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在信息化进程中完善

2014-11-03 16:44:30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突发公共事件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尤其是2008年的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对提高应急能力提出了非常迫切的需求,亟需有一个平台体系来提升应急能力。2012年4月21日,第三届中国应急管理信息
突发公共事件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尤其是2008年的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大地震,对提高应急能力提出了非常迫切的需求,亟需有一个平台体系来提升应急能力。2012年4月21日,第三届中国应急管理信息化高峰论坛在贵阳举办,论坛上,发布了我国当时已建设完成的8个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和19个国家空中紧急运输服务基地,预示着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完成了初步建成。
时任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的陈建安在论坛上表示:自2005年国务院发布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来,中国应急管理工作已有重大进展,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初步建成。当前,中国应急管理体系基本形成、突发事件防范水平不断提高、应急救援保障能力不断加强、全社会公共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大量借助了信息化手段,随着其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对于提高国家的应急能力有了很大的帮助,中国的救灾也将打开新的局面。 
体系雏形显现
应急平台的研究最早于2004年在清华大学等单位开展;2005年第二届中国电子政务论坛对应急平台的建设进行了交流,2006年全国应急管理大会上,清华大学介绍了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的总体方案;2006年底,在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的组织下“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项目”和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2006-2008)”正式启动。前者主要进行建设项目的实施,后者提供设计方案、标准规范、软件系统和数据库等关键技术支撑,以及10个部门应急平台和10个省级应急平台技术研发与示范。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已经逐步建立起服务于各自部门的应急指挥或应急信息系统,在防御重大灾害和事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面实施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创造了一定条件。在实际工作中,应急平台建设发展仍不平衡,应用功能不够完善,信息资源和平台系统尚未有效整合。2007年6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对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总体框架内容和建设任务分工等提出要求,明确了建设的实施思路,按照统筹规划、分级实施;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注重内容、讲求实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原则进行建设。
逐步建设起来的国家应急平台体系是一个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遥测技术、电视会议系统等软硬件结合的应急保障技术平台。该平台服务于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建立,实现应急信息资源的多网整合。重点包括危险隐患源探测监测与精确定位技术,多尺度动态准确预测与快速预警技术,基于风险分析的优化决策与救援处置技术。同时,包括各类应急平台信息互通与安全技术,数据共享与联动响应等技术。
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包括国务院应急平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5个计划单列市应急平台,20个有应急职能的部门应急平台和100个部门值班系统。国家应急平台体系以国务院应急平台为中心,以省级和部门应急平台为节点,具有上下贯通、左右衔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互有侧重、互为支撑、安全畅通的特点和优势。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开创了我国公共安全与防灾减灾政府管理系统,形成了从国家到地方的应急管理指挥体系。
信息化推进建设
在具体的应急处置上,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具有五个方面的重要作用:防范事件风险、缩短决策时间、综合协调应急资源、优化调度救援力量、增强应对科学性。应进一步依托国家应急平台体系的优势和功能,满足未来地震灾区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需要。从而实现地震灾害应急处置中的六大功能: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综合研判、辅助决策、指挥调度。
面对近些年频发的地震灾害,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中心某副教授就建议,通过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助力地震应急决策,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可以实现地震灾害应急决策支持内容和方式的技术跨越,突破自动化、智能化应急管理的技术障碍。二是可以在地震灾害次生衍生事件综合预测预警、多级多方协同会商与态势推演等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创新与突破。三是可以在地震灾害事件链、预案链综合预测预警和多方协同等方面,发挥特色作用。四是可以为灾区政府应急指挥与快速决策提供技术服务,成为日常值守应急工作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信息化领域中,要想持续保持先进水平,就需要不断完善自身,国家应急平台体系事关重大,更应该如此。
据悉,在“十二五”期间,中国始终持续推进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和预警体系建设,积极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推进面向基层、面向现场、面向企业的应急平台和预警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国家应急体系;完善指挥协调和情报信息共享机制,健全建设标准规范,加强互联互通,确保信息共享,指挥统一高效;完善各类突发事件监测预警系统,扩大监测覆盖面,提高预警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强化国家重要基础设施和保护目标的监测监控;建立完善有线与无线、固定与机动、公众通信网与政府专网相结合的应急通信保障体系,强化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立和完善灾害预警信息社会发布体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及时准确地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和社会稳定引导信息。
有了更多的信息化手段的支持,国家应急平台体系也将在未来的救灾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以将灾难损失程度降低到最低。(廖生珏)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叶雨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