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云计算的东成西就

2013-10-29 15:15:48 互联网周刊  点击量: 评论 (0)
在技术、需求和经济环境的驱动下,各类云计算应用蓬勃兴起,全国各地数据中心的建设也风起云涌。这些数据中心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主要包括环渤海工业带、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东部,做云计算业

型数据中心,首先,看这里是不是地震多发地带,成都和重庆不符合这一点;其次,看能源是否丰富,这点我们有明显优势;第三,就是从国防战略安全的角度考虑这个地方是不是适合建立数据中心,哈尔滨不符合这一要求。”此外,马迎春还提到了一个机器散热的因素,数据中心的冷却设备耗电最为严重,考虑到热岛效应以及自然天气,多湿热天气的成都和有“火炉”之称的重庆都不利于数据中心的散热。

鄂尔多斯发展云计算的劣势则主要包括人才短缺、用工不足;市场狭小;科技基础薄弱;带宽不够等,面对这些,鄂尔多斯正在积极寻找出路。

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就业,政府计划与高校联合办学培养企业急需的各类适用人才,对于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机构已出台优惠政策;至于市场,首先启动当地数字城市建设应用云计算,健康云、教育云、平安云、社区云等相继启动,其次扩展国内、国际市场,只要有足够的带宽和网络连接,云计算的市场可以面向全国和世界;对于带宽不够这个问题,鄂尔多斯政府已经计划出巨资和几大运营商共同改善地区网络环境,为先行入驻的企业打造通往北京、上海、广州的三条光纤骨干网。

成都

在电力资源上,成都也毫不逊色。成都离三峡近,岷江水电发达,电力资源充足。据成都市云计算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建波透露,政府为发展信息产业更是拿到了几乎全国最低的价格——每度电3毛7分6。

在综合优势上,成都甚至更胜一筹。

1、成都具有庞大的软件企业集群,具备云计算发展的产业载体。

2、传输、交换、存储、计算等基础设施配套较为完善,为构建和承载云计算服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支撑。

3、高校和科研院所众多,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等高校在云计算技术研发上取得突破,三零集团云安全产品、华为赛门铁克巫山云存储产品、迈普高端路由器产品不断推陈出新,为成都发展云计算提供了人才、技术和产品支持。

4、成都信息化水平处于全国前列,信息化应用比较丰富,为云计算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5、成都云计算中心和万国数据中心等的建设运行,在云服务模式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积累了经验,具有发展云计算的先发优势。

综上所述,成都是西部城市中不可多得的技术、能源双密集城市。

2009年12月28日,成都建成全国第一家真正商业化运营的云计算中心,成为最早做云计算的城市之一,起步早,发展快。2010年,成都云计算中心形成140万亿次/秒的计算能力,十余个电子政务应用系统部署运行,SaaS服务相继推出,云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中国电信西部信息中心、万国数据成都数据中心、温江森龙中立数据中心相继建成投运,共计300T的政务数据实现集中存储,大型数据中心区域化聚集明显,数据存储灾备业务快速发展,国家级第三方数据灾备基地初具雏型,云计算领域产学研用互动发展趋势明显,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经济效益并不是建设数据中心唯一要素,除此之外,数据中心的选址还应考虑到安全因素,包括国防安全和环境安全。

成都一向为我国军事重镇,它深居内陆,依托青藏高原这道天然屏障,有条件成为战时后方支持。历史上,成都一直担当战略大后方的角色。因此,成都适合建设战略性基础设施。一旦发生战争,很多数据如医疗数据、交通数据等都将成为非常敏感信息,数据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然而,成都常受周边地震波及,自然环境是否稳定或许会成为很多人质疑成都是否适合建设大型数据中心的一个理由。中国著名地质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刘宝教授认为,尽管成都临近龙门山地震断裂带,但成都所在的扬子地块与周边的造山带是完全不同的地质构造单元,已经稳定了八九亿年了,这一地块固结很好,沉积地层厚10多公里。即使周边再次发生强烈地震,成都主城区最多也只会摇摇而不会造成建筑倒塌等大破坏。

除了地质环境饱受质疑,成都的劣势还体现在自然气候上。成都夏季多高温湿热天气,不利于数据中心机房散热。对此,成都云计算中心主任王建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在散热这个问题上,数据中心基本不可能纯粹靠自然散热。既然电力充足,那么经济利益的因素只是一方面,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国家战略上的考虑。”

散热是数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廖生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