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评价概述

2013-09-23 14:42:59 EP电力信息化网  点击量: 评论 (0)
在实现信息化的进程中,常常需要对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进行评价。首先,由于我国在信息化方面起步较晚,观念落后,基础设施薄弱,这就使得企业在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常常分析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瓶颈,诊断企
        间接效益是指在企业信息化改造完成以后,使企业在财务报表记录的货币资本以外获得了其他非财务资产,一个就是社会资本,它包括基于网络的关系和信任,其中关系又包括企业内部关系、企业间关系、企业与客户关系等;再就是创新资本,或者说是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除此之外,还表现为组织结构间的协同效应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企业通过实施信息化工程,在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同时,企业的社会效应也得到增强,不仅企业形象得到大幅提升,而且企业对社会的价值不断增加,这些都从长远上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效益。这些相对于企业的直接效益而言都是无形的,也可以称之为无形效益。对企业信息化无形效益的评价,重点是对企业财务报表以外的隐性资产进行评价,所以可以采用非财务的无形资产评价的一些方法。
       企业信息化评价的难点分析
       由于对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指标已经相对成熟,企业信息化评价中的难点就主要集中在对企业信息化效益的评价上,尤其是对间接(无形)效益的准确评价成为最大难点。对直接效益的评价可以分别从成本下降和时间缩短两个方面着手。有人提出了围绕“三流两周期”(即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产品生命周期、资产生命周期)分别核算出由企业信息化前后产生的成本减少、收入增加与时间的缩短、效率的提高,然后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就可以评价出企业信息化的直接效益。
        但是对间接(无形)效益的评价就不能做到准确量化。比如,对社会资本的测度目前主要是世界银行采用的一些在经验性研究中实际使用过的指标,依据外延由窄到宽的几种社会资本定义,主要分为测度横向社会资本、测度纵向社会资本、考察社会一体化和社会分裂对经济成果的影响以及将正式制度当作社会资本加以评价四类。从微观上测度企业社会资本,并将它与效益结合起来,国内学者中边燕杰、丘海雄提出了一个适用中国企业的社会资本指标体系,分别从企业的纵向联系、横向联系和社会联系三方面评价企业社会资本。他们的工作流主要体现在对企业社会资本存量的测度上。
        此外,与关系和信任(社会资本的范畴)有关的另外一些指标,如营销对象、营销项目、营销网络分布和价格优势状态等信息在内部是否公开透明及透明程度,是否与企业供应商实时共享本企业产品的质量报告、顾客反馈,是否与相关业务伙伴实时共享过程质量控制,是否与相关业务伙伴实时交流产品种类和数量的变化,甚至企业员工受处罚情况等等,都可以作为企业信息化间接(无形)效益的评价指标。
       对创新能力的测评主要包括响应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指标。根据国家信息测评中心提出的效能指标,可以分别从适宜度和灵敏度两个方面来衡量企业信息化的效果和能力。其中适宜度指标主要反映企业信息化的效果“合适”还是“不合适”,灵敏度指标包括了企业对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但由于效能指标在计算上主要采用通过考察企业的实际情况与标杆值的相似度来做出判断,因此标杆值的选取和确定就成为评价的关键,而企业标杆值的确定是有明显难度的。即使通过建立标杆值数据库,并且不断进行修改,想要以此作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阶段的企业信息化的参照标准,所得出的结论还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因为标杆值库中所谓代表企业的选取本身还需要通过评价来确定。
       对协同效应的测评,可以采用组织中人际关系协同、价值链管理、协同OA商务以及虚拟企业、企业联盟之间的协同等指标;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测评,主要采用企业竞争能力、企业学习能力、人力资本的学习培训等指标。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廖生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