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号文:巨变前夜

2018-09-28 15:06:53 《南方能源观察》 文华维  点击量: 评论 (0)
地方政府一旦被调动起来,就成为打破电力行业原有利益格局的主要力量。

中央政府的角色早已顺势变化。地方政府与被改革对象数次僵持不下,中央部委或者相关司局扮演的角色则是居中裁决。地方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负责人络绎不绝地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有关司局汇报工作。企业亦常常来去反映问题,包括电网企业,同样如此。

中央主管部门居中裁决最致命的例子是售电公司开票为题。

电力改革启动不久后,重庆市关于“电网负责结算”是否等同于“电网负责开票”的问题,相关方发生了争议。双方争执不下,重庆市发改委提请国家发改委协调仲裁。

2016年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题为“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重庆市售电侧改革试点工作有关问题的复函”的文件,对于电费结算方式的答复是:

“请重庆市与电网企业进一步沟通协商,在确保交易电费资金安全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类型的售电公司,采取分类处理的方式妥善解决电费结算和发票开具问题。即电网企业的售电公司,可向其供电的用户收费并开具电费发票;拥有配电网运营权的售电公司,可向其供电的用户收费并开具电费发票;独立售电公司,保持电网企业向用户收费并开具发票的方式不变。”

售电公司开票的问题一锤定音,售电侧改革接着推进。有趣的是,如今的独立售电公司转变了立场:“现在让给我开票,我都不要了,电费回收风险太高了。”

无论持何种立场,都应看到。过去数十年间,地方的诉求改写了电力行业原本固化的格局。对比上一轮改革其执行主体实为中央层面的电监会,在打破省间壁垒的诉求下,建立区域电力市场成为最

主要的任务,地方政府的部分权力也成为被改革的对象。中央的

主管部门同时与地方政府、电网企业和发电企业角力,多数时候力不从心。因此,即便改革试点的选定是由电监会领导层亲自选定,副部级官员亲自推动,司局级官员执行,依然难逃停滞的结果。

电力行业的央地关系在过去数十年间多次调整,数次改革的成效

亦有直接反映。第三轮电改也不例外。京津冀区域市场的起伏与跌宕是本轮改革的一个生动案例。

本轮电改酝酿期间,要不要建立区域市场已是最大的争论。最后

见诸于公众的方案对其的描述文字,对区域市场留了一个口子。这一口子可视为没有共识的共识。

对于区域市场,华北能监局提出的建议是在华北区域中的京津唐

电网范围建设统一的现货市场。现货市场十分符合国家能源局对真正的电力市场的理解和期待。

国家能源局坚持选定京津冀作为其主导的区域电力市场建设试

点,但地方参与意向不高,重要市场主体抵触。中央层面的设计与来自其他部委的支持屈指可数。

唯一的利好因素是大的政治环境。京津冀地区一体化是国家战略。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个重大的国家战略。已经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包括了公共服务一体化、交通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等。

在这一国家政策之下,国家能源局认为可通过建设统的电力市场,实现京津冀电力一体化发展,带动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

此外京津冀市场与大家所普遍定义的省级市场和区域市场都不一致,更像是跨省组成的但关系如省级市场紧密的独特地域。有人说它更像一个省级市场,也有人说它符合区域市场的特征。国家能源局希望以京津冀模式实际上避开由来已久的区域市场和省级市场的争论。

京津冀交易机构是建设京津冀市场的核心,这也成为中央主管部于本轮改革亲自督战的首个区域交易机构。

拟定的这份方案有诸多突破之处。建议的分配比例为:京津冀三省(市)政府推荐的企业各持京津冀电力交易机构股份的10%,电网企业合计持股占比25%,其他发电企业合计持股占比25%(纳入三家以上企业),用户与售电企业合计持股占比15%(纳入三家以上企业),第三方机构5%。

电网企业对成立京津冀电力交易机构持有异议。其认为再组建一家京津冀电力交易机构,一是造成了重复建设已经组建的北京交易中心和有关省交易机构完全可以支撑京津冀地区中长期电力交易的开展。目前,京津冀已有的发电企业和准入电力用户均已在两级交易机构完成注册,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已经组织了多次跨省区交易。二是可操作性差。京津冀交易机构与中国行政管理体制(国家、省两级政府)、电网生产组织方式(国家、省两级电网)不衔接,多一层区域交易机构,将造成交易组织与安全校核调度执行关口计量、交易结算等都无法衔接,难以操作落实,也给电网安全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和市场交易秩序的混乱,无法保证有效运行。三是资源配置潜力有限。京津冀电网内部发电结构同质化和成本趋同特征明显,本省的资源配置严重依赖区外电,从区外受电比例在50%左右,资源配置潜力有限,通过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组织更大范围的省间电力交易,能够更有利于实现可靠供电、清洁能源消纳雾霾治理等预期目标。四是投入大,见效慢,将大大阻碍京津冀地区市场交易的进程。

相关电网企业认为,北京交易中心和有关省电力交易中心目前已经完全具备开展京津冀地区各类电力交易的条件,并且具有见效快、不额外增加成本、资源配置范围广、服务市场主体功能强等优势。

这一意见通过多个渠道报送至多个相关部委的主要负责人。2016年10月份开始,北京交易中心主导了京津冀电力交易,或将直接取代京津冀区域电力市场。

此后出台的河北省和天津市电力体制改革试点方案提出,由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加挂京津冀电力交易中心牌子。

关于此事,地方政府与电网企业达成了一致意见,而试点方案的公开亦表明相关部委默认这一安排。

至此,备受各方掣肘的区域电力市场试点近乎启动无望。

与区域层面的束缚和掣肘不同,省级政府主导的电力市场建设却屡屡突破。刘刚说:“还是放手让各地去干而不是捆着它的手脚发挥备地的积极性,调动各地的创造性,鼓励多模式探索哪里有好的模式,其他地方就可以复制。”

除西藏以外,所有省份都开展了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其中,21个省(区、市)开展了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了售电侧改革试点,3个省(区)开展了可再生能源就近消纳试点.

最活跃的售电侧改革试点省份是广东。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蒋桂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