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落地”必须迈过“三道坎”

2013-10-30 11:21:49 人民邮电报   点击量: 评论 (0)
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在人们畅想大数据将带来美好生活的同时,一个更加现实的问题却摆在眼前——大数据如何落地?政府和行业机构如何营造适应大数据发展的产业环境,企业如何开发强大和实用的数据分析工具,

站以及少数国家的政府网站外,在其他领域还并不多见。国内应用案例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空泛的炒作时间长了难免令人厌倦。有人开始质疑,大数据是大价值还是大忽悠?也有人警告说,“大数据是机会,但不是所有人的机会”,只有拥有大数据的大型企业和政府机构才有应用大数据的潜力与机会;“大数据的确会有价值,但没有那么大”,就看你会不会挖掘,是否善于运用数据分析的结果了。只有冷静分析大数据对自身的价值与机遇,才能避免被忽悠。

必须迈过的“三道坎”

从全球来看,对大数据的认识、研究和应用还都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对我国来说,大数据真正落地,还需要迈过三道坎。

第一,数据是否足够丰富和开放。丰富的数据源是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前提。而我国数字化的数据资源总量远远低于美欧,每年新增数据量仅为美国的7%、欧洲的12%,其中政府和制造业的数据资源积累远远落后于国外。就已有的有限数据资源来说,还存在标准化、准确性、完整性低以及利用价值不高等情况,这大大降低了数据的价值。同时,我国政府、企业和行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往往缺少统一规划和科学论证,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形成了众多“信息孤岛”,而且受行政垄断和商业利益所限,数据开放程度也较低,这给数据利用造成极大障碍。制约我国数据资源开放和共享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政策法规不完善,一方面欠缺推动政府和公共数据的政策,另一方面数据保护和隐私保护方面的制度不完善,抑制了开放的积极性。因此,建立一个良性发展的数据共享生态系统,是我国大数据发展需要迈过的第一道坎。

第二,是否掌握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要以低成本和可扩展的方式处理大数据,这就需要对整个IT架构进行重构,开发先进的软件平台和算法。这方面,国外又一次走在我们前面。特别是近年来以开源模式发展起来的Hadoop等大数据处理软件平台,及其相关产业已经在美国初步形成。而我国数据处理技术基础薄弱,总体上以跟随为主,难以满足大数据大规模应用的需求。如果把大数据比做石油,那数据分析工具就是勘探、钻井、提炼、加工的技术。我国必须掌握大数据关键技术,才能将资源转化为价值。应该说,要迈过这道坎,开源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第三,管理理念和运作方式能否适配数据化决策。大数据开发的根本目的是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帮助人们作出更明智的决策,优化企业和社会运转。哈佛商业评论说,大数据本质上是“一场管理革命”。大数据时代的决策不能仅凭经验,要拿数据说话。因此,大数据能够真正发挥作用,深层次看,还要改善我们的管理模式,需要管理方式和架构与大数据技术工具相适配。这或许是我们最难迈过的一道坎了。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廖生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