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停电 不停客户”挑战不可能!

2018-05-17 09:04:50 大云网  点击量: 评论 (0)
每每夕阳西下,一群白鹭掠过潼湖,晚霞映着湖面,泛起金黄色的涟漪,如诗如画……惠州供电局通过大塔套小塔的施工方式,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

每每夕阳西下,一群白鹭掠过潼湖,晚霞映着湖面,泛起金黄色的涟漪,如诗如画……

惠州供电局通过“大塔套小塔”的施工方式,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

从2013年首提“潼湖智慧城”概念,到2017年被省政府赋予“广东硅谷”的目标,4年间,位于惠州市仲恺高新区的潼湖生态智慧区从“零”起步,由一片片农田、荒地变身创新研发高端园区。

如今,随着思科科学城、碧桂园创新小镇、华大科学小镇等一批高端项目的入驻,主打智慧创新的潼湖生态智慧区如同候鸟眷恋的湿地,吸引着大批创新企业、机构落户,一座生态与智慧并重的“广东硅谷”和国家5A级景区正在这里“合体”。

在这个不断成长的智慧新城中,项目正在不断落地,未来TCL华星光、旭硝子二期、碧桂园创新小镇、思科大数据处理中心等项目的用电负荷需求超过了30万千伏安……为满足这些大项目的用电需求,电网的升级改造势在必行。

从今年5月9日开始,一场涉及110千伏山陂、潼湖两个变电站“双停”的电力改造升级工程在潼湖生态智慧区周边拉开了大幕。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一系列综合停电管理和调度措施,仅耗时4天半时间提前完成改造,惠州供电部门因此搞定了两件发展大事,更为重要的是,全程实现了“不停电作业”,保证了原本受影响的7.9万居民正常用电。

停设备不停电2米多长A4纸“拼”出用电扩容大计

TCL华星光电要增加用电负荷、旭硝子也要增加用电负荷,还有一批陆续落户的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用电,时间点是今年6月,可见的区域新增用电负荷达到了6万千伏安,单靠110千伏山陂变电站仅有的一台5万千伏安的变压器已无法满足需求。

仲恺供电局为满足企业的用电诉求,计划在110千伏山陂变电站增加一台主变及10千伏馈线新出线。

只是,看似简单地增加一台主变,涉及的工程量却十分巨大,且由于工程建设必须停止110千伏山陂站的运行,这也意味着会直接影响到区域内100多户企业、7.9万居民的正常用电。

现实的难题是:通过提前的企业、居民用户走访和问需,仲恺供电局发现,若是按照原计划停电8天时间,将极大影响片区企业的生产经营,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已经入夏的闷热天气,居民无电可用就将在高温中“挣扎”。

要解决这样的难题,最大限度确保企业和居民用电,“停设备,不停客户”这个一直未尝试的挑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在广东电网公司的支持下,佛山、东莞、中山、汕尾及惠州其他区县局共派出12台发电车到沥林、潼湖片区支援保电,惠州供电局设备部、调度中心、基建部、仲恺供电局、沥林供电所等多个部门,“跨层级、跨部门”开始协同作战,制定负荷转移、移动电源车临时供电等方案,以确保施工期间不间断供电。记者夜晚在英光村看到,虽然不远处还有施工队伍在电网设备上赶工,但是村内仍然灯火通明,供电没有受到影响。

“要是没有这次跨越层级和部门间的联动协作,别说8天,一个月都不一定能完成。你看单单我们一个调度员为转供电开展电网架构运行方式的调整操作表单,一条条操作指令密密麻麻打印在A4纸,如果一行就是一个操作,光是操作行数拼在一起都有2米多长。”惠州供电局调度中心副主任陈文彬展示了他们为了转移电力负荷实现“停设备,不停客户”需开展的电网运行方式调整操作指令表。

在施工前的1个多月里,仲恺供电局派出了数十位客户经理逐一走访了片区内的企业,充分了解了他们的生产计划、订单安排以及生产设备停机检修时间等,并召开了4场客户座谈会,通过电话、手机信息、上门等方式,提前将信息告知每一位用户、村委、小区物业等,逐一做好沟通解释工作。

5月13日凌晨5点,随着最后一条线路接入转为正常运行,原本计划8天的施工作业提前4天结束,施工期间,没有发生一起客户停电事件。

“以前变电站施工我们肯定要停电的,但是这次不仅没停电,还趁我们机器停工检修的时候来给我们做设备预防性试验,为供电人的服务点个赞!”沥林、潼湖片区一家塑料制品厂的经理,看着车间里轰轰运转的机器和厂房外的发电车,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想法子提效率把重要的事情放在一起办

“我们这次是竭尽全力做到‘停设备,不停客户’。”

110千伏山陂变电站的主变扩容工程实现了“不停电作业“,那么,110千伏潼湖变电站为何也要一起”休息“?

“山陂(变电)站主变扩容是我们要完成的一件大事,为优化电网结构,隔壁的潼湖(变电)站外有一基铁塔及挂载线路也要完成从双回路到四回路的升级,这是我们要办的第二件大事。”惠州供电局生产设备部曾桂辉介绍,这次工程弄得那么“大阵仗”,耗费如此多的人力物力,挑战过去从来不敢尝试“两站全停”,其实是充分运用了综合停电管理的思路,将一次设备停止运行完成多项工作。原来,早在去年,设备部通过向基建部、仲恺局收集主配网基建、修理、技改、业扩接火和市政迁改等工作计划需求,汇总并通过调度中心根据电网运行架构及能力进行复杂综合研判,最终形成综合停电计划。

借着这次“不停电作业“的机会,该局在施工时一并检修了2回110千伏供电线路、刀闸等设备。“此外我们还在220千伏尾塘站,110千伏潼湖站等变电站也同步安排了设备的检修工作。如果按照过去老思路,做一个设备的检修或建一次工程项目停一次电,累计起来的需要的停电时间,将长达半个月之久”。

只不过,作为“第二件大事”的杆塔改迁施工,仅仅靠不停电作业很难快速实现,毕竟,拆旧、立新、架设新的线路,这项工程本身就是一项有先后顺序的作业。

“如果按照以往的施工方式一项一项进行,要想与山陂(变电)站同步完成施工,肯定是件无法完成的任务。”惠州局基建部项目经理梁波涛介绍道,更何况工程主要是110千伏高压线路及电力铁塔迁改,铁塔又位于农田、山林,无论是材料运输进出、施工难度都很大。

为了做好提高施工效率,设计人员经过多方论证后想到了一个业内罕见的好法子:考虑到新塔是四回路结构,体积更大,可以“套”在旧塔外,让拆旧塔和组新塔的作业同步进行,可以将工期压缩在5天内;而原本单是这项立新塔、改线路的工作,预计就要停电10天左右。为此,惠州供电局也将原计划的施工人员由30人增加到了70人。

“这次非常规作业,对我们现场风险的管控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梁波涛表示。由于该施工方式大大增加了现场作业的复杂性,惠州供电局对施工方案进行了详尽的剖析,对每一个施工步骤都进行了风险的分析、改进,将作业的风险降低到了可控的范围内。

除了前期的大量客户走访工作、复杂综合停电计划及转供电方案制定,基建人员在工地挥汗如雨地紧张施工、在变电站里还有一群变电运行人员在为这次工程做着停送电的配合工作。

“今天加班,不回去了,你们早点吃饭休息,不用等我”。这样的电话内容在工作场所无数次响起。该局变电管理二所仲恺巡维中心的值班员邹黎介绍,“收到停电计划和工作任务以后,为做好220千伏尾塘站、110千伏潼湖站、山陂站、沥林站4个变电站的停电配合工作,该巡维中心站长和非值班人员都主动放弃休息回到站内加班,每日从凌晨五六点忙碌到深夜,几天在各个站点之间连轴转地来回跑。惠州供电局相关负责人还表示,电网改造是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不能让施工影响压转到企业和用户的身上。惠州供电局在此次变电站“双停”的作业前,提前从220千伏尾塘变电站新出一条10千伏线路,并向东莞供电局“借”了一回10千伏转供线路,才尽力把原有的电力负荷承载起来,实现了“停设备,不停用户。”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仁德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