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行业趋势分析之十:从治标到治本 行业发展未来或被颠覆

2018-05-17 10:57:56 环保创业邦   点击量: 评论 (0)
节能环保行业的第十个趋势,就是“从治标到治本”。未来整个行业的发展也将围绕“标”和“本”展开。

节能环保行业的第十个趋势,就是“从治标到治本”。未来整个行业的发展也将围绕“标”和“本”展开。

“治标”,就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本”,才是未来整个行业发展的方向。环境问题治理的最佳方式,应该是不产生污染。不妨思考一个问题,在零污染或低污染、零能耗或低能耗的社会中,节能环保行业将发生哪些变化?企业的发展战略又该如何构建?可以说,这是整个行业发展的终极命题,代表了未来社会发展的形态。

以固废行业和大气治理行业为例,我来说明治标、治本与节能环保行业发展之间的关联性。

首先来看固废行业,具体以垃圾焚烧发电为例。垃圾焚烧发电是典型的投资驱动产业,其产业链是广为人知的投建运模式。目前,一座座垃圾焚烧发电厂所做的事情就是“治标”——处理掉人们生活产生的垃圾。其中,无害化处理是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宗旨。

我们不妨把产业链拉长一点看,环卫也是这条产业链上的一环,那么整个产业链就应该是收集、转运、处理3大环节。收集和转运的主要目的是将人们产生的垃圾集中起来以便高效处理,但这个环节是不增值的,所以在这个环节通常呼吁大家将垃圾分类,因为扔进垃圾箱里的并不都是垃圾,如废旧的塑料瓶、玻璃、纸屑等都是可以重复利用的资源,一股脑儿地烧了也是一种资源浪费。由此又产生了一个和垃圾有关的概念,即“资源化”,就是把垃圾按有用和无用区分开,有用的垃圾进入资源循环环节,无用的垃圾进入垃圾焚烧环节。

仔细想想,我们扔掉的垃圾中有多少是有用的?餐厨垃圾可以炼油及堆肥,塑料瓶子可以做成再生纤维,废纸可以成为纸浆再生造纸……真正应该进入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垃圾并不多。按照这个逻辑,如果垃圾分类做好了,未来我们更需要的应该是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而不是垃圾焚烧产业,当然这取决于社会的进步、法律的完善和国民素质的提高。

但这并不是尽头。如果把产业链再次拉长,我们会发现,完整的产业链条应该是生产(垃圾)、收运、处理。无论是资源循环利用,还是垃圾焚烧发电,都是对生活垃圾的二次处理,本质上还是一个治标的过程。产业链真正的“本”,应该是生活垃圾产生的过程,也就是说,整个行业的“治本”思路应该是尽量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这才是产业链的源头。

我们把一个塑料瓶放入专门收集存储塑料瓶的垃圾桶内,也知晓这个瓶子将进入再生纤维制造厂,但我们是否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个瓶子本身是否应该存在?有媒体报道,2013~2015年的两年间,澳大利亚平面设计师艾琳-罗兹(ErinRhoads)产生的垃圾用一个小玻璃罐子就装下了;毕业于纽约大学环境科学专业、居住于纽约的LaurenSinger在4年的生活中仅仅产生了350克垃圾……他们把自己定义为“零垃圾”生活者。

我们倡导生活垃圾要减量化,而减量化的极致就是不产生垃圾,这才是“治本”。假如我们大多数人能够像“零垃圾”生活者那样,即便是做到他们的一半,如使用环保布袋、拒绝使用保鲜膜等,那么将有多少产业因此而发生改变甚至不复存在?社会又将发生多大变化?所以留给行业思考的问题是:需要多久才能对垃圾实现精细化分类?需要多久人们的生活理念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同样的道理,我们再来看大气治理行业。和垃圾焚烧发电一样,大气治理的产业链也是投建运模式。大气治理是整个节能环保行业细分领域里成熟度最高的。脱硫、脱硝、除尘、VOCs等细小板块的快速发展,让行业内的企业不断看到商机。

很明显,目前的大气治理企业都集中在处理工业企业产生的废气环节上,这只是治标。我们最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会产生废气?整个产业链的“本”,应该在于控制前端废气的产生,想方设法在前端利用更加科学的工艺、更加优质的原材料、更加科学的配方,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废气并在废气产生后,尽量循环利用废气中的有效成分,形成废气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最后才是无害化。

因此,未来拥有广阔前景的应该是高科技、重研发,并且能够将大气治理和节能有效结合,为工业企业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节能环保企业。这类企业与当前号称“环保管家”的企业是不一样的,不再是简单地向工业企业提供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方案,而是深入到工业企业的全链条,从源头减少废气产生。

举一个更为形象的例子,就是家用空气净化器。未来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如何?我们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这是一个不应该存在的行业,或者说仅在极少数特定背景下存在的小微行业。当蓝天白云重新回归,家用空气净化器这个行业自然就会消亡,“京60”其实已经为家用空气净化器企业敲响了警钟。

其实,还有很多细分行业可以按照治标和治本的思路来探索未来的发展方向。总体而言,节能环保行业的“本”在于生产环节,在于控制污染的产生,在于能源结构的调整。解决整个节能环保行业本质性的问题还要经历一个量变到质变的漫长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力量不断叠加积累,建议规模领先、技术领先的节能环保企业不妨尽快投入力量研究行业本质性问题的解决方案,或许这是颠覆行业的最好机会。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任我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