美国201的制裁,这正是代表了中国光伏制造的先进性。正如,美国政府在201文件里所说:

  在2017年,美国的光伏制造业几乎已经消失,从2012年开始有25家美国光伏制造业关门/倒闭。在2017年,整个美国仅有两家公司制造太阳能电池和组件,有8家公司制造组件,但用的是进口的太阳能电池。结果很惨的是,在2017年调查的过程中,上面仅有的两家制造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中的一家公司,宣布了破产。

  在我看来,就算印度双反或者是美国201,这并不能挽救美国和印度的光伏制造业,因为整个光伏产业链已经都在中国,同时,比如美国一宣布201政策落地,便有中国企业已经准备在美国建厂,比如某知名光伏企业,已经和美国当地政府已经签订好了协议:

  所以,还是马云的那句话: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

  III. 隆基扩产45Gw

  2018年1月19日隆基股份抛出一份《关于单晶硅片业务三年战略规划书》,其中提到公司单晶硅片产能要在2017年底15GW的基础上,力争到2018年底达到28GW、2019年底达到36GW、2020年底达到45GW。同时还对质量参数以及成本水平做了说明:硅片品质要能够支撑单晶perc电池转化效率达到22.5%以上,光衰减在1%以内,新增硅片产能的非硅成本要降低到1元以内。

  一、隆基《三年战略规划书》中的数据解读

  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朋友们可能对这些数据和参数看着云里雾里,所以在此先对这些数据做一下解释。

  ·产能45GW:2017年全球光伏装机量达历史上首次突破100GW达到了103GW,而目前硅片产业环节的龙头公司是保利协鑫对应年产能是25GW,所以对一家公司的产能而言,45GW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天文数字,静态的看,将会占据全球40%以上的市场份额。

  ·效率22.5%+:电池片转换效率达到22.5%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据了,由于电池片在封装过程中,光伏玻璃的透光率一般只有93%,所以会有2.5~3%的封装功率损失,再叠加一些高效封装技术(例如半片、叠瓦等),22.5%的电池片转换效率对应到封装后的光伏组件的转换效率可以达到20%以上,60型标准组件的面积为1.63㎡,所以电池片22.5%+的转换效率意味着组件功率将会达到0.2×1000×1.63=326W,再叠加半片技术预计组件功率会达到330W+的水平,对比2017年普通多晶270W的主流功率,330W的封装功率绝对是一次跃升,对于后端降低封装成本、降低单位容量光伏装机的运输、安装、线缆、支架、桩基、土地、运维清洗等成本都有重大意义,助力光伏电的平价化。

  ·光衰1%:初始光衰较大一直是单晶技术路线上面临的问题,但是近些年在隆基股份的推动下,应用退火工艺把初始光衰由早先的3%控制到目前的2%以内,再到未来可以控制到1%的水平,基本与多晶路线无异,解决了单晶替代进程的又一个拦路虎。

  ·非硅成本1元:硅片生产流程大致为1、采购硅料;2、将硅料放在单晶炉长晶;3、切片。我们习惯把长晶、切片这两个环节的成本叫做“非硅成本”。由于硅料价格取决于市场,各家买硅料的价格也差不多,所以考察硅片厂的成本控制能力的核心指标就是“非硅成本”。有的朋友对“非硅成本1元”这个数据脑海里没概念,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数据,甚至要低于当前多晶硅片非硅成本。目前多晶1kg小方锭铸锭成本为28元/kg,每千克出片量是59张,每张硅片切片成本是0.75元,所以每张多晶硅片非硅成本是28÷59+0.75=1.23元(这已经是多晶硅片完成金刚线技术改造之后的成本数据)。如果隆基股份能达成这个目标,未来单晶硅片的非硅成本将会很接近(甚至低于)多晶硅片,这在几年前是不敢想的。

  二、大胆猜想:2018四季度单晶占比70%

  单多晶孰优孰略的争论从隆基股份上市之初就没有停歇过,起码我是看着大家从2012年一路争论过来的,而对于没有非常扎实专业知识的二级市场投资人,与其不明究理看大家的争论,不如看看大家在干什么,大家的布局更能说明内心真实的想法。2017年以来,隆基、中环、晶科、晶澳、京运通总计扩充了28GW的单晶硅片产能,就连多晶硅片龙头保利协鑫都参股了中环四期项目。而多晶硅片领域只有荣德新能源一家公司扩产3GW多晶硅片产能,剩下增加的产能来自于金刚线技术改造。

  进入2018年单晶硅片产能的扩产步伐非但没有停下来的迹象,反而还有加速的势头,不完全统计的几家公司年底单晶硅片产能就会达到69GW,由于长晶工艺的优化可以在不增加新设备的情况下增加产能以及其他未纳入统计的公司的扩产,最终实际产能数据可能比上表中的还要高。我之前曾经预测到2020年单晶的市场份额会达到80%,而现在来看这个产业替代的步伐比想象的要快得多,单晶领域的双龙头隆基和中环很多产能预计在2018年8月份投产。再配合通威和保利协鑫高达10万吨高品质的硅料产能于2018年2、3季度逐步投产解决高品质硅料供应短缺的隐忧,我们或许可以大胆预测在2018年四季度单晶的市场份额占比会接近70%,进而让单多晶孰优孰劣的产业之争一锤定音。(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这个占比数据只是根据产能数据得出的理想假设,实际情况则是面临诸多挑战,多晶硅片完成金刚且改造后价格也下滑很多,单晶替代进入深水区以后,价格战势必会比较激烈)

  三、单晶替代多晶,是多种“必然”的呼唤

  ·单晶替代多晶,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崛起的必然。单晶与多晶比最显著的不同点就在于单晶在晶体生长环节需要更加精密复杂的单晶炉,单位产能的投资额度,单晶也显著高于多晶。但是近些年我国优秀的装备制造企业突破了一系列高精尖的难题的同时更大幅度的降低了单位产能投资额度。晶盛机电、连城数控、北方创业等装备制造企业的崛起以及技术的精进是这一次产业替代背后的奠基者。

  ·单晶替代多晶,是降低光伏电站BOS成本的必然。前文我们已经提到过,光伏电站建设过程中,除了组件成本,还有运输、安装、线缆、支架、桩基、土地、运维清洗等BOS“刚性”成本,随着近些年组件价格持续下滑,组件的成本占比越来越低,反观BOS成本,由于人力成本的不断上涨以及大宗商品的涨价,BOS成本还有上升势头,目前多数电站的BOS成本占比超过一半成为电站成本的大头。为了有效降低这块成本,就必须提升单位面积的转换效率。单晶硅片在制造之初,为了保障为了发电效率在晶体生长环节花费更多人力物力使得内部晶格序列一致,效率天然地就要比多晶高1~1.5%。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蒋桂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