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团取暖还是各取所需 新能源合资潮来袭

2017-10-13 13:46:00 ZOL中关村在线   点击量: 评论 (0)
宝马与长城就在华制造MINI车型的事宜正在协商合作,很有可能又一家新能源合资企业要面世了。为什么说是新能源合资企业,首先,中国已经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限制外商投资进入汽车整车制造领
      宝马与长城就在华制造MINI车型的事宜正在协商合作,很有可能又一家新能源合资企业要面世了。为什么说是新能源合资企业,首先,中国已经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限制外商投资进入汽车整车制造领域。第二,宝马此前发布了新能源计划,到2025年,宝马集团将提供25款电动车型,其中12款为纯电动车型。在召开的法兰克福车展,大家看到首款MINI电动车型的概念车,量产车型将于2019年发布,所以我们即将看到宝马与长城在华的又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的诞生。
 
  关于新能源合资的事情,我们在近两年陆陆续续的看到了一些消息。我们知道中国已经跃居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6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3%至50.7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同比增长65.1%至40.9万辆,位列世界第一。
 
  从今年年初到现在已经有不少家新形式的新能源合资车企成立。就如此之快的新能源合资企业成立到底是因为什么?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
 
  “双积分”政策、各国禁燃油车时间表公布催生合资热潮
 
  2016年9月22日,工信部发布《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计划于2018年开始实施。双积分政策对车企平均油耗积分和新能源汽车积分均做出硬性要求。今年6月13日,国务院法制办发布了由工信部起草的第二轮征求意见稿。
 
  德国、法国、英国、挪威、荷兰等国纷纷发布了禁售燃油汽车的时间表,根据他们的计划,基本将在2025年至2040年前后实现禁售燃油汽车。中国也表示正在考虑这个时间表的制定。
 
  无论是国内的双积分政策还是国际禁售燃油车的消息,都很明显的让新能源车成为了主流趋势,各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拓展都高度重视。
 
  催生了哪些合资品牌
 
  戴姆勒与比亚迪
 
  早在2010年戴姆勒与比亚迪成立了腾势汽车,这两家合作也算是新能源汽车较早的合资品牌。在今年双方又各自出资5亿元,当我们看到腾势汽车在市场的销量表现并没有它的声量好。
 
  戴姆勒与北汽
 
  在戴姆勒与比亚迪后的又一个合资对象,北汽集团和戴姆勒集团在德国柏林签署了合资协议。双方将共同投资50亿元人民币,在北京奔驰建立纯电动车生产基地及动力电池工厂。双方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将奔驰国产,而戴姆勒也成为首个在华生产车用电池的豪华汽车品牌。
 
  大众和江淮
 
  大众和江淮是由总理牵线,两国元首共同见证,项目总投资达到50亿,双方同样以50:50的股比进行为期25年的合资计划。双方合作的新车并不会挂江淮和大众的LOGO,会采用全新的品牌。
 
  福特和众泰
 
  福特汽车和众泰汽车签署合资备忘录。双方将建立一家集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于一体,50:50股比的纯电动乘用车合资公司,并将采用自主品牌。
 
  雷诺-日产联盟和东风集团
 
  这两家合作宣布合资公司易捷特新能源汽车成立。基于雷诺-日产联盟的A级SUV平台,易捷特计划推出一款具备智能网联功能的全新电动汽车
 
  合资热潮成就了谁?
 
  在全球汽车市场中,中国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市场一直被各大车企看重,中国拥有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潜力。而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也是较早开始启动,并占据了很大的市场。2016年中国纯电动汽车的销售量达25.6879万辆,同比增长121%。在2017年的前七个月内,纯电动汽车产量达到22.3万辆,销量达到20.4万辆,分别增长了37.8%和33.6%。
 
  或在2040年禁售燃油车 中国将发相关规定
 
  另外在燃油车方面中国本土品牌无论是技术还是研发并没有达到能与国际大品牌品牌抗衡的地步,那我们就只能拿市场来换取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无论是技术储备和实际水平我国汽车企业还是无法抗衡。这时更多的国际品牌与中国本土品牌进行合资最怕走燃油车时代的路,只作为合资公司的加工厂,这样我们的新能源就很难有快速的发展空间。
 
  担心的事情说完了,那么合资就不能给中国本土品牌带来什么优势吗?
 
  中国政府一直在新能源行业中给予政策的扶持,从政府的补贴就可以看到中国下大力鼓励企业做好新能源汽车。但伴随着一些无良企业的骗补行为,我国将政策进行了修改,并推出了双积分政策。这也是鼓励汽车品牌做出良好的新能源产品的决策。
 
  合资企业的加入,在政策方面也应该对中国本土品牌有所顾及。让中国品牌掌握核心技术并具有主动权。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一定会有突破,无论是品牌名气还是产品优势,在中国政府的扶持下,会让中国本土企业面向国际市场。
 
  写在最后:其实说了这么多,对于新能源合资潮来说,我们要做好准备。本土品牌要取得优异的成绩一定要有自主研发实力,有了实力就有了话语权。与国际品牌的合资是可以让中国本土企业有所得,但一定不是仰仗他们,学会运用才能提升自己。最终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才能占据有利地位。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lix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