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安全检测指标
   锂离子电池生产出来后,在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还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测,以尽量保证电池的安全性,降低安全隐患。  1、挤压测试:将   
                        
                            			      锂离子电池生产出来后,在到达消费者手中之前,还需要进行一系列检测,以尽量保证电池的安全性,降低安全隐患。
                                1、挤压测试:将充满电的电池放在一个平面上,由油压缸施与13±1KN的挤压力,由直径为32mm的钢棒平面挤压电池,一旦挤压压力到达最大停止挤压,电池不起火,不爆炸即可。
2、撞击测试:电池充满电后,放置在一个平面上,将直径15.8mm的钢柱垂直置于电池中心,将重量9.1kg的重物从610mm的高度自由落到电池上方的钢柱上。电池不起火、不爆炸即可。
3、过充测试:将电池用1C充满电,按照3C过充10V进行过充试验,当电池过充时电压上升到一定电压时稳定一段时间,接近一定时间时电池电压快速上升,当上升至一定限度时,电池高帽拉断,电压跌至0V,电池没有起火、爆炸即可。
4、短路测试:将电池充满电后用电阻不大于50mΩ的导线将电池正负极短路,测试电池的表面温度变化,电池表面最高温度为140℃,电池盖帽拉开,电池不起火、不爆炸。
5、针刺测试:将充满电的电池放在一个平面上,用直径3mm的钢针沿径向将电池刺穿。测试电池不起火、不爆炸即可。
6、温度循环测试:锂离子电池温度循环试验是用来模拟锂离子电池在运输或贮存过程中,反复暴露在低温和高温环境下,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试验是利用迅速和极端的温度变化进行的。试验后样品应不起火、不爆炸、不漏液。

责任编辑:售电衡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新基建助推 数据中心建设将迎爆发期2020-06-16数据中心,能源互联网,电力新基建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下看电网企业数据变现之路2019-11-12泛在电力物联网
-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典型实践案例2019-10-15泛在电力物联网案例
- 
                                		
                                        权威发布 | 新能源汽车产业顶层设计落地:鼓励“光储充放”,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2020-11-03新能源,汽车,产业,设计
- 
                                		
                                        中国自主研制的“人造太阳”重力支撑设备正式启运2020-09-14核聚变,ITER,核电
- 
                                		
                                        能源革命和电改政策红利将长期助力储能行业发展
- 
                                		
                                        探索 | 既耗能又可供能的数据中心 打造融合型综合能源系统2020-06-16综合能源服务,新能源消纳,能源互联网
- 
                                		
                                        5G新基建助力智能电网发展2020-06-125G,智能电网,配电网
- 
                                		
                                        从智能电网到智能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