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3年累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481起,罚款1.57亿元,超过“十二五”期间的总和

2018-03-14 08:59:38 中国环境报  点击量: 评论 (0)
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系统新设立3年来,累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481起,罚款总金额1 57亿元,案件数和罚款数年均分别增长38%和108%,超过十二五

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系统新设立3年来,累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481起,罚款总金额1.57亿元,案件数和罚款数年均分别增长38%和108%,超过“十二五”期间的罚款总和。
  近日,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公布的一组翔实数据表明,在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下,持续加大展环境执法力度,有力地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
  ■落实严惩重罚
  排污企业“有钱也不能任性”
  党的十九大对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执法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健全严惩重罚制度,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这一要求让基层环境执法工作“提神振气”。
  新《环境保护法》也为环境执法装上“钢牙利齿”。记者获悉,截至2017年底,海南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案件54宗,罚款2299万元。查封、扣押的案件42件,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的案件16件,移送公安机关实施行政拘留66件。
  据介绍,海南环境执法除了集中查处具有地方产业特色和典型代表意义的环境违法案件外,还持续开展异地执法、冬春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行动、砖瓦行业环保专项行动、纳污坑塘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等,向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亮剑”,形成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
  “当环境违法成本高到无法承受,企业必须要守法;当环保投入的成本超过了利润,企业就会被倒逼着转型。这就是利用环境监管的外力,倒逼落后产能的淘汰和对环境违法企业的重新洗牌。”海南省生态环保厅厅长邓小刚表示。
  对于排污企业来说,这也意味着履行污染治理责任“有钱也不能任性”,如果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严格落实环境治理要求,实现绿色发展。
  海南直面现实问题。2月8日召开的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明确“强化末端治理”:2018年将加大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的力度,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垃圾焚烧发电、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绿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检查、危险废物处置等方面专项行动,作为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标志性工程。
  严惩重罚的新要求下,如何加强对违法企业的震慑力?记者从海南省生态环境监察总队获悉,将全面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行动,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零容忍,对手续不全且难以通过改造达标的,坚决关停,决不手软。
  “重点是对群众反映强烈、屡查屡犯等违法问题挂牌督办,持续保持环境执法高压态势。”海南省生态环境监察总队队长叶红春说。
  ■开启督政模式
  念好环境监管“紧箍咒”
  环境监管的高压态势,更体现在将工作重心从“执法兜底”转移到“决策部署”,全面开启督政模式,强化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督查。
  2017年来,海南对万宁市污水处理厂“两低”、文昌宏绿松香厂环境监测数据质疑等20个环境突出问题开展专项环保督查,有力促进市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履行环保职责。牵头组织全省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督查,组成6个督查组对18个市县和洋浦开发区开展全面督查。
  截至目前,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已对三亚、东方、澄迈、昌江、儋州、三沙、洋浦经济开发区等7个市、县(区)开展环境保护综合督查工作,以清单形式向市县政府反馈督查发现的212个环境问题,要求限期整改,从而全面把握被督查市、县(区)环境保护管理现状,督促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履行环保职责。
  虽然各类环保督查的时间、地点、与会人员身份各不相同,但其实质都一样——都是督政,都是对市县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难点问题做出梳理,指出“通病”和“疑难杂症”,开出治疗“药方”。
  “以前的环保工作多是从细枝末节入手,监督企业排放是否达标,即‘督企’。监督企业必不可少,但‘督政’也同样重要。”海南省生态环保厅副厅长毛东利表示,通过督促地方政府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的落实,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毛东利认为,从“督企”到“督政”,给地方政府带来强烈的危机意识,有效推动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履行环保职责,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推进。同时,有利于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为厘清责任、强化追责,截至目前,海南已出台并实施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环境保护督察、党委政府及其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责清单等实施细则,逐步构建权责一致、党政同责、各担其责、依法问责、终身追责的责任体系。
  ■提高环保门槛
  清理整顿4372个环境违法违规建设项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由过去的“盼温饱、求生存”转变为“盼环保、求生态”,对清新空气、清澈水体、清洁土壤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良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公众的普遍民生需求。
  在时代发展新背景下,海南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如何适应这种趋势性变化?
  邓小刚认为,要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加快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构建“生态保护红线是空间管控基础、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准入把关、排污许可是企业运行守法依据、执法监察是监督兜底”的环境管理基本框架,打出相互配合的“组合拳”。
  充分发挥环评“过滤器”的作用,严格环境准入制度,是海南加快推进管理转型升级的法宝。据了解,海南坚决执行产业政策,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连续否决56个不符合产业政策、选址不符合规划、违反生态红线保护管理规定、环保措施不可行的项目。同时,完成4372个环境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的清理整顿工作。
  如何通过严格环境准入推动实现环境保护新目标?记者从省生态环保厅获悉,海南将以规划环评为抓手,强化区域开发环境保护,实现省级园区规划环评的全覆盖。高标准建设园区环境基础设施,并严格实施项目环评与规划环评联动,提高节能环保准入门槛,推动区域开发转型升级。
  提高环保门槛、严格环境准入,让海南山长青、水长蓝。近日召开的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2018年海南将继续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大环境监管执法和生态系统保护力度,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任我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