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应用:国防技术的民用之路

2013-10-11 10:03:33 中国网  点击量: 评论 (0)
作为军民两用的重要信息化基础设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集技术、知识、信息等生产要素于一身,不仅在军队信息化建设中发挥巨大推动作用,更在服务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上取得了双重效益。其推广应用的拓展,是我

统出现之前,为了统一内部时钟,我国电力系统不得不通过美国GPS民用频道向电力系统的电力自动化设备、微机监控系统、安全自动保护设备、故障及事件记录等提供授时信号,这使我国电力安全和国家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独立自主的信息化利器

如今,用北斗手持终端标定界碑坐标,收集界碑参数,是边防官兵巡逻中的任务之一。在边防哨所的信息化监控室里,北斗导航等边防执勤信息系统也已广泛应用到我国边境的一线管控之中。

1985年,我国科学家开始研制中国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并以一个我国传统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北斗”命名。由此,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拉开序幕。

1985年10月,在一次由中国科学院和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联合召开的会议上,我国著名电子学专家、“863计划”倡导者之一陈芳允院士介绍了利用地球同步卫星进行定位和通信,解决快速定位与通信问题的设想。这一理论后被归纳为“双星定位”,成为日后北斗计划的奠基理论。

1994年,北斗系统前期论证工作基本完成并正式立项,同时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2003年建成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北斗一号),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第二步,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二号),2012年左右形成覆盖亚太大部分地区的服务能力。第三步,2020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

2012年12月28日,北斗二号系统正式开通运行,服务区域覆盖亚太地区。相对于GPS系统,北斗目前具备的服务能力与之基本相当,定位精度平面10米、高程10米,测速精度0.2米每秒。伴随我国军队的导航和授时方式逐步由GPS向北斗转换,北斗系统的战略意义被认定为与“两弹一星”相当。

与其他系统的应用功能相比,北斗一个最具特色的优势是它的短报文通信功能。也就是说,使用GPS可以确定自己的位置,但不能把自己的信息传达出去,而北斗系统通过独有的短信功能,可以向有关方面传达信息。“比如在战争中,通过这一功能,我们不仅知道自己的位置,还能向友邻和上级报告我们的位置和时间校准等数值。用我们测绘的语言来讲,就是时间基准和空间基准的问题,这对作战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解放军总参测绘部门人员介绍说。


民用开发不断取得新进展

今年年初,交通运输部下发通知,要求天津、河北、江苏、安徽等9省(区、市)作为示范省份,对辖区内大客车、旅游包车和危险品运输车辆安装北斗车载终端。这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专项启动的第一个民用示范工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廖生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