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变局,也谈兴义地方电网与南方电网之间的关系

2017-07-20 18:08:43 南方能源观察 罗晶 文华维  点击量: 评论 (0)
  2015年11月26日,贵州电网兴义供电局领导和主要部门负责人及各县局局长召开了一场涉及到公司生死存亡的研讨会。讨论会的主题是供电局将如何应对地方电网的竞争。  这场会议从下午三点开始,一直到正常下班
 
  2015年11月26日,贵州电网兴义供电局领导和主要部门负责人及各县局局长召开了一场涉及到公司“生死存亡”的研讨会。讨论会的主题是“供电局将如何应对地方电网的竞争”。
 
  这场会议从下午三点开始,一直到正常下班时间一个多小时以后才结束。每位参会者都被要求发言并点评,内容不得外传,因为“这次讨论的可是真刀实枪的问题”。
 
  此前十天,11月16日上午九点,省府贵阳,贵州电网公司在秋风凛冽中举行了贵州电力交易中心揭牌仪式。全国首批综合电改省份中,贵州率先进入了改革的实质阶段。
 
  在综合试点方案中,兴义市与贵阳贵安新区是被列为贵州省售电侧试点的两个地区。与贵安新区还停留在改革的最初设计阶段不同的是,兴义市试点是长期酝酿、地方与省里共同促成的成果。
 
  两日后,兴义市售电侧改革试点工作启动会上也进行了另一项仪式:兴义市电力集团与兴义市供电局签下解除代管体制的协议。
 
  “今天兴义市正式进入‘一城两网’竞争格局,”兴义市供电局一部门负责人在现场发了一条状态:“我再一次见证了历史时刻”。
 
  鲁布革冲击
 
  兴义市从不缺历史。
 
  在市长办公室,兴义市市长王天洋站起来,在墙上的贵州地图边缘指出了兴义的坐标。“要了解兴义,首先得知道咱们的地理和历史沿革。”他说。
 
  作为黔西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的首府,兴义市位于贵州与云南、广西的交界处,离云南不到半小时的车程,距贵州省省会贵阳360余公里。“三省通衢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兴义的发展不囿于地方。”王天洋说。
 
  坐落于兴义市界河上的鲁布革水电站被视为中国水电基本建设工程对外开放的“窗口”。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基础设施建设长期处于“投资大、工期长、见效慢”的被动局面,合同管理制度尚未被工程界采用,项目造价、工期和质量的量化及考核工作几乎为零。
 
  这一局面被“鲁布革”所打破。1984年4月,原水电部决定在鲁布革工程项目中试行向世界银行申请贷款。根据世行准则,接受贷款的主要工程部分必须通过国际招标。因此,鲁布革水电站成为了中国第一座国际公开招标的水电站。
 
  “曾有8个国家的专家在这里参与建设,世界第二大输电斜塔耸立在百丈悬崖,全部计算机程控的厂房深藏在大山腹中。”电厂工会主席在一次采访中介绍。
 
  中标方是来自日本的施工团队,不仅招标价格比标底低43%,而且最终比合同计划提前5个月完成了隧洞全线贯通。这让进展迟缓的中方团队第一次有了合同式管理的概念。
 
  1987年,时任副总理李鹏在全国施工工作会上提出,应在全国推广鲁布革经验。不久,《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题为“鲁布革冲击”的长篇通讯。直至今天,“鲁布革”在工程界和电力行业都具有沉甸甸的分量。
 
  “鲁布革诞生在兴义,我们兴义人有改革的历史和传统。”王市长说。
 
  小水电蕴育地方电网
 
  除了撕开一道计划经济的口子,鲁布革也为兴义埋下了地方电网的种子。
 
  为解决库区土地淹没及移民安置问题,鲁布革电站建成后以留存电的形式输送给地方。这部分电量占总量的5%,约1.2亿千瓦时,按月输送给兴义市。
 
  为了利用和管理这部分电量,兴义市人民政府1989年组建了地方电网管理机构——兴义市水电局供电所。
 
  此后,一系列小水电得到开发。1998年和2000年,位于兴义交界的南盘江天生桥一级和二级水电站先后建成,总装机共250万千瓦。这也是处于“西电东送”三大通道之首的重要水电站。此后,平班电站、大田河电站、白水河二级电站也陆续得到开发。小水电是兴义市形成地方电力体系的主力。
 
  火电方面,兴义所在的黔西南州是贵州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火电成本低廉。1988年,兴义发电厂建设了一台6000千瓦的火电机组,后陆续增建了5座单机容量500千瓦及以上火电厂、自备电厂和小电厂。
 
  90年代末,国家调整了能源政策,5万千瓦以下小机组被划在关停之列。兴义市火电迎来寒冬,次年,所有火电企业全被关停。
 
  为了避免小机组火电发展的限制,2003年,建设大型火电项目被提上了市政府日程。次年,贵州兴义电力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总投资100亿元、装机容量4台60万千瓦、年发电160亿千瓦时的兴义电厂开工。
 
  在这些电量基础上开拓的市场需求,以及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也奠定了地方电网的网架基础。
 
  兴义市边界的南盘江处于“西电东送”通道之首。80年代末,借着“西电东送”战略提出,黔西南州加速了电网建设。30年间,兴义周边先后建成了500千伏换流站2座及一批220千伏、110千伏等变电站。全州形成了国家属电网、地方电网、孤立电网联网运行的格局。
 
  时至今日,兴义市地方电力行业形成了兴义市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兴义市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顶效经济开发区顶效电力公司、兴义阳光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园区电网)、兴义市上乘发电有限公司(自备电厂)并存的局面。
 
  它们的经营内容包括鲁布革电站留存电、地方上网小水电、自备火电及贵州电网公司、云南电网公司电量趸售,并负责兴义境内河流与界河水能资源开发。
 
  在兴义市中心城区,兴义市供电局负责的供电面积达75.2平方公里。兴义城区以外其他区域的10千伏及以下的负荷全部由兴义市电力公司供电,供电面积为2858.13平方公里。
 
  这是一份2007年签订的营业区划分协议,意在“划区而治”。
 
  代管初的“蜜月期”
 
  依靠留存电量和日益壮大的地方电力装机,兴义市供电局成为了贵州电网公司88个县级供电局里唯一一个未曾实现直管的机构。
 
  “兴义市地方电网建设至今,已经安全运行了26年。” 王天洋市长在贵州省电力体制改革新闻通气会上说。
 
  王天洋介绍,1990年,作为地方政府管理留存电量的地方电网机构正式运行,“一城两网”的供电格局初步形成。
 
  在这一基础上,兴义市人民政府于1998年成立贵州南江水利集团,主要经营供电、小水电建设与运营、酒店等业务。
 
  2002年,厂网分开改革启动。南江集团公司拥有的电网资产剥离重组,成立兴义市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由贵州电网公司“代管”,即接受贵州电网的统一管理、规划,地方电力集团主要领导由贵州电网任命。
 
  实行“代管”初期,兴义市基本实现了电网统一规划和建设。贵州电网也展开了对当地网架、变电站以及农网的投资和改造。截至2012年底,贵州电网累计投入资金约3.98亿元,建成35千伏变电站5座,35千伏输电线路86.77千米,10千伏输电线路1397.5千米。
 
  兴义市政府方面承认,由贵州电网代管后,其实施农网改造,促进了兴义的网架建设,企业规范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理顺不了的代管关系
 
  到了代管后期,未能理顺管理关系所带来的问题开始困扰各方。
 
  2011年,发展改革委要求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并明确要求全面取消县级电网企业“代管”体制。
 
  在贵州,除了兴义,其他87个县市先后理顺了管理关系,纳入了贵州电网直管体系。
 
  兴义市供电局曾谈及:“由于各种原因,兴义市电力公司不能上划直管,‘代管’管理中的资产经营、安全生产、营销服务等难以履行到位。同时,由于‘代管’模式的局限性,很难同时兼顾地方政府快速发展经济与电网企业规范经营管理的要求。”
 
  面对偏差与困扰,各方曾有意理顺管理关系,一举结束有关于代管的一切龃龉。最好的机会出现在2005年。
 
  然而,取消“代管”的商讨卡在了可纳入直管的职工人数上。电网公司方面对地方电力公司提供的职工名单存疑,认为兴义电力集团突然间冒出了许多无法证明劳工关系的员工,“水分严重”。相关知情人士透露,在商谈期间,职工人数变化太大,“一下子多出一百人,过几天又多出两百人”。
 
  地方电力公司则认为,贵州电网只愿意接收上报的所有员工中的三分之一,并没有站在当地人的利益来考虑问题。
 
  “上千职工一下子并进来,这笔开支实在是太庞大了。央企归根结底是一个企业,需要考虑成本。”相关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最终,双方没有在职工人数上做出妥协。
 
  十年后,在回忆这场本可将地方电网完全带入另一个方向的拉锯战时,兴义市供电局和地方电网企业都认为那是最靠近理顺体制的机会,最后却错过了,因为对方“没有尊重游戏规则”。
 
  地方政府对错过直管则有着不同的理解。
 
  地方政府领导认为,兴义市地方电网最终没有直管,是因为兴义市本身的资源禀赋。“兴义市从管理鲁布革留存电量开始,就没有停止过对地方电力的建设,至今我们形成了贵州其他地方所没有的成熟电网体系。”他说。
 
  而兴义市政府正希望利用好这一优势,赢得电价的主动权,“别的地方做不到这一点,在兴义可以做到。”
 
  半路中断的升级改造
 
  错失理顺管理体制的机会后,兴义市地方电网开始了“代而不管”的状态。双方经营各自的营业区,相安无事。
 
  打破表面默契的是农网升级改造工程。代管期间,国家已经实施了两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
 
  兴义市政府表示,“代管”的2011年至2015年,全市“仅”获得3.21亿元的农网改造资金,未将农网升级改造和城网建设纳入其投资计划,导致兴义市的电网建设严重滞后,安全隐患严重。
 
  此外,市政府认为,未得到农网升级改造资金支持,还得自筹资金用于地方电网的维护建设,地方电力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代管”体制已明显不适应兴义市电力工业的快速增长,制约了地方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市主要领导也谈到了他们的顾虑:国家是以两大电网公司为贷款主体实施,市电力公司只能通过电网才能得到国家农网改造专项贷款,地方电力公司作为法人实体得不到中央农村电网改造专项资金,使得部分乡镇的农村电网改造和升级改造工作严重滞后。
 
  市调研报告写到,由于地方电网起步晚、家底薄、实力弱,在电网建设上“手长衣袖短”,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电网网架投入不足,导致电网载荷能力不强,安全性差。缺位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针对农网改造投入不足的说法,供电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解释,在第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时期,贵州电网投入了充足的资金。但在第二轮升级改造时,确实有所保留。
 
  “我们暂停了对兴义市农网改造的进一步投入,是因为我们注意到了地方电网独立的苗头。”
 
  对于“独立”的定义,他说,兴义供电局注意到,地方电网加大了对自身电厂、电网的投资,似乎是在试图建立独立的地方电网。
 
  而另一更有力的解释,则是基于国家政策的规定。
 
  2011年,国办发23号《关于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意见的通知》正式提出“深化农村电力体制改革”。文中谈到,要全面取消县级电网企业“代管体制”,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公平自愿原则,通过无偿划转、股份制改造等多种形式,建立有利于促进农村电力监控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位知情人士说,虽然农网改造在贵州实行“一省一贷”,贷款主体是贵州电网,但是国务院文件也规定,没有理顺管理关系的县级供电企业是不能承担贷款主体的。就算上报了贷款项目,也不会得到批准。
 
  “虽然是代管,但这好比是一场没有名分的婚姻关系。”他说。
 
  省政府也注意到了这一纠结。
 
  2015年5月初,贵州省能源局局长张应伟曾来到兴义市调研“十三五”农网升级改造工程建设。
 
  张应伟说,国家2015年农网改造工程投资计划已经下达,贵州电网公司和兴义市电力公司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克服管理体制和资金拨付渠道不畅的困难,将项目纳入全省统一调度监管。”
 
  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项目由贵州电网公司和兴义供电局负责。兴义市要把在“十三五”期间农村电网升级改造的需求和建设项目按照统一的要求完成相关资料收集和汇总并上报到兴义供电局,再由兴义供电局汇总全州资料上报省电网公司纳入全省“十三五”农村电网升级改造计划。
 
  投资计划则由兴义市电力公司具体实施。省政府要求,国家补助资金291万元由贵州省电网公司拨付兴义市电力公司,银行贷款资金1165万元由兴义市电力公司承贷承还。
 
  地方政府明确表示,农网升级改造中的问题,是地方政府下决心解除代管体制的原因之一。
 
  一场事先张扬的独立
 
  地方电网“独立的苗头”逐渐显现,很大程度源于其庞大的自备电厂规划。
 
  高耗能企业的生产成本主要集中在用电开支,因此在煤炭资源丰富、政策允许的地区,自备电厂几乎成为高耗能企业的标配。根据2014年数据,企业自备电厂用电量约占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的8%到10%。
 
  然而,在高耗能产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江南煤海”贵州,自备电厂似乎微不足道。
 
  “贵州的自备电厂非常少,用电量只占到全省的1%左右。”贵州电力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并且它们大部分是瓦斯发电或者煤矸石发电,是值得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方式。”
 
  但是,国家能源局贵州监管办的官员和贵州电力行业协会负责人均向记者表示,贵州正在出现一种以特殊形式存在的自备电厂,它为工业园区服务,而非企业内部,且规划的装机容量非常大。
 
  这些定义不那么明朗的自备电厂,就在兴义市。
 
  2012年5月,黔西南州发改委原则上同意了兴义市的煤电铝一体化规划。内容如下:
 
  同意建设的内容和规模包括:10台装机为350MW的自备电厂,分别是郑鲁万工业园区的4台350MW自备电厂、清水河工业园区的4台350MW自备电厂和威舍工业区2台350MW自备电厂。
 
  建设66万吨/年铝板带材及配套66万吨/年电解铝生产车间,建设84万吨/年高端铝合金产品及配套84万吨/年电解铝生产车间等。
 
  市政府认为,以此为标志的“煤电一体化”工业园的进一步加快发展,有利于各种生产要素向园区汇聚。这符合省政府的“四个一体化”战略,也能为黔西南州提供安全可靠的电能保障。
 
  “一体化”战略与自备电厂
 
  在经济下行、高耗能产品需求疲软的今天,兴义自备电厂能得到顺利建设,与贵州制定的“工业强省”、“四个一体化”等经济战略密不可分。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近些年,建设自备电厂渐渐成为高耗能企业在市场中生存的重要手段。是否配置自备电厂,直接关系到高耗能企业能否降低成本、实现盈利。
 
  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是一个显著的例子。中铝贵州公司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中铝贵州已连续亏损数年,政府一方面不允许贵铝建设自备电厂,另一方面要求不得减产、停产,但采取“其他方式”帮扶贵铝,现在已经进入发电、电网和用电企业都亏损的怪圈。而中铝包头分公司80%的电量来自自身自备电厂,产品具有竞争力,是中铝旗下的盈利中心。
 
  兴义市自备电厂,从规划之初已“根正苗红”,希望通过自备电厂形成电价低洼,吸引高耗能企业入驻。
 
  兴义市政府希望,依托广西自治区百色市氧化铝资源及市交通区位优势,利用现有及市场配置的煤炭资源,建设煤电铝一体化资源深加工基地。
 
  2012年1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贵州上下犹如掌握了尚方宝剑。此份被统称为“二号文”的文件将贵州定位为全国重要能源基地和资源深加工基地。
 
  在该文基础上,贵州省制定了《关于加快“四个一体化”产业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意见发出后,黔西南州也在同年8月20日发布了《黔西南州加快“四个一体化”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在这一战略中,建设自备电厂、降低电价成为关键环节。
 
  有了地方电网基础,这一工作方案环环相扣。首先,推动“存量”产能一体化发展。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通过建设地方电网、自备电厂、热电联产动力车间、余热发电机组等方式,提升配套发展能力。其次,加快园区电网和自备电厂建设。以全省唯一保留的兴义阳光集团——兴义地方电力公司为载体,加快园区电网和自备电厂建设。第三,黔西南全州新增电源点全部上园区电网,园区电网直接向规划区用电户供电。
 
  除此外,还要扩大园区电网供电范围和力度,加大园区电网建设,推动向“存量”产能供电,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清水河自备电厂属于工业园区一体化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电厂都有省里的批复文件,而且是贵州省的重点工程。”自备电厂方面负责人告诉记者。
 
  清水河工业园提供的资料也显示,2014年8月,清水河工业园热电联产动力车间被列为领导重点帮扶联系项目。
 
  除了“降电价”、实现“一体化”,这些自备电厂规划更为日后兴义地方电网走向独立积聚了更多的能量。
 
  从自备电厂到“垂直化”
 
  日益成熟的厂网垂直一体化的地方电力系统让相关方面茫然。
 
  2002年,上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实现了厂网分离,组建了两大电网公司和五大发电集团。2015年3月开始的新一轮电改以售电侧放开为改革重点。
 
  兴义的电力发展规划显然力图打造从发电、输电、配电一直到售电的完整产业链。
 
  在清水河园区内,除了自备电厂,变电站建设也在加速,一个220千伏变电站即将建成。
 
  目前兴义市共有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变电站13座,35千伏变电站14座,共有22万供电用户,地方电力公司占兴义市全社会全年全部用电量的39.6%。
 
  并且,随着地方电网加快建设速度,供电区域不断扩大,此前划定的供电营业区界线将被打破,兴义供电局原负责的城区供电将面临挑战。
 
  与贵州电网投资项目的层层审批和规范操作不同,地方电力公司电网建设速度快,运作机制相对灵活。
 
  兴义供电局方面称,从规划到建成投运,兴义市地方电力公司新建110千伏变电站一般需要10个月,新建220千伏一般需要1年,管理机制较为灵活,对电网资源需求能够快速响应,提前介入,更高效率地响应用电大客户和政府工程的问题。
 
  这让地方电网扩张的趋势愈演愈烈。
 
  垂直一体化的扩展引发相关方面担忧,当地电力人士认为,由政府主导的阳光集团,同时控制电源、电网及售电,是重回上一轮电改所要破除的发输配供垂直一体化的高度垄断。
 
  对此,兴义方面回应说:“现有的兴义市地方电力体系中,自备电厂、小水电、电力投资公司及输电公司均是按法人治理结构组建的独立公司,符合电力体制‘产网分开’的改革要求”。而且,还会“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打破垄断经营,建立起完善的电力市场交易体制。
 
  “中发9号文的精神是‘管住中间,放开两头’,但是在兴义方面的做法非但没有‘放开两头',反而集中了。”了解实情的电力专家评价说。
 
  另一位知情人士介绍:“在接下来的3-5年,阳光集团还要建约两百万千瓦装机容量的发电机组,以及22万千伏的输电网。”
 
  兴义市地方电网原先的服务范围仅限于市里划定的营业区,现在按照规划将会延伸到全州,特别是工业园区。
 
  而当自备电厂企业相关负责人面对记者“公司投资是否违背电改精神”一问时,他进行了否认:法律并没有规定同一个公司不可以同时投资发电资产和输配电资产。
 
  但当地相关机构确实已向省发改委表达了顾虑,希望省政府能在理顺阳光集团法人体系方面明确态度。
 
  阳光集团:发、输、配投资平台
 
  如何规范或重组阳光集团,成为理顺现有的法人治理体系的关键。阳光集团是兴义市政府牵头组建的地方国企。
 
  国发2号文件,“加快建设煤电铝等一体化资源深加工基地,在贵州率先开展全国电力价格改革试点,探索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直接交易方式方法”等一系列文件的出台,让兴义市政府找到了组建相关国企的依托。
 
  “正是这份文件,让我们看到成立阳光集团的时机。”阳光集团董事会某成员告诉记者。
 
  兴义市地方电网最早主要由兴义市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兴义市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顶效电力公司三部分组成,实行三块牌子、一套人马的机构人员配置。
 
  此轮电改前夕,兴义市电力体系则转变为以兴义阳光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兴义市电力公司、顶效电力公司为基础组建电网企业,承担兴义市和义龙试验区供电营业区保底供电服务,确保居民、农业、重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等用电。
 
  在这几个公司中,阳光集团名下资产庞大,与市政府关系最为密切。
 
  2014年3月1日,贵州兴义阳光资产经营管理集团挂牌当天,市长王天洋发言说,全市各单位、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为阳光集团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协助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担任董事长一职的韦彦宏同时兼任兴义市地方电力公司总经理。在此之前,董事长一职由兴义市常务副市长吕世霖短暂兼职。
 
  外界不少声音认为,阳光集团是一个空壳,是市政府融资平台。
 
  兴义市政府方面回应称,阳光集团是政府控股的资产管理平台,融资只是其中的一个功能,旗下拥有数个发电和电网资产。
 
  对于其对外号称的100亿资产,阳光集团某负责人解释,其中一部分是政府划转的当地水务公司和城区土地等,在此资产抵押的基础上向银行进行了对应的贷款,总额共计100亿。
 
  目前对外吸引投资,主要由阳光集团负责。市政府相关知情人士说,现在有投资意愿的公司已经需要“排起长队”,“我们不缺少投资人,甚至拒绝了一些企业。”
 
  这在当地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电本是个企业行为、市场交易行为,政府不应该管。”
 
  市政府在今年年初上报的试点计划中谈及,兴义市电力体制改革要以兴义市阳光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体,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吸纳各种经济成分的优势企业参加。
 
  阳光集团方面承认,正在计划上市。
 
  然而,面对“企业是以盈利为目标,如何保障电力企业在盈利的同时保证低电价”的问题,电力公司和市政府负责人均没有给出答案。
 
  兴义市政府提交的改革试点方案中提到,其改革目标,是在大电网的“支持指导”,建立起以地方电网骨架为平台,小水电、留存电、趸售电、自备电源等为主体的供用电机制,实现“能、网、用”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这是一个不无争议的试点方案。14年来,地方电网与贵州电网并存、农网改造的滞后、自备电厂的兴建以及政府主导的“一体化”投资,也一直伴随着争议和纠结。
 
  然而,在新一轮的电改大潮中,兴义顺利地成为了第一批试点城市,让较量登上了台面。
 
  电改大幕拉开
 
  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酝酿时,贵州加快了把电力改革决策落地的步伐。
 
  “贵州作为西电东送的起点之一,也被誉为‘江南煤海’,却从来没有发挥能源大省的优势。”谈起贵州为何如此积极地推动电改,电网和能源局的人士都谈到了这个原因。
 
  高耗能企业陷入亏损,电网方面电费回收困难,发电机组利用小时下降,发、输、用三方均苦不堪言。贵州省的“超预期热情”也显得合理。
 
  6月5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贵州省列入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范围的批复》,同意将贵州省列入输配电价改革试点范围。贵州省成为继深圳市、内蒙古西部、安徽、湖北、宁夏、云南后第七个开展输配电价改革试点的省份。
 
  7月2日,国家发改委召开了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征求意见会议,贵州省发改委副主任、能源局局长张应伟代表贵州提出了几点建议,其中包括:建议国家层面在统筹输配电价成本方面对贵州采取差别化政策;在自备电厂配套文件中希望对贵州省实行差别化政策,减缓征收政策性基金及附加和政策性交叉补贴。
 
  11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以《关于统一云南省、贵州省开展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的复函》正式批复同意贵州省成为第一批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份。
 
  截至揭牌当日,贵州交易中心已累计促成425家电力用户和14家发电企业参与交易,签约电量为263.7亿千瓦时,占整个贵州省售电量的31%。已完成的市场化交易电量均价比用户目录电价低5.48分/千瓦时。
 
  “成立交易中心,是我们主动地先走了一步。”贵州电网相关领导说,“目前,交易的绝对额可能比不上一些东部省区,但是直接交易的比例比较高,还是促进了省里电力市场化起步。”
 
  根据交易中心数据,按照2015年年度签约量,用电企业全年可减少成本12亿元,遏制铁合金、工业硅等行业用电的进一步下滑约55亿千瓦时,拉动用电增量15亿千瓦时。在经济下行压力极大的贵州省,这初步实现了“保增长”。
 
  “市场也好,战略也好,核心还是价格,最终是要看价格来办事。”贵州电网负责人说,“价格不行,怎样的交易机制都不行。”
 
  兴义:各种矛盾的集中展现
 
  贵州省的一系列考量,恰好也是兴义市的迫切目标:通过国家政策与电改机遇,走出能源上中下游亏损的死循环,最终带动经济发展。
 
  “兴义成为试点,是兴义主动争取的,也最终得到了省政府认可。”贵州电力行业人士说。
 
  早在2013年,贵州省发改委、省能源局就调研了兴义市地方电网,并建议将兴义作为改革试点城市。
 
  兴义市政府认为,兴义市地方电网建设及园区电网的供电模式,完全符合9号文精神,在技术、安全、管理等多方面是可行的,是成为试点的绝佳地区。
 
  技术方面,兴义市地方电网供电营业范围与贵州电网公司没有发生重叠。市政府认为,园区内新建的电源和用电负荷均是增量,符合2号文件中“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增电力用户与新增发电企业开展直接交易试点”的要求,工业园区配套电网的建设有利于培育电源和用电负荷。
 
  用电安全方面,地方电网介绍到,其运行管理引进中国华电集团管理团队,并与中国能建与中国电建制定了工业园区电网运行专题方案和控制措施,满足国家《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的相关要求。
 
  最后,兴义市地方电网长期处于相对独立运行的状态,拥有独立运行的经验和基础。
 
  基于上述背景,2015年8月,兴义市人民政府提交了《贵州兴义地方电力解除代管体制推进售电侧改革试点方案》。
 
  贵州省在向国家发改委报送改革综合试点方案时,也谈及了贵州省电力体制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问题首先在于价格。报告认为在贵州,电价调整滞后于成本变化——2004年国家建立煤电价格联动,原则上不少于6个月为一个煤电价格联动周期。但自2013年起,电煤价格市场化后,煤价持续明显下降,火电上网电价仅调整3次,难以及时、合理地反映用电成本。
 
  其次是交叉补贴严重。从供电成本来说,用户电压等级越低,输配费用越高,电价应较高。为维持居民用电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较低水平,由此产生了工商业等高电压等级用户对居民、农业等低电压等级用户的交叉补贴。
 
  再次报告认为,一直以来,电网企业实行统购统销,电网建设及终端销售完全依靠电网企业,尚未形成配售电市场,配售电侧投资主体单一,没有社会资本进入配售电市场及投资的有效途径,售电侧竞争机制亟待建立。
 
  这几个问题同样在兴义市集中体现。
 
  兴义市方面决心要掌握当地电网资源的重要原因是:降低工业电价。
 
  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价格太高,原因之一是电价承担的各种基金太多。”逐渐摆脱依赖成为改革的动力。
 
  在兴义方面看来,除了价格因素,地方电网的负荷发展与电源点建设矛盾突出。随着工业化步伐加快,电力供应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兴义市目前的供电方式(以贵州电网趸售为主、云南电网与地方小水电为辅供电)已经无法满足需要。
 
  以2011年为例,兴义市地方电网供电量为14.56亿度,其中,购进云南电网1.72亿度,占11.8%;购进贵州电网7.34亿度,占50.4%;地方小水电发电5.5亿度,占19%。
 
  全社会用电总量是36.8亿度,如果把小水电发电供应量和云南电网购进量扣除,2011年兴义市全社会用电总量的80%要靠贵州电网网间交易供给。
 
  市政府认为,兴义市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发供电一体化”企业,电源点建设没有跟上兴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太依赖贵州电网”。
 
  因此,兴义市电力体制改革的落脚点最后确定为: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要以创造优于全国的能矿资源差别化条件为前提,真正拥有电力资源的“终端定价和配置权”。
 
  市政府在解释电改利好时,数次强调“终端定价权”。当地政府希望降低电价,认为电网企业趸售价格不合理,“尤其是在水电中吃了差价”。
 
  华电集团贵州公司办公室负责人对此有不同见解:“水电的低价必须用于弥补交叉补贴,电网需要靠水电来平衡。”
 
  但是兴义市政府似乎没意识到这一问题,他们认为兴义地方电力以鲁布革起家,也坐拥丰富的水力资源和煤炭资源,却没能享受资源带来的优势。
 
  他们认为,如果地方电力公司可以形成发、输、配平台,自己发的电上自己的网,就可以形成价格的决定权,“政府就可以向入驻的企业承诺更低的电价”。
 
  工业化:降电价是出路?
 
  作为黔西南边陲的县级市,兴义市显现出更大的发展抱负。
 
  其铁路、公路运输以及空运和航运都形成了其他边陲县城所不可及的优势。
 
  空运和航运方面,兴义万峰林机场开通了多条航线,以及万峰湖、鲁布革和马岭河峡谷三条航运通道。
 
  新一届市政府成立后,万峰机场的航线和航班都大大拓展,而此前只能飞北上广等主要城市。“以前从兴义到贵阳都要花上两三天时间,现在仅需四十分钟。”市政府对电改的理解也类似,“我们必须跳出从前的思维框架,往外送电。”
 
  电网相关负责人也在采访中说到,对于贵州省来说,在经济下行的时候如果保证能源产业,路子还是要多往外送电。此前,如果不是因为“西电东送”,贵州将会面临更严重的问题。
 
  除了继续走往外送电的路子,当地最根本的动力还是继续打造交通优势,为大用户承诺低价,吸引其入驻。
 
  在兴义,大工业的典型代表是铝合金产业。
 
  兴义市工业园则通过对其150万吨铝及铝加工项目生产成本利润分析得知,生产一吨铝,需耗费电14500度,电价每降低0.01元,电解铝成本降低145元/吨。
 
  当地对改革迫切的理由也基于电价带来的利好——一是可以降低用电企业的购电成本;二是有利于避免单一点对点供电的风险,增强向工业园区形成能源成本洼地,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园区汇聚,增强园区吸引力。
 
  “作为贵州省唯一一家得以保留下来的地方电网,这使得我们在地方电网电价调控上掌握了主动权。”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优惠的电力供应价格今后将成为兴义市在招商引资方面的巨大优势。
 
  售电侧试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中发9号文的颁发,让兴义市此前的一切铺垫有了现实意义。
 
  按照综合试点计划,2016年6月底前,贵州将组建混合所有制模式的贵安新区配售电公司;而在兴义市,地方电力公司将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配售电公司。
 
  兴义市售电侧改革试点有几个步骤:
 
  第一步,2015年8月底前,完成贵州兴义地方电力代管体制改革试点方案编制;第二步,2015年12月底前,兴义市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理顺代管关系;最后,2016年6月前,兴义市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输电公司和配售电公司。
 
  市政府认为,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可回避的“体制”矛盾,愈加制约着地方电网发展,例如,被代管的企业在电源点建设、电网省级改革建设、“煤电用一体化”建设等方面与贵州电网在投融资体制、资产管理、运行管理以及利益分配上存在着诸多制约。
 
  而解除代管、售电侧试点将是理顺这些矛盾的机遇。因此,在售电侧试点开展当天,兴义市电力公司与贵州电网正式解除了代管关系。
 
  《贵州兴义地方电力解除代管体制、推进售电侧改革试点方案》谈到,售电侧改革可以为兴义电力发展减少阻力:兴义市将依托地方电网和小水电资源优势,推行售电侧改革,积极创造园区电价差价化优势,最大限度消化地方水电和自备电厂发电量。
 
  对兴义的勃勃雄心,黔西南州政府也表达了大力支持。
 
  黔西南州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兴义市经济总量在全州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事关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而电力则是突破口。
 
  因此,州政府建议兴义市政府成立专门班子,由主要领导挂帅,形成和电网企业的沟通和交流机制,积极谋求电网参加或认可兴义市电力体制改革,必要时报请省人民政府帮助协调,争取促成煤电铝、煤电钢等项目“早日招商成功、落地建设”。
 
  “电改后,电网就像是省际高速公路,我们则是本地的道路网。”市政府领导说。
 
  “非典型”自备电厂:如何监管
 
  在兴义,降低电价的关键在于坐拥数量可观的自备电厂。
 
  一直以来,自备电厂在电力行业处于相对被忽视的领域,相关的统计与规范管理也相对少而分散。
 
  在六大配套文件颁布前的电力体制研讨会上,部分省认为自备电厂总体份额较小,出台配套文件可能引起发展导向不明,建议不要出台该配套文件。
 
  而兴义自备电厂机组与典型的自备电厂不太一样。由于为政府牵头、装机量大、为工业园区服务,它们在管理方面相对规范,也投运了脱硫脱硝设施。据公开资料,清水河工业园区的自备电厂脱硫效率、脱硝效率和除尘率分别大于或者等于97.2%、50%和99.95%。
 
  兴义市清水河镇工业园区是贵州省内最大的自备电厂所在地。它由兴义市阳光集团投资修建,建成后将并入兴义市地方电网发电。
 
  清水河是兴义市北部的工业重镇,位于贵州盘县、普安县和云南富源县等地煤炭南下两广的主要通道上。受益于南昆铁路,这里成为黔西南州的重要煤炭集散地,年转运煤炭能力达350万吨。
 
  依靠这一优势,这里成为一个典型的煤电一体化工业园区,主导产业为电力、煤炭、化工和建材。其产业链从煤炭开始,精煤经过洗选后通过南昆铁路外运;洗选剩下的泥煤、煤矸石送进园区火电厂发电;火电厂产生的余热和固废提供给建材业,主要生产蒸汽砖和水泥。此外,火电厂的废气经过脱硫脱硝后,供给硫酸厂等化工企业进行资源综合利用。
 
  根据公开资料,清水河工业园的规划和环评也分别获得省经信委审查和批复。可见,自备电厂的审批和环评都有充分文件支持,属于有序规划。
 
  然而,其在社会责任的履行方面却模棱两可。
 
  国家文件要求,自备电厂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例如,缴纳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和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等政府性基金和政策性交叉补贴等。这些基金和交叉补贴都是通过电网企业以电费的形式收取。兴义的自备电厂直接为工业园区供电,因此,这些基金和交叉补贴都无法收缴。
 
  当然,作为一个非典型的自备电厂,它的运行方式引起争议。
 
  “清水河自备电厂的立项是以自备电厂立项的,而项目批下后,却不是按照自备电厂来运行,因为它整个并入了地方电网。”贵州电力行业人士说,“自备电厂不需要像公共电厂那样承担调峰调频等公共服务。”
 
  能监局一位官员也表达了谨慎态度:兴义市的自备电厂,由于装机量太大,已经在是否“自备”的定义上比较模糊。
 
  据悉,清水河的自备机组并不为单个企业服务,甚至不限于工业园区。按照规划,以后向省外售电,例如广西百色。
 
  “兴义曾经提出把电卖给电网企业,但遭到了拒绝。项目布局完全是以自备电厂批的,也不符合并网条件。”贵州电力行业人士说。
 
  然而,面对自备电厂的发展是否有失规范的问题,市政府和电力公司的回应是:一体化工业园和发电项目规划,得到省里大力支持,也符合国发2号文的精神。
 
  除了技术上的批复和核准,省里确实表现了极大支持。
 
  据公开报道,2015年初,时任副省长王江平在考察黔西南州时说,自备电厂建不好,就不能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发展优势就不明显。因此,兴义市必须要全力推进自备电厂和电网建设进度,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促进工业化发展。
 
  而在参加电改六大配套文件征求意见座谈会时,贵州省能源局局长张应伟提出,希望中央对贵州输配电价实施差异化政策,并对自备电厂的相关费用和基金实行少交甚至是免交的政策。
 
  自备电厂在兴义乃至在贵州,将以何种姿态参与电改,在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你进我退的权衡中,将迎来更纠结的监管模式。
 
  较量:竞争,还是“新型合作”
 
  2015年11月18日,兴义市富康酒店五楼国宾厅,在贵州省能源局局长张应伟的见证下,兴义市供电局和兴义市政府的代表签订了地方电力解除代管协议;随后,兴义供电局与兴义电力公司又签订了新的兴义地方电力并网协议。
 
  协议明确,兴义供电局不再对兴义市电力有限公司的人、财、物进行全面管理,同样也不再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和安全责任。兴义市电力有限公司将作为生产经营主体单位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和安全生产责任。
 
  是谁先发起解除“代管”的提议?无人正面回答这一问题,“没有谁先谁后,双方都知道是时候了”。
 
  市政府方面认为,这形成了“新型合作关系”。
 
  兴义市政府认为,电网是特殊的电力资源,它的建设和发展一定不能脱离国家网架主体,否则就起不到电网跨区域的消纳作用,“窝电”和“缺电”现象就会发生,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或者贻误发展机遇。
 
  因此,兴义市电网的发展应该在大电网支持下,谋求发供电结算机制和定价权的相对独立。
 
  然而,不管是竞争还是合作,双方确实大用户签约上开始有了一些问题。
 
  “按照9号文,新成立的售电公司应该主要把业务放在增量部分,因为经济下行,没有增量,就动了存量,把负荷挖走。”当地电力行业人士认为,这是违反游戏规则的。
 
  对此,市政府的说法是,随着中发9号文对增量负荷的放开,兴义地方电力企业能够依托地方政府政策优势,及时准确地接入重点项目。
 
  电价的竞争也已拉开。据悉,市政府承诺给几个铝合金用户的电价是0.42元/千瓦时,比国家核定销售电价的0.53元低了0.11元。
 
  黔西南州政府2014年11月下发《黔西南州园区电网和自备电厂建设实施方案》,各县、市政府及园区可根据各供电项目的用电量、就业量、产业链、税收及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等情况,给予招商项目的优惠电价原则上按照0.35-0.44元/度执行,对于电价差价部分,由各项目所在县(市)政府、新区管委会负责补贴给用电企业。
 
  可以看到,市政府承诺的电价确实在这个优惠电价范围内。但是其他问题仍然存在,例如“抢负荷”。
 
  目前,兴义供电局与兴义市电力有限公司是按照2007年1月签订的《两网供电服务区域划分协议》,履行各自供电营业区内的供电职责和客户服务。但随着9号文对增量负荷的放开,兴义市电力公司现已在建设兴义城区变电站提供供电能力,正在打破原有的划片区供电方式,进入兴义供电局供电区域范围,直接参与用电市场竞争。
 
  因此,兴义供电局希望贵州电网能够明确,在下一步的负荷竞争中,供电局是否也可用在两网交叉区域甚至是到地方电网供电辖区内竞争增量用户。
 
  “按照《电力法》,是有营业区这个概念的。现在已经变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那么大家都可以抢负荷了。”当地电力行业人士说,“这样也好,可以比比谁的电网更坚强。”
 
  但是双方似乎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电网企业的销售电价是由国家核定的,包含了各种基金,而地方电网,只服务于工业园区,没有承担交叉补贴和普遍服务。”
 
  贵州电力行业人士担忧 “不正当竞争”已经开始。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地方电网将好负荷挖走,剩下电网企业来承担各种社会责任、农网改造、城网改造等。
 
  市政府已强硬要求 “新引进的工业负荷,必须放在工业园区。”
 
  “这和改革的目标太背道而驰了,一点都不像市场。”电力专家评价说。
 
  2015年6月,黔西南州工信委组织5家铁合金企业与兴义市电力公司签订协议,拟按每千瓦时0.35-0.44元向签约企业供电。
 
  由兴义供电局供电的三家冶炼企业已正式向兴义供电局提出停止供电需求,现已转由兴义市电力公司进行供电。
 
  竞争的争议:是否造成资源浪费
 
  随着争夺负荷竞争加剧,电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格局将被打破。
 
  早在2007年,兴义供电局与兴义市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兴义市电力公司)签订了《兴义供电局、兴义市电力公司两电网划分供电区域协议书》,兴义供电局与兴义市电力公司实行划片区供电。
 
  取消代管仪式上,贵州省能源局局长张应伟要求兴义供电局与地方电力企业在“尊重历史、合作共赢”的基础上重新签订并网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但是,合作共赢恐再难以实现。因为两网竞争,兴义市内电网再无统一规划、合理有序建设,兴义供电局及兴义电力公司双方电网规划各自开展,导致电网规划交叉重叠,重复投资、重复建设不可避免,造成电网、土地、通道等公共资源的浪费。
 
  贵州电力行业人士说:“地方就这么一个地方,如果政府不来统一规划,通道资源是有限的,将造成大量的浪费。”
 
  根据电力专家的测算,兴义市近年用电量大约是60亿千瓦时,这样的用电量,两台清水河的装机就可以满足全市需求。更不用谈当地存在的大大小小装机,以及省内的其他发电资产。
 
  “十三五”期间,兴义市将规划新建10万千瓦的赵家渡电站、6万千瓦的马岭电站等小水电站11座,新增机组24台,新增装机18.37万千瓦,年新增发电量约6.45亿千瓦时。
 
  电力行业人士担忧,资源都是国家的,只是一个姓中央,一个姓地方。但在同一个地盘上,两者的待遇却不一样。现在,双方都同时搞建设,这是浪费资源。
 
  贵州省能监局官员对此亦有顾虑:兴义本不需要这么大的装机量,很可能是在靠增加装机来拉动内需。
 
  而兴义方面认为,这些装机除了被新增大用户消纳外,还可以输送到全国各地,因此需要借助贵州电力交易中心以及大电网来实现。
 
  “越是在改革的时候,越不应该造成无序的竞争。”当地知情人士说。“但在同一个地盘上,我们的待遇是不一样的。”
 
  改革也在倒逼企业改变经营方式。在电改核定输配电价、角色亟待转变的前夜,电网企业开始“精打细算”起来。
 
  “从现在开始,投资规模由政府核定,促使我们向管理要效益,电网企业要把钱用在刀刃上,投资规模确定后,怎样在确定的规模内把项目安排好。建立成本的项目库,根据轻重缓急来排序,在国家允许的范围内使得效率最大化。”电力企业人士说。
 
  不同标准下的用电安全
 
  用电安全正在成为另一个隐患。
 
  解除代管前,双方电网交叉供电情况已多达45个。解除代管后,兴义市电力公司和兴义供电局重新签订《电网调度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及责任、运行控制、机网协调、信息交互等内容。按《电力监管条例》规定执行,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双方签订的《联网调度协议》中,记者看到,虽然为“一城两网”,但调度的执行方式通过贵州中调、兴义地调的要求执行。合同中甲方为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兴义供电局,乙方为兴义市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在关于乙方的要求中,有包括“乙方应尽量提高负荷率,无功负荷原则上应就地平衡”和“乙方应严格按照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下达的供电计划指标使用电力、电量”等规定。
 
  然而,在签订新协议时,地方电力公司要求调度降低机网协调方面的一些技术标准。来来回回僵持了一段时间,最后调度机构妥协。
 
  安全调度方面,双方的调度各自独立可能会带来安全方面的问题:兴义地调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电网的参数,同时兴义市电力公司电网与兴义供电局电网联络点较多,容易造成跳闸停电,存在设备损坏、大面积停电的风险。
 
  这也有可能加剧大电网与当地电力设施的法律问题,例如产权和人身安全。当地电力行业人士举例说:“发生触电事故后我们去抢修,把线修好了,之后不能说清楚是谁的线。”
 
  在资产管理方面,自2002年被列为代管以来,贵州电网公司向兴义市电力公司投入约3.98亿元。运行至今,需要聘请专业机构对该部分资产进行清产核资,防止资产流失。
 
  供电局虽然长期电价高于地方电力公司,但在当地的口碑好在“停电少”。
 
  当地知情人士说,兴义监狱原属于供电局供电范围,后被划入地方电力公司。由于负荷不稳定、停电造成事故风险较大,后与兴义电力公司解除供电合同,转向兴义供电局。
 
  市政府:改革目的是什么
 
  贵州电力交易中心成立当天,在电力改革闭门研讨会上,贵州省副省长秦如培第一句发问是:“咱们搞电改,老百姓可以得到什么好处?”
 
  当兴义市政府被问到这个问题,其相关人士直率回应:“大工业用户是不是老百姓?如果能帮他们降低成本,提高收益,改善员工待遇,这也是造福百姓的事情。往长期看,企业增收,提高缴税总量,最终还是会将红利通过公益性投资返还给老百姓。”
 
  他补充到,“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主动让利电石、铁合金等高耗能企业,使得企业在市场下滑、价格低迷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了生产,稳定了职工就业。
 
  谈及试点的意义,他称,改革的最终受益者应该是全社会。直接效应是电价降低,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加快园区发展速度。然后通过改革,有效引导企业有序用电节约电,推动节能减排。最后,通过改革建立和完善有兴义特色的新能源产业链。
 
  《试点方案》还提到了电价变化的几种情况。
 
  在电改初期,由于体制及机制的不完善,有可能出现由发电侧故意制造电力紧缺,配售电侧受市场机制的影响,导致电价上升,上涨水平有可能高于改革前的电价。但这种情况可以通过监管机构的强力接入,以及引入多家发电企业等方式进行控制。
 
  在电改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因交易系统的计算失误,导致批发市场的边际价格过高,远远高于发电成本的情况,这也导致配售电侧价格升高。但这种情况会随着系统的完善最终妥善解决。配售电侧电价最终也下降到合理范围,并低于改革前水平。
 
  在电改机制完善健全后,有可能出现因燃料价格上升,新能源的接入导致电价呈波动性的变化。
 
  但政府和电力公司都认为,从长期的结果来看,电价最终还是呈低于改革前的趋势发展。
 
  电力公司的解释主要在技术层面:“我们选煤、发电、输电、用电都在一个园区,成本怎么可能不低呢?”
 
  市政府则称,“电网企业差价大、成本高、需要承担社会责任”。这可能意味着地方电网在是否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获得主动权。
 
  对于兴义地方电网的价格,电力专家称,“做出选择的,应该是市场,而不是政府,更不应该是政府的某些官员。”
 
  供电局自身拷问
 
  竞争改变了原来的和谐,以及和谐之后的淡定。
 
  在解除代管的前后,供电局与地方电力公司在电力市场不断开放的背景下,负荷竞争加剧。而且由于整体经济形势下行,负荷减供趋势明显。加上地方政府主导的“新型合作关系”,相关各方的危机感迅速蔓延。
 
  2015年,兴义供电局大工业企业整体减供电量为2亿千瓦时。2016年,随着化肥、水泥和铁合金等产业影响,可能总体减供负荷大于3亿-4亿千瓦时。
 
  “无论怎么改革,电力用户只关心两件事:不停电,缴费省心。” 为了达成这两个目标,供电企业要考虑的更多:电网规划,基建,生产,营销,乃至后勤等。
 
  在内部的研讨会上,供电局承认客户服务能力不足,优质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有人已经动了我的奶酪了,我们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严峻的形势倒逼企业提供服务能力。
 
  反省的内容包括繁琐的包装程序。结合现有的业务管理标准,兴义供电局需向客户提供各类表单40余份,客户需反馈各类表单80余份,期间的沟通过程复杂,涉及内容事项过多,往往一项报装到施工落地时间较长,客户等待时间长,不利于提升客户满意度。
 
  目前竞争形势,兴义电力公司简化操作程序,开通更为便捷的业扩报装通道参与竞争,如果供电局不做出改变,可能会造成客户流失。
 
  此外,供电局还认为,客户资产接收管理政策要求较高,导致了市场提前介入的积极性低。
 
  根据2014年贵州省出台的《贵州省新建住宅区供配电设施建设维护管理办法》,供电企业需接收新建小区配电设施资产,并参与今后配电设施的维护工作。对之前建成的客户资产,贵州电网公司也下发了相应的资产接收要求,根据资产接收管理要求,兴义地区大部分客户资产不能纳入兴义供电局接收范围,将不利于今后配售电竞争。
 
  供电局还反省,人才流通机制的不够灵活,需要加强能岗匹配。根据现有的选人用人机制,公司将企业人才主要分为专业技术类、专业技能类和辅助类三类,每类人才都有该类人才向上提升发展的通道,但横向调动机制不灵活,能岗匹配适应性不灵活。
 
  “昨天我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树立强烈的服务意识。其实这句话我们已经讲了很多年了,过去都是自我加压,搞了很多指标,但并不是市场在推动你。”供电局领导说。
 
  “第二个是在现有的网的基础上加强运行,少停电。用户对供电局最直观的感受,好不好,就是少停电,不停电,这个要求我们各个口。用户要觉得我们大电网的电是可靠的。”
 
  “第三个是服务流程,现在服务流程还不是很便民。现在我们的流程不是以方便用户为目标,而是方便我们怎么‘管’用户为目标。这是一个本质的区别。”参加讨论会的某负责人说,“这些是我们目前所能做到的。”
 
  据此,供电局向贵州电网提出了不少建议与帮扶需求。
 
  在投资政策上,兴义市供电局希望贵州电网公司能够简化投资流程。供电局认为,与兴义市电力公司投资决策相比,“现有的规范化工作流程较为复杂,报批的电网规划建设项目按计划推进慢,规划跟不上需求。”
 
  在投资界面上,兴义供电局希望贵州电网公司能够延伸投资界面,例如将电缆管理管沟等纳入投资范围。
 
  在投资决策上,兴义供电局提出贵州电网应考虑战略性布点,尤其在兴义的丰都新区,目前虽然没有太大的负荷结构,“但今后丰都新区在兴义的发展潜力相当大,可提前考虑一定的变电站和线路通道的建设工作。”
 
  当然,最终决定竞争输赢的,还是电价。
 
  供电局认为,贵州电网公司应该为兴义供电局争取合理、优惠的电价政策,找到电网企业与用户的盈利平衡点。
 
  然而,兴义供电局对工商业用户电价没有下降空间,面对市政府对大用户承诺的低价可谓一点办法都没有。
 
  “我们的电价是框死的,整个电价体系,我们是一分钱、一厘钱都不能动的,用户找到我们,我们也半厘钱都不能优惠。”供电局市场部相关人士说,就算他们想降价,也无能为力。而市政府的降价策略,简直是“太厉害了”。
 
  供电局经过讨论后,提供的解决方案是电费缴纳问题:在电价没有让步空间的情况下,部分客户因为无法按期缴纳电费,以致企业生产面临困境,针对兴义地区的部分优质信誉客户,供电局希望贵州电网给予一个较为宽松的电费结算周期空间,让企业有喘气之机,形成良性循环发展。
 
  “对我们来讲,现在可不是纸上谈兵了,现在是处在最前线。我们要考虑供电局以后的生存和发展。”一把手说,“所以,我不希望听到什么空洞的大道理。”
 
  “兴义样本”
 
  兴义试点的确立,为电力体制改革中直面各种纠结提供了绝佳样本。
 
  虽然被不少省份认为没有单列的必要,2015年11月30日,《关于加强和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监督管理的指导意见》作为六大电改配套文件之一还是如期出台,自备电厂以高调的方式进入改革者的调控范围和公众视野。
 
  配套文件中谈到了燃煤自备电厂存在的诸多问题:部分自备电厂政出多门,审批部门不一,有的未核先建、批建不符、越权审批;还有的没有达到能效、水效、环保、安全质量等各项标准;有的没有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如缴纳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和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等政府性基金和政策性交叉补贴等。
 
  针对这些形形色色的问题,配套文件一一明确了管理办法,意在将此前无序发展的自备电厂纳入规范管理的轨道。
 
  在兴义,规划于五年前的十台自备电厂机组目前已见成效,但也逐渐显示了装机过剩和管理角色不明朗等隐患。
 
  2015年2月1日,清水河两台350MW的发电机组1号锅炉正式点火成功,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45亿度;2号机组计划发电量为约46亿千瓦时。
 
  另外,清水河自备电厂二期和威舍自备电厂本定于2015年下半年开工建设,但在11月底的采访中,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开工时间暂定,得看大用户的具体需求。”
 
  输配电价核定方面,虽然贵州电网已经核定其具体输配电价。但由于其与兴义地方电网解除了代管关系,因此该电价并不适用于兴义,兴义以后也要独立核定它的输配电价。
 
  兴义市的农网升级改造相对滞后,也引起了省政府层面的注意。
 
  2015年11月18日取消“代管”后,贵州省发改委向国家发改委申报,请求把含兴义市在内的数个县、市政府作为农网借贷主体。11月下旬,国家发改委以债券的方式批复了此项提议。兴义市政府正式成为农网升级改造的借贷主体。
 
  关于地方电网“垂直一体化”的趋势,省能源管理部门也表达了顾虑。
 
  11月18日,在解除代管签字仪式上,贵州省能源局局长张应伟明确要求,兴义市地方电力企业要严格按照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组建独立的发电公司、电网企业和配售电公司,鼓励多元主体进入配售电市场,开展市场化的售电交易业务。
 
  贵州省能源局已经下发文件,要求兴义在2016年3月份前理顺现有的法人治理体系,不可重回发、输、配、售一体化。
 
  试点价值考
 
  积极和低调,正在同时上演。
 
  业内人士认为,电改由中央向地方推行,极易造成各地改革力度的极大差异:经济效益差的内陆省份会借助改革方案形成自己的思路、推行符合自己利益的政策;相比之下,东南沿海经济发达省份鲜有大动作。
 
  东部一发达省份经信委官员说:“我的担心是,相对闭塞的内陆省份缺乏契约精神。”他说,“他们先行推行的电改,容易成为利益再分配的工具,监管也要打个问号。”
 
  “只有在政府参与少、市场相对完善的地方先行推行电改,推行电力市场化改革才有可行性。”他谈到。
 
  在2015年12月4日国家能源局召开的推进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郑栅洁提出,凡是改革积极性高、有试点意愿的地区,试点方案符合中发9号文及6个配套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的,都应允许开展试点,试点不设数量限制。
 
  他说,改革以综合试点为主,专项试点为补充。在试点推进过程中,要正确处理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的关系,推进电改与电力安全、保持稳定的关系,电力市场建设与服务实体经济的关系,区域市场与省(区、市)市场建设的关系。
 
  因此可以预见的是,推广的积极性会打破僵局,那些期待在改革中得到利益输送的主体将更加积极申请试点。
 
  业内人士认为,电改虽然能带来红利,但对于政府的要求非常高:既要主导各项实践操作、平衡各方利益,还要制定规则、履行监管职责。
 
  而如今在地方政府深入参与试点的过程中,问题慢慢浮现,“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
 
  “我们也在看兴义,看她能否实现改革设想,能否为改革积累经验。”贵州电网人士说。
 
  对改革成功的定义,他的期望是:保证电力运行安全,资源不浪费,公正合理地降低电价,按照法律规定缴纳各项基金和税费。
 
  “改革是阳光的,也应该在阳光下进行。”阳光集团负责人说。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