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光伏电站发电性能评价指标(温度方向)

2018-05-30 15:31:58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近年来,我国光伏电站年新增装机容量都比往年有所提升,2014年新增装机在全球排列第一,而国内光伏市场一片繁荣的同时,全国性的、统一的、完善的光伏电站评价和标准体系还尚未真正跟上步伐。

1.PR背景介绍

近年来,我国光伏电站年新增装机容量都比往年有所提升,2014年新增装机在全球排列第一,而国内光伏市场一片繁荣的同时,全国性的、统一的、完善的光伏电站评价和标准体系还尚未真正跟上步伐,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对环境资源数据采集的重视程度不够,电站发电场所没有配备精确采集太阳辐照资源、组件温度、环境温度等气象指标的监控设施,另一方面缺乏对光伏电站发电性能的正确和完整的评估方法,同时也缺乏多年长期可靠运行的光伏发电数据。

光伏电站一般有着25年及25年以上的生命周期,电站监控和运维对于长期的稳定运行来说显得至关重要,随着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站智能化运营管理的到来,意味着发电性能评价和大数据分析方面的工作在国内电站的运营管理中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早些时候国内开展光伏电站数据采集及监控技术的研究单位有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合工大能源研究所和北京计科公司等,相比之下,国外这方面的工作就做得比较早,研究则更为深入,国外众多的成功案例和运营经验都值得学习和借鉴。

国际能源总署(IEA)在 1995年启动了光伏发电项目(PVPS)Task-2 工作【1】,即光伏系统的性能、可靠性研究(Performance,Reliability and Analysis of Photovoltaic Systems),并组建了Task-2团队,全球相继有28个国家先后加入(包括中国),他们对全球不同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国家如中国、德国、法国、日本、以色列、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多个不同类型的光伏发电系统(如建筑一体化BIPV、屋顶电站BAPV、大型集中式并网电站、离网系统、混合系统等)展开了长达十多年的系统监测、数据采集及发电性能方面的深入研究,多数数据是在不同的IEA-PVPS成员国的国家示范项目中进行收集,并通过建立全球光伏电站发电运行数据和技术数据的数据库(Performance Database),来作为光伏系统运转、效能、可靠度及成本方面的研究。

截止目前已拥有大大小小461多套光伏系统(总容量约15MW)的高质量的运行数据,将用于不同的应用,如电能供给、家庭应用、农村电气化和特殊应用等等,相关的研究成果都是公开共享的,可以在IEA官网上进行下载。研究人员通过深入研究电站性能的影响因素并建立了光伏电站性能评价相关指标和定义,如1998年正式发布的IEC 61724标准中所规定的指标就来源于此。

IEC61724中推荐的三个指标分别是Yr、Yf和PR,参考表1,其中Yr是单位面积的光伏阵列倾斜面总辐射量与光伏电池标准测试条件下的标准辐射度之比,也称方阵峰值日照小时数,反映了当地的辐照水平。Yf表示一段时间内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最终并网的交流发电量与光伏系统的额定功率之比,它是用光伏系统装机容量归一化后的发电量,可用于不同装机容量的光伏系统的比较,也称为发电能力(kWh/kW)。Performance Ratio(PR)称为质量因数或系统效率,是评价光伏电站效率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电站实际输出功率与理论输出功率的比值,反映整个电站扣除所有损耗后(包括辐照损失、线损、器件损耗、灰尘损失、热损耗等)实际输入到电网电能的一个比例关系【2】。电站的PR值越接近100%,说明该电站的运行效率就越高,但是现实情况下PR值达到100%是不可能的,因为有些损耗是不可避免的。一般情况下,运行较好的并网光伏电站PR值能够达到80%及80%以上。

表1 IEC61724中关于光伏发电性能评价指标参数的定义

注释:

Ht:阵列斜面总辐射量(kWh/m2);

EAC:最终交流发电量(kWh);

P0:光伏电站STC下的额定功率(或称光伏电站标称装机容量)(kW);

Gstc:标准辐照度1000W/m2。

PR的另一种公式表示方法来源于SMA:PR=实际发电量/理论发电量,其中理论发电量=方阵斜面辐射量*方阵所有组件总面积*组件转换效率,经过推导就会发现,虽然表示方法不同,但结果实际上就等于Yf和Yr的比值。

PR指标是目前常用的电站评价参数,对于同一地区的各个电站,如果太阳辐射资源和气候情况比较相似,那么我们可以通过PR、Yr和Yf来进行对比,但是对于不同地区的电站,由于辐射资源不同,环境温度也不同,直接使用该PR来对比是不准确的。因为PR公式并未考虑到温度的影响,晶硅组件的功率温度系数是负温度系数,当温度升高时,功率会降低,温度降低时,则相反,特别是在冬季低温、均匀辐照强度下,PR计算值会偏高,而在夏季高温、均匀辐照下,PR值会偏低,而温度差异造成的PR偏低并不属于电站本身的质量问题,容易给电站运维人员带来误判断。

因此后来业内研究人员提出了对原有PR计算公式进行温度修正的方法,称为CPR(Temperature Corrected PR)。如图1为某电站CPR和PR的计算结果对比,当PR和CPR以年为分析周期进行计算比较时,其实结果相差不大,仅1%左右,但是在冬季和夏季的各个月份,PR就会出现明显的偏高或偏低,但通过温度修正后,CPR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实际的运行情况。经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公开报导的关于对温度系数的修正方法至少有3种以上,其中重要的差异来源于电池片结温的计算以及不同的修正方法。

PR和CPR是电站评价的重要指标,国外也有其他机构采用了其他评价方法,如EPI(Energy Performance Index)和PPI(Power Performance Index),其计算方法和各自的用途也不尽相同。如不同气候地区的电站设计验证、投资决策和长期的发电性能比较,可使用CPR,电站发电性能的衰减情况可用EPI指标,运维前后短期的发电比较可用PPI指标,但不管是哪一种指标,理论发电量的计算至关重要,如是否需要采用温度修正,并考虑其他补偿因子等等。

图1 PR和CPR的比较(算例)

2.基于温度修正的CPR

下面基于参考文献中推荐的关于温度修正相关的内容进行解读,希望为行业内电站的性能评估提供一些指导。

CPR的计算公式参考式(1),即在原有的PR公式上除以Ktemp温度修正系数。

从相关文献查阅可知,其中PR温度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A)标准修正法【3】:

顾名思义,标准修正法是将温度条件修正到标准测试条件下的温度25 oC,修正后的PR也叫PRstc,其中修正系数为:

国内在2014年12月颁布的《光伏电站性能检测与质量评估技术规范》标准文件,文中关于PR的修正也是采用该方法,它对电池平均工作结温的计算是按照GB/T18210-2000(IEC61829-1995)的方法 ,即按照实测光伏组件的背板温度推算结温,此外,业内也有使用方阵平面所接收的辐射能量为权重的组件加权平均工作温度。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并不推荐将PR修正到25℃条件,虽然可以消除PR因季节性气候带来的温度影响,但是和实际值相比可能还会偏高,下文会有具体算例加以说明。

B)基于NOCT修正方法【3】:

IEC中规定NOCT的测试条件为光伏电池在辐照度 800W/m2、环境温度 20℃、风速1m/s 条件下的温度,NOCT模型主要是为了预测太阳能电池工作温度,该方法认为光伏电池的工作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与太阳辐射成线性关系,据此计算就得到光伏电池的实际工作温度,参考式(3)。

C)基于Sandia温度模型的SunPower温度修正方法【3-5】:

美国 Sandia 实验室,经过多年研究,得出了光伏组件背板温度与环境参数之间的通用关系式。根据美国 Sandia 实验室组件背板温度的相关结论,电池片结温用公式表示为【6】:

其中H为组件平面辐照度,Tm为组件背板的实测平均温度,ΔT为标准辐照度下背板温度与电池片温度的差值,这是一个由实验确定的经验系数,与组件类型及安装方式相关。在有些情况下如现场不能安装热电耦探头,那么组件的背板温度就没有办法进行测试,这时可以从环境温度来估算组件背板温度,其经验公式为:

其中,Ta为实测环境温度,WS为10米高度的实测风速,H为组件平面辐照度,a、b为由实验确定的经验系数,a描述了辐照度对组件温度的影响,b描述了风速对组件温度的减小作用,参考表2。

表2 Sandia 温度模型参数【6】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蒋桂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