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当益壮还是晚节不保,锂电之父的两篇争议性文章

2018-05-17 20:34:45 科学网  点击量: 评论 (0)
其实早在三月欧洲的某次报告上,Braga就展示了她清奇的研究成果。这两位教授研究的固态电池,随着充放电过程的进行,电池的容量不但不会衰减,还会不断的增加。充放电300多圈后,电池的容量由一开始的100mAh g增加到将近600mAh g。

几周前锂电圈都在热议一篇“锂电之父” John B. Goodenough和来自葡萄牙的Maria Helena Braga教授联合通讯发表的一篇JACS论文。

其实早在三月欧洲的某次报告上,Braga就展示了她清奇的研究成果。这两位教授研究的固态电池,随着充放电过程的进行,电池的容量不但不会衰减,还会不断的增加。充放电300多圈后,电池的容量由一开始的100mAh/g增加到将近600mAh/g。

640.webp.jpg

这样的结果意味着什么呢?也就是如果这个电池装在了iphone手机里,过了几年之后,你不需要去苹果店排队换电池。因为这个时候电池的容量已经变成了刚买的很多倍。

有人可能会问,几年之后充放电肯定不止300圈了吧,说不定300圈之后材料就不行了?那你可能想错了,这篇文章里面还有后续的实验,告诉你这种材料设计循环23000圈也没毛病,电池容量只会越来越高。

640.webp (1).jpg

也就是这样辣眼睛的结果,带来了大家两极分化的评论。

一方面很明显,这样的发现发在JACS上面可能都屈才了。这种要改变整个锂电领域的重大发现,得个炸药奖可能也不过分。

另外一方面就是一致的觉得太搞笑了。很明显这样的电池电极发生了大量的副反应,很可能有很多潜在的问题和不合理的现象只是没有写出来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John B. Goodenough和Maria Helena Braga 这两位教授去年也发表了一篇饱受争议的文章在能源材料权威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

在那篇文章里,他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Li-S电池,区别于传统的电池,这种电池中的Li和S并没有发生传统的2Li+S=Li2S的化学反应,充放电之后S单质。也就是说这篇文章似乎要颠覆电池的基本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中的化学能转化产生电能。而文章中对于电池原理的描述如下图所示:

640.webp (2).jpg

下面问题来了,若干年后如果这两项发明如果得了诺贝尔奖,我们的“锂电之父”如今年事已高有可能那个时候已经不在这个世界。可是这位后起之秀Maria Helena Braga 她是应该以去年这篇EES而得诺贝尔奖呢还是以今年的这篇JACS而的诺贝尔奖呢?

当然科学研究中的这种争议从来都是争锋相对的。当初EES这篇文章出来时,世界各地的课题组纷纷投稿质疑文章的内容。这显然也触及到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很多这样的质疑文章也直接被拒稿。这到底是材料领域又一项“准晶”式的发现,还是只是笑话。只能让时间来判断了。

不过这种极具话题和争议性的文章在电池圈也并不稀奇。有人开玩笑说,每过两个月都会有人站出来说自己解决了锂电的某个重大问题。然后你只需要再等两个月,又会有另一批人跳出来说我们再次研究了该问题,这回真正的解决了这个重大问题。

具有巨大潜力的有很多经费的领域同样也会带来很大的泡沫,金融,投资领域是这样。科研也没有什么不同。作为一个科研者,在埋头做好数据发表好文章之余,回头看看科研的小社会和外界大社会共通的普适规律,说不定会有一些新的启发。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继电保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