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电力产业信息化发展研究

2013-12-26 14:31:18 电力信息化  点击量: 评论 (0)
摘要: 本文从山西省电力产业及电力产业信息化发展状况出发,提出了促进山西省电力产业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介绍了信息化提升电力产业高速发展的基本做法关键词: 信息化  1 山西省电力产业发展
摘要: 本文从山西省电力产业及电力产业信息化发展状况出发,提出了促进山西省电力产业信息化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介绍了信息化提升电力产业高速发展的基本做法
关键词: 信息化

  1 山西省电力产业发展概况

  山西作为全国的能源强省,电力产业历来是山西的重要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山西工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山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前,山西电力正处于关键的历史机遇期,山西电力要按照转型发展这一要求,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升级,促进山西电力的新一轮高速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电力产业发展迅速,电力充足,是全国拥有装机百万千瓦以上电厂最多的省份。目前,山西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为847.5万千瓦,年发电量417.8亿千瓦时。上世纪90年代,山西能源工业开始实施由单一输煤向输煤输电并举的战略转变,原煤的转化和深加工得到明显加强,重点新建、扩建一批以30万、60万千瓦机组为主的大型坑口电站。在大力发展坑口电站的同时,电网建设相应加快,近15年来,全省新建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6条,变电容量100万千伏安,229千伏输电线路69条,变电容量603.6万千伏安,山西在华北电网中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山西全省近2000个乡镇全部通电,农户高峰用电保证率达95%以上,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山西省是全国向省外输电量最多的省份,如今北京的1/4电力来自山西。电力产业的发展有力支撑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保障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山西省电力产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小火电机组比重大,全省燃煤机组408台,10万千瓦及以下小火电机组占73.53%,百万千瓦级高参数、大容量超临界机组项目尚属空白。二是电源布局不尽合理,电源布局总体分散,部分常规机组建在大中城市附近。三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缓慢,风电、水电、生物质、煤层气等发电装机比重极小,仅占2.17%。四是节能减排仍有差距,全省平均供电煤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氧化硫减排、粉煤灰综合利用有待提高,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山西省电力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 山西省电力产业信息化概述

  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山西省电力行业信息化发展有一定成效,信息技术基础条件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有了显着提高,信息化推动电网管理水平不断深入,发电生产管理系统信息化水平逐步加强,电力规划设计实现数字化,基础性设施日趋完善,电力营销管理的信息化,提高了电力行业服务水平。尽管如此,由于电力行业一直处于相对垄断地位,变革频繁,关注点一直围绕在如何贯彻体制改革和如何提高产能方面,整个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信息化在电力产业的改造和提升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基础硬件投入偏多,软件投入相对不足,信息管理系统相对落后,系统孤立,信息无法集中为资源,缺乏统一性规范标准,市场竞争混乱,信息化组织机构力量薄弱,这些都造成了两化融合的现实障碍。

  3 山西省电力产业信息化发展思路和发展目标

  3.1山西省电力产业信息化的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信息化带动电力产业发展,实现山西电力产业发展的可持续之路。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应用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成果,以资源禀赋为基础,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淘汰落后、科学布局、节能减排、惠民工程、建设大煤电基地和扩大晋电外送为重点,全面提高电力产业生产水平,推动电力产业优化升级,努力实现电力产业跨越式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用人机制、培养电力信息复合人才,发挥专业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增强电力信息化研发、生产的支持力度。

  3.2山西省电力产业信息化的发展目标

  运用信息技术对传统电力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关键生产技术、关键生产设备、关键生产流程及销售各环节进行改造,实现电力产品研发、设计、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传统产业调整和改造步伐。淘汰落后产能,不断提高山西发电装机规模。用信息化带动电力装备制造业发展,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大力推进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积极探索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低碳发展的新路子。

  4 山西省电力产业信息化建设内容

  4.1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以信息化促进电源结构调整、节能减排、环境治理,实现网上三维可视化专业协同设计和网上多部门、多层次的管理作业,加快电力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4.2促进电力企业重组

  进一步发挥大型发电企业集团的作用,大力加快电网公司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建成覆盖省市县各级调度中心和直调发电厂、变电站的通信传输网络,实现各级单位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提高集约化水平,增强发电企业的竞争能力,促进电力企业的强强联合,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合作开发煤电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4.3大力调整电源结构

  全面应用信息技术,推进高效清洁燃煤机组,加快建设成大容量、高参数和低热值燃料大型坑口火力发电机组、热电联产机组,大力发展水电、风电、生物质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优化电力装机结构。

  4.4全面推进大型煤电基地建设

  在大力推进大型煤电基地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信息网络资源优势,开发建设电力企业需求和实用的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加快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包括建设以企业财务为核心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以流程优化为目标的(BPR)业务应用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OA)的全国联网运行,和其他客户服务支持系统、电厂管理信息系统和远程教育培训系统等的建设和应用,形成现代化、信息化的大型煤电生产基地。

  4.5积极拓展晋电外送市场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努力开拓和培育电力市场,促进电力物资供应、设备采购和电力市场交易等业务的电子化,最大限度地满足全省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用电和外送电的需求。进一步加强电力信息技术的省(市)合作与交流,拓宽合作领域,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优势互补、互利互惠、扩大晋电外送市场。

  4.6加强省内电网和外送通道建设

  加快建设电网公司信息网络,特别是建成以光纤通信为主的现代化电力通信传输干线网络,对电力系统光纤通信网、数据网、信息网进行整合与统一,形成高速宽带数据传输网,构建电力高速数据通信网络平台,继续拓展“晋电外送”渠道。

  5 山西省电力产业信息化的发展任务

  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不断提高本省电力产业的设计、生产、经营、管理、决策过程中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经济效益。电力产业要在发配电实现计算机联网管控的基础上,向推进智能电网转变,实现山西电力发展的新突破。从发电、输变电特别是特高压输变电的现有基础优势出发,通过示范,提出利用智能电网解决能源结构,推进新能源建设与发展的解决方案和配套措施,积极探索和推进物联网的具体应用,实现发电、输变以及配送到用户的安全、高效、智能化发展,逐步实现电力发展与产业发展联动协调。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系统,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改善企业内部管理,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加强内部产业结构的优化重组,深入实施“SG186”工程,建成整体化的信息网络,实现电力系统内部管理的信息化。

  5.1企业信息集成平台

  一体化平台包括企业门户、应用集成、综合数据库和辅助决策分析四大功能。在实施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把企业原有的犹如“信息孤岛”般独立运行的综合统计、电力营销、协同办公等应用系统集成到平台上来,并建立综合数据库,实时抽取安全生产管理、营销支持系统等多个系统的数据,实现数据的整合与共享。具体而言,就是对电力行业内部各个子系统采用的各种不同的平台和管理软件,包括管理信息系统、营销自动化系统、电力生产管理系统、电力市场技术支持系统、物资采购系统、GIS系统等,进行整合与统一,逐步建成一体化的信息管理平台,起到畅通信息、促进业务集成、避免重复建设,降低开发成本,消除信息“孤岛”的作用,并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环节实现数据共享,建立企业全局数据字典等。一体化平台应用集成和数据整合共享为辅助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为企业的安全生产、降损节能、电力市场预测、电费回收等经营活动分析提供依据,支持企业决策。

  5.2八大业务应用

  按照国家电网企业级信息系统建设思路,依托公司企业信息集成平台,建设财务(资金)管理、营销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协同办公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项目管理、综合管理等八大业务应用,以此实现各应用间的数据共享,极大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八大业务应用,基本上涵盖了电力产业的主要业务范围和业务工作,如果遵循“横向集成”的原则,通过整合、完善、改建和新建的方式,实现各应用间的数据共享,将极大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5.3六大保障体系

  建立信息化安全防护体系,加强安全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电力网络信息化体系构建,注重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强化信息安全法规建设,夯实信息安全基础,建成电力系统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加强信息网络安全建设,确保企业稳定安全发展。完善安全基础设施,研发信息安全技术,加强安全监控和应急响应处理,建立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开展信息安全评估、等级保护,分类分级进行安全监管。

  加快信息标准规范体系建设。开展信息标准化工作,制订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规范,制定电力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标准,完成各项企业信息化体系的编制。在信息的收集、加工、传输等环节要统一标准和规范,打破地区、部门的封锁和制约,实现互联互通、信息流通。通过完善和强化管理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标准实施监督和信息反馈机制,提升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形成标准制定、标准实施、标准修订的良性闭环运行系统。

  形成管理调控体系。加快应用系统的开发建设,包括建设以企业财务为核心的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以流程优化为目标的BPR业务应用系统,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OA)的全国联网运行,实现网上三维可视化专业协同设计和网上多部门、多层次的管理作业,加快电力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建设,提高综合管理控制能力和水平。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理论为指导,从产业全局角度和系统目标出发,将全部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控制,将相互关联的过程或过程网络作为体系来管理,确定企业内部所有管理过程和相互作用、优化配置管理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吸收整合、总结提炼、丰富扩展而形成以过程为基础的、以企业为整体的管理体系,并以文本化形式予以体现,用以规定和指导过程或体系的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

  建立健全评价考核体系。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制定和完善与绩效评价相关的评价制度、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机构等,对工作业绩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评价。评价考核体系要体现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体现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重点,既制定量化细化的标准,又有配套的考核压力传导机制,要重视在环境保护、能源消耗、社会贡献、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加强引导,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特别要重视激发电力产业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的内生动力。

  优化技术研究体系。坚持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开发具有实用性和突破性的应用技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开发先进、实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内领先水平的软件产品,为电力信息化服务。依托科技园区、大学和有实力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建设共性和关键技术支撑平台,建设电力信息技术研发中心和产业化示范中心,跟踪国际信息技术发展前沿。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以应用开发为主导,加强关键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力争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和消化吸收再创新,争取在一些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提高本省电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电力信息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速度和产业化进程。

  加强人才队伍体系。提供信息化人才保障,建立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信息人力资源的培养和优化,重点培养一批既熟悉信息技术又熟悉电力产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本省电力信息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加强对电力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学术带头人和技术带头人的培养,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建立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广泛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拔尖领军人才。以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为重点。在产业同区建立人才实训基地,加大对电力产业工作人员的信息化知识与技术教育培训。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和硕涵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