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风电产业瓶颈的正确打开方式—氢储能

2018-01-25 11:03:53 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   点击量: 评论 (0)
人类200年工业化进程中,化石能源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但随着消费总量的不断提高储量的日益减少,同时伴随其日益严重的副产品负面效应也
五、海上风电制氢及运输产业模式思考
 
对于产能过剩、亟待转型升级的船舶和海工装备产业来讲,海上风—电—氢的融合对其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由于风力、电能、氢能三者具有形式上的统一特性,是没有固定形态、可任意切割的能源或资源形式,且风电制氢的最终目的是客户端应用,因此从能源发展趋势来看,围绕海上风电制氢转化应用全产业链条甚至可能取代、颠覆当下以海上油气(化石能源)开采为主的海工行业,这值得船舶海工业界深入思考。海洋风电制氢全程不仅包括海上平台制氢,还涵盖氢的海运、陆地运输和直达消费端的过程。相关的浮式装备主要有多功能运输船、风电运输安装船、风场运维船和海上制氢及风场保障平台等。
 
 
 
海上风场制氢平台可根据需求集成海水淡化、电解水制氢、氢处理储存等基本功能,同时面向制氢、风场保障等多项功能进行集成与融合,有利于风电与氢能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对于生产平台自身的电力需求,借鉴自产自消、产消合一理念,采用风电+氢能源发电模式进行自身电力供给,既消纳了海上风电,又依靠自身生产的氢能源完成了电力的反向转化,解决了平台自身的能源供应问题。
 
 
对于海上风电制氢产业,氢资源运输环节包括海运、陆运两种方式,以及氢资源从制氢平台到船舶、从船舶到陆地的转运到客户端应用。按照氢所处状态不同,可分为气氢运输、液氢运输和固氢运输,前两者是目前较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气氢运输适合采用管道,但偏少的氢气管网里程成为管道输送的重大制约。液氢运输既能满足较大的运氢量,又比较快速和经济,可采用类似LNG的液氢运输船舶或低温绝热储罐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都可用于海运,陆运则只能通过低温绝热储罐,从制氢平台到客户端的全程考虑,低温绝热储罐具有更大优势。液氢储罐设计容量的可选范围广(可实现25m3~1437m3),日蒸发损失在可接受范围内(0.13%~1.2%),且氢气蒸发不存在污染,对于液氢的储罐式运输,目前已完全具备工程技术层面的可行性。海洋风电制氢及运输产业链各个环节目前已在逐步协同、统一融合,全产业链系统化解决方案必将会突破行业桎梏并重新定义海洋风电的概念。
 
 
六、结束语
 
长远来看,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趋势是确定的,而氢储能技术必将是突破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瓶颈的关键。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支撑下,能源智能并网、大规模社会扁平化体系难题理论上已具备可行性。但由于氢是二次能源,在规模化应用之前,还需面对许多挑战,包括安全、生产和输送的成本等问题的解决,期待风电、船舶与海洋工程、制氢储运等相关行业能够不断融合、相互探索,联手组织海洋风电制氢储运工程示范项目的可研并早日实施。
 
长久以来,我国不缺乏1-n的完善式创新,现在只有 0-1 的颠覆式创新才能成为旗手。任正非先生说,华为已经攻入科技无人区。英、美是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旗手,如果我国要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抢抓机遇,必须攻入无人区。
 
新行业的发展之难,难点不在技术装备,而难在如何高屋建瓴地设计规划出新行业扰动旧产业后耦合、融合协动的迷人局面。只有进行原创性的思考,不迷信所谓国外发展路径,从本质出发、实事求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探索出中国伟大复兴之路,才是我们这一代科技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作者: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总经理 赵志坚)
 
原标题:海洋风电产业瓶颈的正确打开方式—氢储能
大云网官方微信售电那点事儿

责任编辑:lixin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收藏
个赞